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朱权正在书房处理政务,张氏带着朱盘烒走了进来。朱盘烒手里拿着一个拨浪鼓,开心地摇晃着。
“爹爹,看我。”朱盘烒奶声奶气地说道。
朱权放下手中的笔,笑着将朱盘烒抱了起来:“盘烒真乖,都会自己玩了。”
张氏在一旁坐下,说道:“殿下,这几日你忙得都没好好休息,要注意身体啊。”
朱权叹了口气:“大宁的局势如此严峻,本王怎能安心休息。不过,看到盘烒这么可爱,本王心里也能轻松一些。”
说着,朱权逗弄着朱盘烒,小家伙咯咯地笑个不停。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张氏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又过了几天,霍风回来了。他带来了乌日根的回信。乌日根在信中表示,他理解大宁的困境,愿意在物资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他还说,他会尽快安排人将物资送往大宁。朱权看完信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霍风,辛苦你了。”朱权对霍风说道。
霍风抱拳说道:“王爷,这是属下应该做的。乌日根首领还说,他希望能与王爷见一面,商讨一些合作的事宜。”
朱权微微点头:“好,本王也正有此意。你回复乌日根首领,就说本王愿意与他会面。”
几天后,朱权在大宁城外的一处营帐中会见了乌日根。两人见面后,寒暄了几句,便进入了正题。
“王爷,此次大宁遇到困难,我泰宁卫定当全力相助。”乌日根诚恳地说道。
朱权感激地说:“乌日根首领的情谊,本王铭记在心。日后若有需要,本王也定会全力支持泰宁卫。”
乌日根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犹豫,旋即说道:“不过,王爷,我泰宁卫全力相助,也希望能得到王爷的一些承诺。如今草原各部局势复杂,我们也得为部落的未来打算。”
朱权心中一凛,知道乌日根必然会提出条件,神色却依旧沉稳,微笑道:“首领但说无妨,只要是本王力所能及,定不会推辞。”
“王爷,我们泰宁卫协助大宁,自然要确保自身的独立性。日后在军事行动上,希望泰宁卫能保持自主指挥权,不受大宁军队随意调度。”乌日根目光紧紧盯着朱权,表情认真。
朱权暗自思索,这条件虽有些棘手,但也在情理之中,略作停顿后说道:“这个条件,本王可以答应。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还望泰宁卫能与大宁军队协同作战,听从统一调配,共御外敌。”
乌日根点了点头,又道:“另外,在物资分配上,泰宁卫协助大宁防御,希望能优先保障我们部落必要的物资需求,尤其是粮食和铁器。”
朱权心中明白,粮食和铁器对游牧部落的重要性,只是如此一来,大宁自身的物资分配也会面临挑战。但眼下军饷困境亟待解决,与泰宁卫的合作又至关重要,权衡之下,朱权说道:“物资分配方面,本王会尽力协调。在保障大宁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优先满足泰宁卫的关键物资需求。只是还需要首领理解大宁的难处,共同协商合理的分配方案。”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两人最终达成了共识。
会见结束后,朱权回到王府。他将与乌日根会面的情况告诉了张氏。张氏听后,说道:“殿下,乌日根首领愿意相助,这是好事。不过,他们提出的条件,也需谨慎对待,切不可让大宁陷入被动。”
朱权点头表示赞同:“王妃所言极是。本王会小心行事的。”
在乌日根的物资支持下,大宁的军饷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朱权也没有放松警惕,他继续加强大宁的军事防御和政务管理。同时,他也在等待着与周边部落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增强大宁的实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宁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朱权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一天,朱权带着张氏和朱盘烒来到王府的花园中散步。花园里的梅花已经盛开,香气扑鼻。朱盘烒看到梅花,兴奋地指着说:“花花,好看。”
朱权笑着将朱盘烒抱起来,让他近距离欣赏梅花:“盘烒,这是梅花,香不香啊?”
朱盘烒用力地点点头:“香,好闻。”
张氏在一旁看着父子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轻轻地说:“殿下,希望大宁能一直这样太平下去,让盘烒能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中长大。”
朱权看着张氏和朱盘烒,心中充满了感慨:“本王也希望如此。为了大宁的百姓,为了我们的孩子,本王一定会守护好大宁。”
然而,就在朱权以为大宁的局势已经稳定的时候,新的变数悄然降临。此时,朝廷内部朱元璋大力整顿吏治、清查勋贵的行动仍在持续深入,朝堂局势波谲云诡。各地官员人人自危,大宁虽处边疆,却也难以独善其身。朱权深知,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被朝堂上的势力解读,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同时,明朝在边疆地区的战略布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朱元璋对于北方防线的规划,不仅仅着眼于抵御北元的侵扰,更要平衡各方势力,朵颜三卫等少数民族部落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这一复杂的局势,使得朱权在处理与朵颜三卫的关系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天,王府长史匆匆来报,朝廷派来的一位官员即将抵达大宁,名为考察政务和军事,实则肩负着更为隐秘的使命——深入探查朱权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与朵颜三卫的往来情况。朱权得知消息后,心中一紧,他深知此次应对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朝廷的猜忌,给大宁带来灭顶之灾。
朱权立刻召集顾爻、晏昭等心腹幕僚,商议应对之策。顾爻神色凝重地说:“王爷,此次朝廷来人,名为考核,实则试探。我们务必小心谨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他们评判的依据。”
晏昭点头附和:“大人所言极是。王爷与朵颜三卫过往的合作,虽为大宁防务所需,但在朝廷眼中,却可能是潜在的威胁。我们在汇报工作时,要着重强调对朵颜三卫的防范与管控,表明王爷对朝廷的忠诚不二。”
朱权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忖:“本王一心为大宁百姓,为大明边疆稳固,却要在这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实在是艰难。但为了大宁,为了家人,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在等待朝廷官员到来的日子里,朱权带领众人日夜筹备。他不仅精心整理了大宁政务、军事的各项文件,确保账目清晰、政绩突出,还对军队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训练,展示出大宁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他特意叮嘱与朵颜三卫有过接触的将领和幕僚,在朝廷官员面前,言辞一定要谨慎,不可透露出任何可能引起误解的信息。
而在王府内,张氏也察觉到了气氛的紧张。她虽为女流之辈,却心思细腻、见识不凡。一日,趁朱权稍有闲暇,她轻声说道:“殿下,此次朝廷来人,关系重大。妾身虽不懂朝堂之事,但也知道不可掉以轻心。盘烒虽年幼,却也能感受到府中的压抑气氛。殿下,无论如何,都要保重自己,为了大宁,也为了我们母子。”
朱权握住张氏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与坚定:“王妃放心,本王自会小心应对。只是苦了你和盘烒,跟着本王担惊受怕。等此事一过,本王定要好好陪陪你们。”
朱盘烒似乎感受到了父母的凝重情绪,原本活泼好动的他,此刻也安静地依偎在张氏怀中,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朱权。朱权轻轻摸了摸他的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守护大宁、守护家人的决心。
终于,朝廷官员抵达大宁。朱权率领一干文臣武将,身着朝服,毕恭毕敬地出城迎接。在欢迎仪式上,朱权举止得体、言辞谦逊,尽显藩王的恭顺与忠诚。然而,他的内心却丝毫不敢放松,时刻留意着朝廷官员的表情和言语,试图从细微之处洞察其来意。
接下来的考核过程中,朝廷官员对大宁的政务、军事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审查。他不仅查阅了大量文件,还亲自前往军营、农田、水利设施等地实地考察。朱权则全程陪同,耐心解答官员的每一个问题,巧妙地展示大宁在他治理下的繁荣稳定,同时不着痕迹地表明自己对朝廷的绝对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