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官员考察的日子里,朱权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白天,他陪同官员穿梭于大宁的各个角落,从繁华的市集到井然有序的军营,从开垦的农田到新修的水利设施,事无巨细地展示大宁在他治理下的繁荣稳定。夜晚,朱权回到王府,与顾爻、晏昭等幕僚们复盘当日情况。这些幕僚虽积极建言献策,但朱权始终牢牢把控着最终决策权,每一条建议他都审慎思考,权衡利弊后才做定夺 ,确保不会逾越朝廷规制,也契合洪武末年高度集权的政治格局。
“王爷,今日朝廷官员在视察军营时,对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方式询问颇多,似乎格外关注我军与朵颜三卫协同作战的细节。”晏昭恭敬地站在朱权面前,微微欠身,双手交叠在身前,目光低垂,尽显下属对上级的恭敬姿态 ,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谨慎。
顾爻微微皱眉,上前一步,抱拳拱手道:“是啊,卑职注意到,他反复提及朵颜三卫的忠诚度问题,言语之间对王爷与朵颜三卫的合作似有疑虑。” 他微微躬着身子,神色关切,脸上带着几分凝重。
朱权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朝廷对朵颜三卫的担忧由来已久,此次考察,怕是想借这个机会摸清楚本王与他们的关系究竟到了何种程度。我们切不可慌乱,如实汇报,但要强调对朵颜三卫的管控与制衡。” 他双手背后,眉头轻皱,眼神深邃,尽显沉稳与睿智。几人又商讨了许久,直至深夜才各自散去。朱权回到内室时,张氏还未入睡,正坐在灯下看书。见朱权回来,她放下手中的书,莲步轻移,起身迎了上去。
“殿下,今日辛苦了。”张氏轻声说道,眼神中满是关切。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的织锦袄裙,领口与袖口绣着精致的缠枝莲纹,面料上乘,绣工细腻,举手投足间尽显温婉端庄,仪态优雅,全然没有现代着装和举止。
朱权疲惫地笑了笑:“有王妃在,本王再辛苦也值得。只是这几日,着实有些心力交瘁。”
张氏为朱权倒了一杯热茶,说道:“妾身虽不懂朝堂上的权谋争斗,但也知道殿下肩负着大宁百姓的安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妾身都会一直在殿下身边。”
朱权接过茶,轻抿一口,温暖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让他感到些许放松。他看向熟睡的朱盘烒,小家伙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在做着什么美梦。朱权轻轻走过去,动作轻柔地为他掖了掖被子。
“盘烒又长大了一些,看着他,本王觉得一切努力都有了意义。”朱权感慨地说道,眼中满是慈爱。
张氏走到朱权身边,挽住他的手臂:“殿下,盘烒以后也会像您一样,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
第二日清晨,朱权早早起身,简单用过早膳后,便继续陪同朝廷官员进行考察。在视察大宁的农田时,朝廷官员对大宁的垦荒成果表示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宁王殿下,大宁的垦荒工作成效显着,只是这水利设施的维护,似乎还有些不足。”朝廷官员双手背后,微微仰头,看着远处有些破旧的灌溉沟渠说道。眼前农民们正使用传统桔槔和龙骨水车进行灌溉,在晨光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质朴的农耕画面,并没有任何超越时代的机械装置 。
朱权恭敬地拱手回答:“大人所言极是。大宁地处边境,人力物力有限,在水利设施维护上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不过,本王已经安排专人负责此事,正在逐步修缮和完善。”他微微躬身,态度谦逊有礼。此时,一旁负责水利事务的大宁卫指挥使司佥事李明,也上前一步,拱手补充道:“王爷已责令我等务必在秋收前完成主要沟渠的修缮,目前物料已筹备大半,人力调配也在有序进行。” 朱权微微点头,示意李明退下。在大宁的管理运作中,卫所官员负责军事防御的同时,也在地方建设中承担相应职责,李明便是其中之一 。
朝廷官员微微点头:“殿下要明白,水利乃农业之根本,关乎百姓生计,切不可掉以轻心。”
朱权连忙拱手应道:“本王定当铭记大人教诲,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力度。”
随后,朝廷官员又提出要见见朵颜三卫的首领,了解双方合作的实际情况。朱权心中一紧,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立刻安排人去通知朵颜卫把儿孙、福余卫脱鲁忽察儿和泰宁卫安出帖木儿。
三日后,三位首领来到大宁。朱权在王府设宴款待他们,朝廷官员也一同出席。宴会上,桌上摆满了稻米饭、粟米粥,还有用羊肉精心烹制的菜肴、清蒸鱼,以及用菽制作的各类菜品,尽显王府的奢华 ,并未出现辣椒、玉米、红薯等明朝中后期才传入的食材 。气氛看似融洽,但实则暗流涌动。朝廷官员不动声色地询问着朵颜三卫与大宁的合作细节、军事部署以及对明朝的忠诚度等问题。
把儿孙身着轻便的皮革短衣,搭配束脚裤,脚蹬鹿皮靴,外披一件带有苍狼白鹿刺绣图案的精美披风,头戴一顶改良后的皮帽,原本显眼的鹰羽被收了起来,帽型也稍作调整,虽保留了蒙古部落服饰的风格,但在细节上融入了一些符合明朝礼仪规范的元素 。他操着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道:“我们朵颜卫与大宁合作,是为了共同抵御北元,换取草原的和平。我们对明朝一直心怀敬意,愿为边境安宁出力。” 把儿孙在宴会上的言行举止,遵循着草原部落与明朝藩王交往的礼仪 ,举手投足间带着草原汉子的豪爽与在明朝官场场合的克制。
脱鲁忽察儿也大声说道:“是啊,我们福余卫也希望能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通过互市,我们的部落得到了很多好处。”脱鲁忽察儿的着装、语言和行为,尽显草原部落首领的身份 ,他身着一件绣有独特图腾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镶嵌宝石的腰带,眼神中透着质朴与坦诚。
安出帖木儿则言辞更为谨慎:“泰宁卫一向支持大宁的防务,只要明朝能保障我们部落的利益,我们自然会全力配合。”他身着一袭深灰色长袍,上面绣着简单而不失大气的纹路,神色平静,话语间带着深思熟虑后的沉稳。
朝廷官员听后,微微点头,但眼神中仍透露出一丝审视。朱权见状,适时地说道:“三位首领与大宁的合作,本王一直都看在眼里。他们都是信守承诺之人,大宁与朵颜三卫的合作,也是在朝廷的许可和监督下进行的,一切都以明朝的边境安全为重。”
宴会结束后,朝廷官员对朱权说道:“宁王殿下,朵颜三卫的态度看似诚恳,但边疆局势复杂,殿下切不可掉以轻心。”
朱权恭敬地拱手回答:“大人放心,本王深知其中利害,定会加强对朵颜三卫的防范与管控。”
随着考察接近尾声,朱权的压力却丝毫未减。他知道,朝廷官员的汇报将对大宁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在等待朝廷官员撰写考察报告的日子里,朱权一方面继续加强大宁的政务和军事管理,另一方面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稳固与周边部落的关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朱权与大宁知府赵康商议地方民生事务,赵康详细汇报了近期的粮价波动、税收收缴情况以及民间治安状况。朱权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和指导意见,确保大宁的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朱权也与卫所指挥使王勇探讨军事防御策略,要求加强边境巡逻,警惕北元残余势力和其他潜在威胁 。
这日,朱权正在书房处理政务,王妃张氏带着朱盘烒走了进来。朱盘烒手里拿着一幅画,兴奋地跑到朱权身边。
“爹爹,看我画的。”朱盘烒奶声奶气地说道。
朱权放下手中的笔,接过画,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几个人和一座房子。
“盘烒画得真好,这画里都有谁呀?”朱权笑着问道,脸上洋溢着慈爱。
朱盘烒指着画说:“这是爹爹,这是娘亲,还有我,我们在大房子里。”
朱权听后,心中一暖,将朱盘烒抱了起来:“对,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
张氏在一旁看着父子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殿下,这几日你忙得都没好好陪盘烒,今天就休息一下,陪他玩会儿吧。”
朱权看着张氏和朱盘烒,心中满是愧疚:“好,今天本王就好好陪陪你们。” 父子俩正打算玩投壶游戏,这是当时常见的娱乐活动 ,朱权命人取来精美的投壶器具,壶身雕刻着精致的花纹,箭矢也是用上好的木材制成。
就在朱权陪着家人的时候,王府长史周怀瑾匆匆走进来,神色有些紧张。他走到朱权面前,立刻拱手行礼,动作标准,言辞急切却不失礼仪地说道:“王爷,朝廷官员的考察报告已经写好,明日便要启程回京。”
朱权闻言,放下朱盘烒,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知道了,本王这就去安排送行事宜。”
张氏看着朱权,眼中满是担忧:“殿下,不管考察结果如何,你都要保重自己。”
朱权握住张氏的手:“王妃放心,本王会小心应对的。”
第二日,朱权率领大宁的官员们为朝廷官员送行。在送行的队伍中,朱权表面上镇定自若,身着一袭黑色的蟒纹长袍,头戴束发金冠,腰佩美玉,举手投足间尽显藩王的威严,但内心却十分忐忑。他不知道考察报告中究竟写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朝廷会做出怎样的决策。整个送行过程,严格遵循着明朝的官场送别礼仪,众人的言行、站位都贴合各自的身份和地位 。朱权亲自将朝廷官员送至城门口,拱手作别,言辞恳切。
送走朝廷官员后,朱权回到王府,立刻召集顾爻、晏昭等幕僚商议。
“如今朝廷官员已走,我们只能静候朝廷的旨意。但在这期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朱权端坐在主位上,神色严肃地说道。在商议过程中,众人使用的货币概念皆是当时情况,只提及洪武通宝铜钱和大明宝钞 ,没有出现任何其他时代的货币。同时,朱权也清楚,若要进行任何军事行动或外交沟通,都必须先向朝廷报备,私自行动是绝不可行的 。
“王爷,依卑职之见,我们可先从清查府库账目入手,确保财政收支明晰,以防朝廷问责。”顾爻拱手说道,身体微微前倾,表情认真。
晏昭接着说:“同时,需加强与周边卫所的联络,互通有无,若有突发状况,也好协同应对。”他微微皱眉,眼神中透着思索。
这时,大宁知府赵康起身说道:“王爷,地方上也需稳定民心,可适当减免受灾地区赋税,彰显王爷爱民之心。”
朱权微微点头,逐一思量众人建议 :“诸位所言有理,本王会细细斟酌。”
几人又讨论了许久,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在讨论过程中,众人始终遵循着洪武三十一年的政治体制、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没有出现任何与时代不符的情节。无论是官职的提及、称谓的使用,还是决策的方式,都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历史情况该有的样子 。
会议结束后,天色已晚。朱权回到内室,看到朱盘烒已经睡熟,张氏正在一旁为他轻轻扇着扇子,驱赶蚊虫。朱权走到床边,看着儿子稚嫩的脸庞,心中满是柔情。
“王妃,辛苦你了。”朱权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疲惫与温柔。
张氏微笑着说:“不辛苦,只要你和盘烒都好,我就满足了。”
朱权在床边坐下,轻轻握住张氏的手:“有你在,是本王的福气。不管未来会遇到什么,我们都要一起面对。”
张氏靠在朱权的肩上,微微点头:“嗯,我们一起。”此时,窗外的夜空繁星点点,朱权和张氏谈论着明日祭祀社稷之神的活动。按照洪武年间藩王祭祀的规制,朱权需在祭祀前两日便开始斋戒,沐浴净身,独居一室,不近女色,不饮酒食肉,不参加其他活动 。祭祀当日清晨,身着绣有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图案的华丽祭服,由王府出发,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前往社稷坛 。到达社稷坛后,先进行迎神仪式,焚香奏乐,向社稷之神敬献玉帛 。接着是奠酒、读祝文,祝文内容需提前精心撰写,表达对社稷之神的崇敬与祈求丰收、国泰民安之意 。之后依次进行亚献、终献等环节,整个祭祀过程庄重肃穆,持续数个时辰 ,而不是说着现代天文学里关于银河系、黑洞等概念 。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映照着这温馨的一幕。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朱权深知,守护好大宁,守护好家人,是他肩负的责任,也是他前行的动力。而这一切,都要在符合洪武三十一年历史背景的前提下,稳步前行。
朱权还在思索着大宁与朵颜三卫的互市事宜,互市地点主要设在大宁卫以北的几个指定关隘,如富峪卫旧址附近 。交易物品种类繁多,明朝主要输出丝绸、茶叶、瓷器、粮食等,朵颜三卫则带来马匹、皮毛、药材等 。交易规则极为严格,严禁私带兵器交易,每次互市都有朝廷派来的官员和大宁卫所士兵共同监管 ,以确保交易公平公正,也保障边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