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马霄的办事效率出乎韩远的意料。不过短短几日,便有仆人匆匆来报,说是牛已经调集完毕,可以接收了。
“买到多少头?”韩远放下手中的账册,抬眼望向那名满头大汗的仆人。
仆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恭敬地回答:“一百一十头大母牛,三头大公牛,一百头小牛,还有三十头骡子,全都按照三郎的要求置办齐了。”
韩远微微颔首,心中盘算着这批牲口的分配问题。村里的佃户们早就望眼欲穿,就等着这批耕牛了。
当韩远赶到交接地点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愣了一下。成群的牛只排成长队,但这些并非寻常的黄牛,而是体型更为魁梧的水牛。灰色的皮毛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弯曲的长角如同月牙,每一头都显得格外雄壮。
“水牛?”韩远眉头微皱,目光在牛群中扫视。
顾家的总管连忙上前解释:“三郎莫要担心,这水牛可比黄牛强多了。力气大,性子温顺,最适合耕田。而且价钱也比黄牛便宜些。”
韩远沉吟片刻,倒也不是很在意。眼下北方刚经历战乱,耕牛锐减,能买到这么多牛已是不易。况且水牛确实也有其优势。
“这水牛能适应我们这里的气候吗?”韩远走近一头母牛,轻轻抚摸它的脖颈。水牛温顺地低下头,用湿润的鼻子蹭了蹭他的手。
总管笑着说道:“完全没问题。汉中那边也有不少水牛,跟咱们这里气候相差不大。就是夏天得让它们泡泡水,其他的跟黄牛差不多。”
一旁的岳山也凑了过来,仔细打量着这些水牛:“三郎,我看这些牛都挺壮实的,应该能干不少活。”
韩远点点头。这批牛除了自家用,更多是要分给佃户们。只要能耕地,是黄牛还是水牛并不重要。他的目光转向那群骡子,心中盘算着分配方案。
那三十头骡子,其中有整整二十头是专门为村里的府兵准备的。青龙虎营最近下了新规定,每十名府兵必须置办六匹骡子或驴子,用于战时运送物资。虽说朝廷给了补贴,但骡子价格不菲,对府兵们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好在这两年打仗都有战利品分红,加上今年免了天下钱粮,大家手头还算宽裕。剩下的十头骡子,韩远打算留给自家庄子用。
夜幕降临时,韩远让人将牛群安置在村外的空地上。几个牧童负责看守,篝火映照着这些庞大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壮观。
第二天一早,浩浩荡荡的牛群便进了村。阳光中,二百多头牛骡缓缓前行,蹄声如雷,尘土飞扬。这般场面颇为壮观,引得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跟着来看热闹。
许多人还是头一回见到这般庞大的水牛,围在旁边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水牛太大了,怕是不好驾驭;也有人说水牛力气特别大,一头顶得上两头黄牛。
里正站在村口,看着如此壮观的牛群,笑得合不拢嘴。韩家豪气十足,一口气购置了大批牛群,对整个村子都是好事。佃户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牛,收成自然更有保障。
“三郎啊,你真是为村里做了件天大的好事。”里正捋着花白的胡子,眼中满是赞许。
韩远淡淡一笑。这事说到底是双赢,佃户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牛,他的租金从此不再是问题。而且这么多人帮他养牛,对他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村民们围着水牛,有胆大的上前抚摸,眼中满是期待和兴奋。一个年轻小伙子试着摸了摸水牛的角,却被那份厚重吓得缩回了手。
“这牛真有那么大力气?”有人将信将疑地问道。
顾家的总管立刻解释:“水牛力气可大了,公牛能挽六百斤,母牛也有五百斤。农忙时一天能耕四个时辰,比黄牛强多了。”
听到这里,村民们更加激动了。以前租用地主家的黄牛,可没这么大的力气。而且那时候还得交牛租,如今有了自己的牛,干活也能更自在些。
“五叔,给牛角上挂号牌吧,咱们抽签分牛。”韩远对岳山吩咐道。
岳山应声去准备号牌,很快每头牛角上都挂了号码。韩远拿出竹筒,里面装着对应的竹签。村民们排起长队,脸上写满了期待。
“一人抽一签,抽到哪个数字就领哪头牛。”韩远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
村民们排起长队,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欣喜的笑容。尤其是那些曾经受尽苦难的佃户,没想到投靠韩家这么快就能享受到这样的好处。他们看向韩远的目光中,满是感激。
赵老爷子抽到了十三号签。岳山带他找到对应的那头水牛,这是一头已经发育成熟的六岁母牛,角长而弯,肚子鼓鼓的。
“这头牛还怀上了小牛犊,明年夏天就能生产。”顾家的人解释道。
赵老爷子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摸着牛绳爱不释手。他这辈子还从没有过自己的耕牛,如今终于有了,心中说不出的激动。
“大伙儿都要好好养牛啊。”岳山提高声音叮嘱道,“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
分牛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每个佃户都领到了自己的水牛,有的还额外分到了小牛。韩远特意嘱咐,小牛要好好养大,将来可以继续繁衍。
等人群散去,韩远站在村口,看着村民们牵着各自的水牛回家。阳光下,那些高大的身影拖着长长的影子,仿佛带着希望,走向新的生活状态。
岳山走到韩远身边,欣慰地说:“三郎,这些牛可真是帮了大忙了。明年的收成,肯定能比往年好上许多。”
韩远点点头,心中也有几分期待。这些水牛,不仅是耕田的工具,更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只要有了牛,土地就能耕种,日子就能过下去。
夕阳西下,村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牛叫声。新来的水牛们正在适应新家,而它们的主人们,也在憧憬着来年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