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看这份礼单,其中一些物品,即便是对像胡大老爷这样身份地位的人来说,也是能够世代相传的珍宝。
然而,胡大老爷只是随意瞥了一眼,便不屑地皱眉,将礼单随手丢给了胡义。
“东西不要,人也不见,让他走吧。
”
胡义听后先是一愣,随后郑重地点点头。
他并非普通管家,而是专门负责外出收集情报并汇报给胡大老爷的“万事通”。
因此,他对事物的价值判断远超常人,不会被表面的利益蒙蔽。
多年来跟随胡大老爷,他深知,尽管胡大老爷看似官职渐低,但实际上胡府的影响力却在应天府乃至整个大明日益壮大。
无论是官场还是市井,甚至皇宫之中,胡府的地位都堪称顶尖。
如今堂妹胡馨月能够稳居东宫太子妃之位,并且将东宫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连嫔妃们都规规矩矩,这背后固然有她的教养,但更重要的是她借着胡大老爷的权势行事。
正因如此,胡义对金钱的态度十分豁达。
既然胡大老爷如此果断地拒绝这份厚礼,显然这其中必有隐情。
胡义沉着脸照办,直接将沈万三赶出了门。
尽管沈万三气得脸色铁青,却连一句话都不敢说。
若他稍有动静,无需胡大老爷出手,胡义便能让沈万三服服帖帖。
难道胡府的大管家这些年在应天府是白待的?
沈万三离开胡府不久,在马车上就平复了怒气。
此刻,他心中盘算着一件事:
为何胡大老爷不仅拒见,连礼物都不收?
身为商人,他深知这些礼物的价值。
以往拜访官员,即便对方不愿相见,礼物也会被收下,因它们新奇有趣,仅是雅趣之物。
可为何胡大老爷全然不感兴趣?
忽然,沈万三感到后颈一凉。
难道胡大老爷已知晓些什么?
沈万三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中。
他刚被胡义送出府,带着礼物回家,锦衣卫便将他在胡府的言行及胡大老爷的反应呈报给朱元璋。
对此,胡大老爷心知肚明,甚至确信沈万三时日无多了。
在应天府拉拢官员,广结人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
胡大老爷平静的“后院生活”因沈万三的到来被打乱。
他对沈万三并无太多重视,只是好奇:
这人竟敢登门?
真以为老朱放过他是因为顾忌什么名声?胡大人光是想想就觉得荒唐。
朱元璋会在乎名声?呸!这话听着都别扭,更别说信了。
如今别说胡大人这样的老臣,就连刚入朝的新官都知道,老朱对名声的态度就是“有也好,无也罢”,根本不当回事。
尤其是要对付某人时,老朱会考虑利益、后续影响和安抚之类的问题,但名声这种虚的东西,往往被他忽略,不是想不起,就是事后才注意到,或者根本懒得先考虑。
可以说,对这样务实的人来说,名声这种死后才见分晓的事,他根本不在意。
反正怎么做都会有批评,死了之后,名声还有什么意义呢?倒是眼前的好处才是实在的。
正因如此,朱元璋对名声的态度虽不至于完全无视,但也算不上重视。
胡大人赶走沈万三后,立刻让胡义去打探消息。
他只想知道,这次沈万三到底惹多大的麻烦。
胡义听完吩咐,拱手说道:“老爷,这事不用出门打听,我全知道!那位豪商一点收敛的意思都没有,整个应天府的人都在议论。
”胡大人听后一惊,倒抽一口凉气,“他竟这么大胆?”
胡义听后微微一笑:“老爷,或许在那位豪商心中,他正有恃无恐吧?”
“毕竟,他或许觉得陛下念及他这些日子频繁联络的功劳,会有所顾忌或犹豫不决。
”
胡大老爷点头表示赞同。
“没错,你别说,那沈万三恐怕正是这么想的!”
“他将地方上‘法不责众’的作风带到了朝廷和应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