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基眼中,这三个人推锋而进,大概率都能打穿对面的诸胡部落。
南路走秦直道北上配合夹击的段煨是一道保险,自己的中军是协助转运俘虏、补给的,而自己真正要应对的敌人是可能会介入的鲜卑人。
至于负责游击、伺机而战的右贤王刘去卑……这种关系后方稳定的战略大事,是不能期望匈奴人能有什么出彩表现。
没有必要的话,赵基不会投入中军集群参与作战。
中军围攻诸胡据点不算什么,是打是撤都有主动权,可以迅速脱身,去应对其他问题。
若是参与进攻,就三郡的山丘河谷地形,那军队势必要分散……分散掠地简单,想要再迅速集合起来,做战略机动转移,这就太难了。
所以中军集群就是啃硬骨头的,徐晃这前部三军只负责穿插推进,啃不动的硬骨头留下,交给敢死兵来打。
甚至诸胡俘虏中的青壮,也是可以进行粗略筛选,补充到敢死兵序列,以维持敢死兵的整体压迫力。
中军集群一万二,以七千人的规模,足以督促五千敢死兵积极作战。
检阅城中军营的装备、士气后,赵基才与徐晃一起用宴。
营中虎贲郎尽数参与宴席,大厅内坐了百余人,满满当当。
赵基本就提倡不饮酒,徐晃更是治军严格,虎贲郎也多效仿。
因此大厅内虎贲郎两三人挤在一处桌案,饮茶吃着抓饭,喝着羊骨汤,聆听这次关中、关东一系列战事的前后经过。
随赵基而来的高级虎贲逐个起身讲解一场场战斗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后续影响。
有的虎贲不善言辞,会携带自己或请人绘制的战图,悬挂在墙壁上,进行大致的讲解。
留守的虎步军也非没有参战过,有的在关中一战结束后就后撤休整,有的则是从关东战场负伤后撤离后方养伤。
但这样直接聆听今年长达半年的战争经过,让绝大多数虎贲郎耳目一新,深刻认识到了今年对外战争的各种影响。
随着关中、关东战役的讲解结束,轮到赵基来讲述光复三郡的重要性。
今后能否获取战略主动权,就在于三郡能否大定。
否则鲜卑人被袁绍策动,开始骚扰西州时,就能从三郡绕路,并纠合三郡诸胡,直接搅乱关中的休养,并会破坏匈奴各部的安定局面。
让匈奴中的野心份子抓到机会,进一步削弱军队的动员潜力,使得西州陷入内耗。
期间纵然关东有更好的战机,己方也会因为鲜卑人的干扰而无法介入。
别说再次出兵关东,甚至会被鲜卑人扰的焦头烂额。
唯有收复三郡,在北地、榆林、代郡三个点驻军、军屯,才能全面控制匈奴各部。
进而从匈奴各部汲取人力,配合驻军一起对抗鲜卑人的常规入侵。
想过好日子,维持耕战一体的发展势头,就必须拿下三郡。
情况再坏,也就是三辅、河东、太原、西河、弘农的军队轮番服役,充实边郡防线。
这样大家都能喘口气,把目前的生活维持下去。
若是不能快速光复三郡,吃掉熟悉三郡地理的诸胡,那这些人将成为鲜卑人的带路先锋,使得边防大坏,难以安生。
这不是赵基一个人的事情,鲜卑人的危害百倍于匈奴。
目前只有强化渲染鲜卑人的危害,才能激励军队一鼓作气,快速击溃、吃掉三郡诸胡。
现在就怕快速好转的生活,使得军队作战意志松懈,使得三郡光复战争陷入对峙,这样沉重的后勤压力会让幕府举步维艰。
必须快速冲碎、撕裂诸胡的防线,搅乱他们,就食于敌,才能为后来的好生活打下坚固基础。
赵基尽可能用直白的语言,为他们讲述这一场战争的重要性。
拖下去的话,袁绍、公卿、吕布甚至马腾韩遂以及刘表,都会想办法策动鲜卑人入场。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以快打慢的偷袭战。
偷袭战陷入消耗、对峙,这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