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铎在信中对大宁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应对北元骚扰方面,除了组织民团和依靠朵颜三卫外,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其他部落的联系,形成一个共同防御的联盟。这样既能增强大宁的防御力量,又能分化北元的势力。对于朵颜三卫的问题,唐铎建议朱权在保持合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他们的防范,不可完全依赖。至于朝廷的军饷调配政策,唐铎提醒朱权要密切关注政策细节,争取在政策范围内为大宁争取更多的利益。
朱权看完信后,心中豁然开朗。他立刻召集顾爻、晏昭等幕僚,商讨如何落实唐铎的建议。“唐公的建议犹如醍醐灌顶,诸位觉得该如何具体实施呢?”朱权目光炯炯地看着众人。
顾爻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加强与周边部落的联系,可先派使者前往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展现出诚意和实力,让他们相信与我们合作对他们有利。至于防范朵颜三卫,我们可以在边境部署一些精锐部队,表面上是为了共同防御北元,实际上也是对朵颜三卫的一种制衡。”
晏昭接着说:“关于军饷调配政策,卑职建议派人前往京城,与负责此事的官员进行沟通,陈述大宁的特殊情况,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比如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提高军事物资的利用效率。”
朱权点头表示赞同:“二位所言极是。就按此办理,务必尽快落实。”
散会后,朱权回到内室。此时,张氏正抱着朱盘烒逗他玩耍。小家伙看到朱权,立刻挥舞着小手,咯咯地笑了起来。朱权心中一暖,疲惫感顿时减轻了许多。他走到张氏身边,轻轻摸了摸朱盘烒的头:“盘烒今天乖不乖?”
张氏微笑着说:“乖着呢,一直在念叨着爹爹。”
朱权在张氏身边坐下,将唐铎的建议告诉了她。张氏听后,说道:“唐公的建议很有道理。只是这实施起来,恐怕也不容易。”
朱权叹了口气:“是啊,大宁的局势复杂,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过,为了大宁的百姓,为了给盘烒一个太平的未来,再难也要走下去。”说着,朱权将朱盘烒抱了过来,亲了亲他的脸蛋。朱盘烒伸手抓住朱权的胡须,开心地笑着。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权按照唐铎的建议,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他派遣使者前往周边部落,传达合作的意愿。使者们带着丰厚的礼物和诚挚的书信,踏上了漫长的征程。在等待使者回复的日子里,朱权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前往军营,视察士兵的训练情况。
寒风凛冽,军营中一片肃杀之气。士兵们在操场上整齐地排列着,进行着各种军事训练。朱权身着戎装,在陈亨、刘真、卜万等将领的陪同下,巡视着整个军营。他不时地停下来,观看士兵们的训练,对表现优秀的士兵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
“陈将军,士兵们的训练情况总体不错,但在协同作战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朱权对陈亨说道。
陈亨抱拳说道:“王爷放心,末将一定加强训练,确保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够紧密配合。”
朱权又转向卜万:“卜将军,斥候部队的侦察范围还可以再扩大一些,要及时掌握北元的动向。”
卜万应道:“是,王爷。末将这就安排。”
巡视完军营后,朱权回到王府。此时,天色已晚,府中灯火通明。朱权走进内室,看到张氏正坐在灯下,为朱盘烒缝制一件小棉衣。朱盘烒则在一旁的摇篮里安静地睡着。
“王妃,辛苦了。”朱权轻声说道。
张氏抬起头,微笑着说:“不辛苦。你巡视军营也累了吧,快来歇一歇。”
朱权在张氏身边坐下,看着她手中的针线活,心中满是感动。“王妃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张氏轻轻笑了笑:“这是为盘烒做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可不能让他冻着。”
两人正说着话,朱盘烒突然醒了过来,咿咿呀呀地哭了起来。张氏连忙放下手中的针线,将朱盘烒抱了起来。她轻轻摇晃着朱盘烒,嘴里哼着轻柔的摇篮曲。不一会儿,朱盘烒便停止了哭泣,又甜甜地睡了过去。
朱权看着张氏和朱盘烒,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但他也知道,这种平静的生活随时可能被打破,大宁的局势依然严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几天后,前往周边部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他们带来了一些好消息,有几个部落对与大宁合作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提出了一些条件,比如需要大宁提供一些物资援助,以及在贸易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朱权得知后,立刻召集幕僚们商议。
“王爷,这些部落的条件虽然有些苛刻,但从长远来看,与他们合作对大宁还是有利的。”顾爻说道。
晏昭也表示赞同:“是啊,王爷。我们可以在物资援助和贸易优惠上做出一些让步,但也要与他们明确合作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他们能够履行承诺。”
朱权沉思片刻后说道:“好,就按二位先生所言。不过,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前,一定要仔细斟酌条款,不能让大宁吃亏。”
就在朱权忙着与周边部落洽谈合作的时候,朝廷的批复终于下来了。然而,批复的内容却让朱权有些失望。朝廷虽然认可了朱权与朵颜三卫的合作,但对军饷调配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大宁的军事开支将有所削减。朱权看着手中的批复,眉头紧锁。
“这军饷削减,可如何是好?”朱权自言自语道。
这时,张氏走了进来。她看到朱权的脸色不太好,便关切地问道:“殿下,怎么了?是不是朝廷的批复有问题?”
朱权将批复递给张氏,无奈地说:“朝廷削减了大宁的军饷,这对我们的军事防御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张氏看完批复后,也皱起了眉头:“这确实是个难题。不过,殿下也不必过于着急,我们可以想想办法。”
朱权叹了口气:“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本王先召集将领们商议一下,看看能否在现有军饷的情况下,维持大宁的军事防御。”
朱权立刻召集陈亨、刘真、卜万等将领,商讨应对军饷削减的办法。将领们得知军饷削减的消息后,也都面露忧色。
“王爷,军饷削减,士兵们的士气恐怕会受到影响。”陈亨担忧地说道。
刘真也说道:“是啊,王爷。军事物资的采购和更新也会受到限制,这对我们的战斗力将是一个考验。”
卜万沉思片刻后说:“王爷,我们可以在训练方法上进行改进,提高士兵们的战斗技能,以弥补军饷削减带来的不足。同时,我们也可以加强对军事物资的管理,避免浪费。”
朱权点头表示赞同:“卜将军所言极是。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想办法增加收入,弥补军饷的缺口。”
会议结束后,朱权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要解决军饷问题,仅靠内部的调整是不够的,还需要寻找外部的支持。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泰宁卫的乌日根。乌日根是泰宁卫的首领,与朱权的关系不错。朱权曾在一些事务上帮助过他,他对朱权也十分感激。朱权觉得,或许可以向乌日根寻求一些帮助。
朱权立刻写了一封信给乌日根,在信中,他详细说明了大宁目前面临的军饷问题,希望乌日根能够在物资上给予一些支持。信写好后,朱权派霍风亲自将信送往泰宁卫。
在等待乌日根回复的日子里,朱权继续忙碌着大宁的事务。他加强了对民团的训练,组织百姓进行一些防御工事的修筑。同时,他也关注着朵颜三卫的动向,防止他们在大宁局势不稳定的时候做出不利于大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