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简单的午饭,苏远山三人结伴上山。初春的山路并不好走,布满碎石和枯枝,苏明月和陈玉梅各自拄着一根木棍,走得气喘吁吁。
“这山路比往年还难走。”陈玉梅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喘着气说道。
苏明月扶着祖母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坐下:“祖母,咱们歇会儿吧。”她从腰间的水囊里倒出一些水,递给陈玉梅。
“不着急,慢慢走。”陈玉梅接过水囊,抿了一小口,慈祥地笑道。
苏远山在前面的山坡上翻找着,不时传来石头滚落的声响。阳光下,他的背影显得有些单薄。
“你爹这些日子瘦了不少。”陈玉梅叹了口气,“整日为这硝石的事操心。”
苏明月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一阵发紧。她知道,父亲是想尽快找到硝石,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
就在他们准备打道回府时,陈玉梅突然指着远处一片绿意:“那边,那片叶子像不像芋头?”
苏明月顺着祖母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翠绿的心形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真的是芋头!”苏明月惊喜地叫道,“祖母你太厉害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蹲下仔细查看。
苏远山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看着眼前这片意外发现的芋头地,脸上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笑容。
可很快,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这些日子,闺女有那天赐的宝贝书,出门打猎总能满载而归;老娘更是福气深厚,随手就能找到这么大一片芋头地。反观自己,找个硝石都找了好几天,一无所获。
“爹,你在想什么?”苏明月注意到父亲的表情变化,轻声问道。
苏远山回过神来,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什么,咱们先挖一些回去。”他从背上取下竹筐,“晚上再来挖剩下的。”
看着竹筐里逐渐装满的芋头,苏远山想起两个兄弟家的境况。自从分开吃饭后,他们家里的存粮怕是不多了,平日里也只见他们煮些野菜蘑菇。
“得给他们也送些去。”苏远山一边挖着芋头,一边暗暗盘算。虽说现在关系闹得有些僵,但到底是一家人。
苏明月背着沉重的竹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她的脚步有些沉重,不时地叹气,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山间的风吹过,带着几分凉意,却丝毫无法缓解她内心的焦躁。
身后的苏远山和陈玉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无奈。陈玉梅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望着孙女的背影,心疼的叹了口气。
每天天不亮就出门,直到太阳西斜才返回。为的就是寻找制作箭毒所需的硝石。可惜连续多日的搜寻,却始终一无所获。
“明月,歇会儿吧。”陈玉梅看着孙女疲惫的背影,轻声劝道。
苏明月摇摇头,执拗地继续往前走:“不用,我还能走。”
苏远山叹了口气,正要说什么,突然听到前方传来说话声。
山脚下,几个村里的妇人正在挖野菜。看到苏家三口下山,李婆子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们的竹筐。
“哟,玉梅啊!”李婆子笑眯眯地凑上前,“这筐子看着挺沉,想必是找着好东西了吧?”
陈玉梅淡淡一笑,并未多言,只是微微点头算作回应。她知道这些日子,村里人对他们家的举动颇有微词。
苏明月低着头快步走过,耳边却依稀听到身后的窃窃私语。
“天天往深山里跑,也不知道在找什么”
“就是”
等苏家三口走远,孙婆子拉着李婆子的袖子,神神秘秘地说:“你说他们到底在找什么?要不咱们也进去瞧瞧?”
李婆子白了她一眼:“你这脑子!人家有那厉害的小箭护身,就凭咱们这身老胳膊老腿进去,不是给山里野兽送菜吗?”
“就是,”陈婆子也插嘴道,“上次我家那口子进山打柴,远远看见一头野猪,吓得腿都软了。要不是苏家那小箭及时射中野猪,怕是”
孙婆子这才想起苏家那威力惊人的竹弩,顿时泄了气:“也是,我这是一时糊涂了。走吧走吧,再不快点,野菜都让人挖光了。”
回到家,苏远山将竹筐里的芋头倒进地窖。转身就见苏明月愁眉苦脸地坐在床边,双手无意识地揉搓着衣角。
“爹”苏明月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这山里怕是真的没有硝石。要不我们再往深处找找?”
苏远山沉默片刻,看着女儿略显憔悴的脸庞:“总归是要找下去,但箭毒的研究也得同时进行。”
“可是没有材料”苏明月的声音带着几分沮丧。
陈玉梅端着一碗热汤走过来,轻轻放在孙女手边:“先喝点汤暖暖身子。”
苏远山的目光在母亲和女儿身上转了转,突然开口:“我有个主意。”
见两人望向自己,他继续说道:“咱们可以用山上找到的芋头做交换,让村里人帮忙收集硝石。老二老三家现在也缺粮,不如让他们帮忙,用芋头换他们的劳力。”
陈玉梅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她略一迟疑,“现在村里人都在找野菜充饥,若是知道咱们发现了芋头”
“所以得晚上行动。”苏远山压低声音,“趁着夜色,用老牛把芋头运回来。”
苏明月放下手中的汤碗:“我去准备一下。”
“你先歇着。”陈玉梅按住孙女的肩膀,“今天累了一天,让你爹去准备就行。”
趁着夜色,一家三口拉着家里那头老牛,用了三个晚上就将山上的芋头全部运回。陈玉梅还特意用布包住牛蹄,免得发出声响惊动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