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见苏轼还有推脱之意便道“既然苏子推脱,且请苏子和诸位爱卿‘滚回去’思量,到底大宋的前程重要,还是诸位的情思重要?”于是众人拜服官家,一应出得大殿去了。
那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一众上下围合苏轼一起下殿,各叙你我,不愧是师门情深。
众人走出宣德门,门外早有马车相迎,却是苏迈携车夫在此等候苏轼从宣德殿出来。众人得见苏迈,纷纷上来拱手相叙礼仪,那苏迈亦是相貌堂堂,也为本朝翰林院博士,因苏轼遭贬谪,遂去官随父潜行,目今除了相伴苏轼左右更无他事,但既然随了苏轼,文采当然不在话下,尤其是诗文骈赋绝佳。有好事者遂言“苏迈公子相貌堂堂,颇有苏翁年轻时的风范呀,所写文章亦有老苏翁之志,吾读其《后六国论》论点新颖,文笔流畅。文似歌行,意却更显高远,真是又胜旧人一筹啊!”
苏迈闻言慌忙谦逊回礼“多谢诸位叔父夸赞,这多年以来谨记诸位叔伯教诲,文章略有偶进,诚实离天地之文尚远。”
随行者黄庭坚提议,“所谓无酒不成行,今日苏子归来,吾等须对酒当歌,唱尽人间奇乐!”
苏轼亦言“外放多年,唯浊酒伴生,方忘今世浮沉。羁旅他乡,亲朋远散,高歌曲尽,酒入愁肠,寻梦多时即可往。人生痴痴狂狂,洒脱可就酒中逢千章。维康(苏迈,字维康),今日为父不归,我要与老友属文斗酒问苍,你先回家去也!”
苏迈闻言兴奋痴狂“父若去饮酒,怎能不带上孩儿”,苏迈遂回头命车夫先回家通报消息,随后便转身回到苏轼跟前,众人见状却是“哈哈……”的笑了起来,齐声道“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刚走没几步,却见前方一人挡路,正是秦观,“苏翁斗酒怎么能不带上我秦少游也。”这下大宋文坛的半边天全部到齐了。
苏轼大笑“哦!这是少游啊!没想京城又遇,快快快,一同饮酒作乐去也!”
不消几时刻,众人来到汴河桥东的食尚居,寻一方大桌,招呼掌柜“先拿几坛好酒来,牛肉羊肉各项下酒菜稍时可慢慢上。”各人自寻座次,然苏轼当然为上坐。
众人二话不说,先饮几坛。有人酒意临头,遂闲话起来“苏翁今此归来,吾等方有引路,目今朝中乱局唯有苏翁可以按顺,此乃大宋之福也。”
苏轼起身长叹“大宋乱局,乃新旧之争久矣,各方势力相互倾轧,新旧实力又齐虎相当,怨怒和忧愁积压,苏某恐难掘动各方势力。”
黄庭坚闻言说道“苏翁离朝久矣,素不知朝中之局,乱中有稳,稳中亦有因果,新旧势力处于平衡,苏翁即不偏向何方,只需引吾等走入新的道途,新旧之力皆不可破,若一方破之,则另一方得势,吾等必不可与得势一方争持,吾力尚轻,难以为继。为今之计,不破而立新才为稳妥。”
苏轼道“不破旧局而立新局,这倒是一个新颖的办法。”
秦观又言“朝中之所以无以进之,亦因为新旧之力平衡,相互掣肘,吾等力微,不足以撼动,吾与文叔兄,鲁直兄等兜兜转转不过是在为苏翁归来拖延时间罢了。根本谈不上有何种建树。”
苏轼听闻李文叔之名,遂生迟疑“李文叔?此人许久未见,其在何处?”其时苏轼闻李格非之名已久,但是并未与之深交。在御史台案之前苏轼大概也就和李格非有数面之缘,因其是韩琦的门生,这互相之间就不好怎么交割了,毕竟门第有别,互相交际恐有不便呀!后李格非因一篇《王公祭志》而入宰,随之便名扬天下,苏轼才算真正注意到李格非这人。
张耒补充道“李文叔为新任尚书右仆射,学术成就非凡。然则朝中既无党羽,亦无后盾,揪揪行事,亦如蹒行,其本人常以苏子门生自居。吾观此人行为得体,为人正派,吾等可纳其为忠志之士,免其为新旧之人所利用。”
苏轼听闻然也“李格非似曾有所交集,也就数面之缘,其文章吾读之亦有大气磅礴之势。只是当时他娶了王拱辰的孙女,我以为他会一心扑向王家怀抱。如今王门势颓,不知其心属何地?”
晁补之对道“苏翁且知王拱辰已去矣,其子王贺之为新党激进者,年少鲁莽,目前已经罚官去职,另一子王苑之,即李格非的岳父,其人在朝中成就不大,亦多有隐退之意,其本人并无明确新旧意向。吾观王苑之则更想明哲保身,远离朝局,退而安居,王门则难成气候,李格非即为孤胆一人。目前其行为举止多倾向于吾等,不可失之呀!”
苏轼听闻言之有理呀,遂问道“目今李文叔现在身在何处?”
秦观答道“吾日前于官中修书于他,其时正于历城忙于其妻生子,闻我书信,即快马加鞭往来汴京,然车马劳顿,病已入体,目前于王府休养。”
苏轼又道“待到来时,吾等何不前往探之。也好探其虚实。正好官家欲令我为宰,何不就此良机,收拢人才。”
黄庭坚饮一杯酒后说“目前朝局最好静观之,以不变应万变,官家只应苏翁代替文彦博取宰,其他未有所命,万般皆应照旧,未免成为众矢之的,不可轻易更替侵占剥夺他人之利,需徐徐图之。”
言语间,苏迈欠身为诸位斟酒。
张耒却反对道“当今朝政若是徐徐图之,吾恐苏翁所为将于文彦博无异啊!有些事情必要空谷传声,立竿见影才行啊!”
黄庭坚阻道“古来心急不成事,势未养成,就烟火银枪,不仅险恶未除,还恐伤及己身。苏翁久放在外,汴京之势未稳,不可行事造次。王安石公所为,亦因步子迈的太大而早早陨落。”
苏轼见各方意见不一,慌忙和事,“今日之日吾等即多饮此酒,朝事谈及再寻他日。”说完即命苏迈给众人的酒都满上。
有人提议“吾等都是学问千斗之人,不如饮酒作诗,命人记之,以为后人所悦!”
苏子曰“然也,即是如此,苏迈年纪最轻,当为各位叔伯开第一曲也。所谓抛砖引玉,投砾引珠也。”
众人曰“善!”
苏迈见众人所推至,为不令父亲失望以“酒”仰天而作一首临江仙:
长风万里悲秋客,有酒莫问得失。汴京朝路未有知,汴河流水恨无期。
流水悠悠空对自,去时难见来时。瑶琴一付伤心碧,满眼忽见泪痕滋。
众人纷纷赞叹苏迈的临江仙,黄庭坚又言“‘汴京朝路未有知’说尽我等困局,只是今日有酒,即可忘尽悲忧,而‘有酒莫问得失’应当放到最后,方能影射出今日之状况。”
众人心里虽然觉得黄庭坚说的对,但是苏迈的词才是现实状况,哪里能忘记这糟糕的俗世,即便是喝的酩酊大醉依然不能忘记此等困局,醉酒消愁不过是古今词人们美好愿望罢了。
苏轼忙教诲苏迈“你且要记住黄鲁直的话。”
苏迈拱手拜谢黄庭坚。
黄庭坚既已出言评价,亦不能不作什么诗文,遂有言出: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此文一出,众人笑道“此非鲁直兄早年所作,不能算,不能算也!”
黄庭坚笑言,“这确实是我早年所作,可是现在不正应了此情此景啊,所谓‘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正是我等十年未聚,而目下正是春暖花开,真实应景啊!”
众人嘲笑之道“应景也只一句应景,其他的呢,‘隔溪猿哭瘴溪藤’是应得什么景,亏得苏迈实诚,呕心沥血所作,你黄鲁直简直…贻笑大方,今日不作不能放过你,你的大作待到最后,现在赶紧思虑。”
黄庭坚委屈道“苦刹我也,纵使文采再高,亦不能七步成诗呀!这可叫我如何是好。”
众人闻此言语,心中暗暗嘀咕,看来今天是来真的,众人纷纷心中默默思虑,已备所作。
借此时间,众人又盏来数杯。“下一位诗作者是谁?”
只见秦观出言:
一醉风云映落霞,六根无力附风雅,西阳影上几梅花。
杯酒识得春意少,春风无意问谁家?诸君余欢去天涯。
“这一首浣溪沙,请诸君品鉴”秦观唯唯诺诺的跟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