”
“可他终究不上台面,把朝廷和应天府视作他家乡的小地方。
”
“必死无疑!”
胡义深表认同,觉得主人一语中的。
实际上,看出这一点的不止胡大老爷一人。
应天府中有无数人明白这一点,却无人敢站出来。
反而越到后来,越是讳莫如深。
因为谁都清楚,沈万三这般肆无忌惮、毫无掩饰的行为,早已落入朱元璋眼中。
那时若有人站出来揭穿,你以为那位皇帝会感激你?
更何况,现在丢脸的并不是皇帝。
只是皇帝可能借此机会狠狠整治沈万三。
因此,尽管没有明文诏令,应天府的官员们都默契地保持沉默。
当然,若沈万三主动找上门,必要的礼节还是要做的。
毕竟不是每户人家都能像胡大老爷家一样,产业众多且常得宫中赏赐,根本不在乎钱粮之事。
胡大老爷听完胡义关于街谈巷议的汇报,总算放下心来。
嗯,看来沈万三的命运已成定局。
那么,他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其余无需多言。
事实上,沈万三刚离开胡府的第二天,朱元璋就召见了他。
显然,沈万三之前四处拜访官员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朱元璋表现出一种稳如泰山的态度,只是默默观察。
然而,当沈万三甚至去了胡惟庸府上后,朱元璋终于坐不住了。
他心想,你连胡府都去,究竟还要找多少人?
算了,不用再等了,直接面对面谈吧。
沈万三似乎真的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听到召见的消息后反而有些得意。
在他看来,自己在地方上一向强势,或许认为法不责众是官场的潜规则。
而且,沈万三作为大明首富,早已结识了不少人脉,不只是到了应天府后才开始联络。
在他心里,自己交友广泛,若被抓进监狱,天下人必定群起而救之,朱元璋也会有所顾忌。
因此,当他恭敬地献上礼物后,毫无畏惧之意,反而直接提出此次来应天府的核心目的——开展海外贸易。
他暗示自己想要正式获得一张从事海外贸易的执照,然后扬帆出海经商。
朱元璋手中把玩着沈万三送来的晶莹碧绿、仿佛深邃无比的玉佩,一言不发地沉思。
他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实际上是在权衡利弊。
沈万三却不知朱元璋的心思。
他认为按照行业惯例,既然提出了要求,接下来就应该报价。
如果朱元璋觉得价格不合适,可能会还价或者调整条件。
这些都是后续讨论的内容。
怎么都行!
然后,他平静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我愿意出资出力为应天城修筑城墙,以此作为交换,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沈万三。
你说什么?
你要帮我们修城墙?
()
---
不得不说,人都有认知局限。
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
他们为什么会在某些时候摔得很惨?
无非是因为过去的成功让他们坚信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是绝对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