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基说着忍不住露出笑容:“趁着袁绍与公孙瓒相持之际,今年冬季大破北地诸胡,收复三郡后,我军后背安稳。否则来日出兵关东,北地诸胡势必造乱于后。”
必须将贾诩从太原抽离,不是赵基猜疑贾诩,只是不想给贾诩搞事情的机会。
韩融留在老爷子身边当个高级宠物就可以了,而贾诩却有搞事情的资本和能力。
这次作战,让贾诩坐镇中军,协调各方。
作战结束后,转贾诩为河东郡守,安排裴秀去当弘农郡守。
明年出兵关东抄掠人口时,就由贾诩、裴秀负责全军后勤转输。
贾诩沉吟片刻,询问:“元明公已遣河东虎步军押解金砖于晋阳,大司马征关中所得黄金器皿也都熔铸为砖。若要拜老夫为军师,可会在新造黄金台上?”
黄金台选址都已定好了,就在晋阳侯府正门前的小广场,地基也都夯实完毕,条石层叠铺埋,很是坚固。
黄金台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依旧是条石为底座,表面金砖。
如果想要奢侈一些,可以将黄金台条石底座建造的更大,金砖敲成大片,镶在表面,然后打上砖块轮廓。
具体怎么建造,还要看赵基的心思。
“既然先生有意,那就在黄金台上拜先生为军师。”
赵基对这批黄金也缺乏独占的兴趣,各地都缺粮食,粮食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物资。
等秦晋地区经济恢复后,更缺的其实是能流通的五铢钱,而不是黄金。
黄金台建造好后,展示给治下汉胡观看,才能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
维持军事胜利,攒小胜为大胜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花费黄金来邀买军心。
每年军队损失维持在百分之五以内,就不需要过度忧虑军心溃散的问题。
黄金台建造的越是辉煌奢靡,能间接撬动的力量就多。
这种间接撬动的力量,反而成本最低。
很多人为了攀附自己获取未来的丰厚收益,可以咬牙持续投入前期成本;而不是自己拉拢这些人,去分割眼前的利益。
黄金台的妙用很多,攒的越多,越不去花销,反而聚过来的人越多。
黄金,本身就是国力的直观体现。
只要黄金在,始终贴在黄金台上,那内外所有人都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赵氏还有发动决死一击的能力!
所以贾诩的小小要求,赵基只当是这家伙想效仿燕王乐毅旧事典故。
见赵基应下,贾诩就询问:“不知大司马如何遣将调兵?”
“徐公明为前部都督,配属赵子龙、张文远二部为左右先锋,前部三军步骑一万两千人。”
“右贤王刘去卑为别部游军,伺机作战,我对刘去卑也不期望什么。”
“我为中军,率车骑虎步、义从七千,另有五千敢死兵。前军三部掠地,不使诸胡集结,若有据城而守者,我自会督敢死兵破之。”
“此外三辅固守本土,段煨为南路主将,走秦直道北上,配属杨秋、张郃、韩猛、朱灵各部。”
“若诸胡颓势,三辅之张绣、荚童、裴茂自岐山出兵向北,或走萧关入安定,以截击诸胡西遁之路;或走陇山略阳,过街亭向西追歼残敌。”
贾诩听着默默估算,保守估算,这是一次投入五万步骑的大战。
以他对北地胡、卢水胡的了解,哪怕他们盟誓消解旧仇,联军一处,大概率也挡不住这次晋军多路猛攻。
稍稍迟疑,贾诩就说:“就恐彼辈惊惧,依附鲜卑,向鲜卑求援。”
“鲜卑若来,那就一起打。”
赵基语气坚决:“不打掉三郡诸胡,我们就无法专心应对关东之变。西州日益强盛,鲜卑自不会坐视,早晚都要打。现在三郡诸胡没有做好战备,鲜卑也没有,这是极好的机会。”
贾诩闻言抬手抚须,缓缓点头,很是认同赵基的勇气。
打仗,有时候拼的就是意志。
赵基的作战意志,是经过一系列战争检验的。
诸胡内部战争……其实最怕的就是赵基这样的统帅。
己方又是收复三郡,三郡诸胡的抵抗决心其实没有那么强,不可能上下同心。
起码,三郡诸胡掳掠的汉边民奴隶、普通部众,缺乏拼死作战的认知。
因为他们很清楚,汉军不可能大范围杀俘。
这跟诸胡内部兼并战争有本质不同,内部兼并时,成年男子战败绝不会有好下场。
能当获胜者的奴隶,已经是一种侥幸、幸福的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