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这也太多了!”三姐突然大声打断,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急躁,“一般的学徒哪有这么高的工钱?”
确实如此。论普通匠人,一天一升粮,一年也不过三石六斗半。但论学徒,这工钱简直是天价。这个时代的学徒,能混口饭吃就算不错了,往往要跟师傅熬上十年,前几年连赏钱都没有。
韩远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嘴角扬起一丝苦笑。他知道用童工是无奈之举,成年人太难管教,麻烦事太多。可他实在狠不下心去剥削这些孩子们。
“还有”他继续说道,“逢年过节就给他们发套新装备。”
“嘶——”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也太破费了!”
“是啊,能吃口饭就不错了,哪还敢要这么多?”
屋内议论声此起彼伏,韩远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该给的还是要给的。不过也有规矩——第一,必须满十二岁。第二,至少要做满三年,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他顿了顿,继续道:“每月不请假的,还有五升粟的全勤奖。请假扣一升,旷工扣两升。连续旷工三天以上的,直接请回家。另外每半月可以休一天,农忙时每人还有七天带薪假期。”
村民们面面相觑,这规矩在他们看来已经宽松得不可思议。能休假还不扣工钱,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一个妇人怯生生地举手:“我娘家侄子们都十几岁了,能来试试不?”
“当然可以。”韩远点头,“只要是村里人担保的亲戚都行。不过现在只能包吃不能包住,得自己想办法解决住处。”
“这个好说,住我家就成!”
“对,挤挤就行了!”
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韩远看向坐在主位的老爹:“爹,您看这样安排如何?”
老爹眼中闪过赞许,笑着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到,就这么办吧。”
得到父亲首肯,韩远转向众人:“村长,你们建设部负责建蒸棚蒸灶。秦处长,你去采购木料和铁器。其他人等新人到位后,把生产流程安排好。这几天先借用大家的灶具。”
薛马勇连忙应声。牛容远则一直默默观察着韩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小子确实有两下子,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秦处长,我先给你十两黄金订购物料。”韩远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花销要实报实销,记得收好单据。”
“单据?”薛马勇一脸茫然。
“咱们是正经生意,账目要清楚。”韩远耐心解释,“花销要有凭证,才好入账报销。”
薛马勇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确实,规矩就是规矩,有章可循才不会乱。
韩远摸着下巴,自言自语:“看来得成立账务部和供应部了。”说着拿起炭笔,在木板上又添了一笔。
散会后,村民们三三两两离开,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神色。韩远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五味交杂。
“三郎。”牛容远走到他身边,“你这待遇给得太高了,怕是会惹人非议。”
韩远苦笑:“你说得对。可这些都是乡里乡亲的孩子,我实在”
“我明白。”牛容远拍拍他的肩,“你有你的考量。不过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太平,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韩远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暮色。夕阳将天际染成一片橘红,给整个村庄蒙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第二天一早,韩家门前就聚集了不少人。有带着孩子来应聘的,有来打听详情的,甚至还有从邻村赶来的。韩远让人支起几张桌子,开始登记造册。
“名字?”
“刘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