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远站在铺子门口,目光扫过街边熙攘的人群,思绪不由得飘回几日前。
那是个闷热的午后,他去永丰粮号谈判月结进货的事。何掌柜坐在高台后,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只是摆弄着手中的算盘。
“月结?韩老板,您这要求可真是让小的为难啊。”何掌柜冷笑一声,“您这生意做得再大,那也得按规矩来不是?现钱现货,一文钱一根针。”
韩远还记得当时何掌柜那副趾高气扬的嘴脸,仿佛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
可如今,风水轮流转。
“三郎!三郎可是要买粮?”
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韩远转身,就见何掌柜快步走来,身后还跟着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与前几日判若两人,此时的何掌柜整个人萎靡不振,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容。
“何掌柜,好久不见。”韩远淡淡地说道。
“瞧,这不是咱们那位赵东家吗?说来与三郎还是邻居,就住在韩家对面。”何掌柜连忙介绍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谄媚。
何大户看上去五十来岁年纪,一身布衣,面色发黄。往日里这位江南的大地主总是趾高气扬,如今却显得憔悴不堪,眼底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小郎君近来生意可好?”何大户拱手问候,声音中带着几分试探。
韩远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头吩咐伙计:“给两位上豆花和生煎。”
何大户和掌柜相视一眼,只得依言坐下。韩远慢条斯理地搅动着碗里的豆花,香甜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他能感受到对面两人急切的目光,却故意不去理会。
“何东家,我这豆花可还入口?”
何大户尝了一口,眼前一亮:“好吃!这豆花滑嫩,配上麦芽糖和姜汁,确实美味。”
“那生煎包子也尝尝。”
金黄酥脆的生煎咬一口,鲜美的汤汁在口中迸发。何大户连连点头称赞,狼吞虎咽的模样哪还有往日的矜持。
看着眼前这一幕,韩远心中暗笑。这位江南的大地主,如今也只能在自己面前低声下气了。粮价暴跌,想必永丰粮号的库房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粮食。
“何叔,我打算以后从永丰粮号进货。”韩远开门见山道。
何大户眼睛一亮:“不知小郎君要多少?”
“每日需要四十石小麦,五十石黄豆。”
这个数字让何大户倒吸一口凉气。一天近百石,一个月就是三千石!这可是笔大生意,足以解他燃眉之急。
“小郎君不如一次多买些,我可以给更优惠的价格。”何大户试探着说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韩远却摇了摇头:“不必了。我只要求永丰粮号每日按量送货上门,工钱五天就给发下来,按市价九五折。”
“这”何大户面露难色,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何叔若是觉得为难,我也可以找别家。”韩远语气平淡,却让何大户心头一紧。
“三日一结,九八折,免费送货如何?”何大户咬牙道。
韩远轻轻点头:“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签个契约。”
看着何大户如释重负的样子,韩远不禁感慨。这就是商场,形势比人强。当初对他爱理不理的粮商,如今也不得不低头。
一旁的何掌柜看着这一幕,神情复杂。短短几个月,眼前这个年轻人就从一个小铺子的老板,发展到如今的十一家连锁店。从最初的蜜糕,到现在的豆花、生煎、包子,每一样都让洛京城的百姓趋之若鹜。
“来人,拟契约。”韩远吩咐道。
很快,契约拟好,双方画押。何大户如获大赦般离开了,临走时还不忘千恩万谢。
韩远站在门口,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店里传来阵阵香气,食客们的谈笑声不绝于耳。
“掌柜的,这豆花真是绝了!”
“我看这生煎也不错,皮薄馅大,汤汁十足!”
“听说他们还要推出新品,我可得常来尝尝。”
伙计们忙得不可开交,却个个笑容满面。韩远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满足感。
从最初的一间破旧铺子,到如今的规模,他付出了太多心血。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面团,调制馅料,研究新品,一直忙到深夜。
可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看着食客们满意的笑容,听着他们的赞叹,韩远知道自己选择的路是对的。
“掌柜的,再来碗豆花!”
一个食客的喊声打断了韩远的思绪。他转身走进店内,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好嘞,马上就来!”
店里的香气越发浓郁,混合着阳光的味道,让人心情愉悦。韩远看着忙碌的伙计们,心中已经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
豆花、生煎只是新品中的一小部分。接下来还有馒头、金丝笼、水晶角、玉液汤、油条等等。每一样,都需要精心研制,力求完美。而这些新品的推出,都需要大量的面粉和黄豆。
与永丰粮号的合作,正是他计划中重要的一环。有了稳定的原料供应,他就能专心研发新品,扩大规模。
“掌柜的,外面又排起长队了!”伙计小八急匆匆跑来报告。
韩远点点头:“让他们按序排好,咱们的东西,值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