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势巍峨,绿树葱茏。村里人的柴火野菜,都是从这座山上找来的。山路崎岖,时不时还要跨过一些倒下的树枝。
张巧云一边找野菜,一边教苏明月认,“这个是婆婆丁,可以吃的。你看叶子的形状”她蹲下身,仔细地给小女孩解释着。
苏明月认真听着,但没一会就累得直喘气。这具身体实在太弱了,连挖个野菜都费劲。她靠在一棵大树旁,看着三婶熟练地挖着野菜,心里既佩服又无奈。
“这山里头能有啥好东西?”苏明月蹲在地上,小脸皱成一团,伸手扯了扯身边的杂草,一脸嫌弃地看着周围光秃秃的山坡。
陈玉梅看着孙女这副模样,眼角的笑意止不住地溢出来。这孩子,还真是和小时候一模一样,就连撒娇时的表情都没变。
她伸手拍了拍孙女的肩膀,语气温和:“山里的好东西多着呢,只是我们还没发现罢了。”
苏明月撅着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祖母,我们都找了大半天了,连个能吃的东西都没见着。”她站起身,拍了拍裙子上的泥土,“要不咱们回去吧?”
“你说的对,咱们能穿越到这儿来,不就是运气吗?”陈玉梅摸了摸孙女的头。确实,这山里的东西不比现代那么容易找。
“月月,你去旁边歇会吧。”陈玉梅心疼地说,看着孙女苍白的小脸,心里一阵揪痛。
“祖母,我想去周围转转。”苏明月坐不住,这原始的山林对她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各种不知名的花草树木,都让她觉得新奇。
陈玉梅看了看四周,远处有几个村妇在挖野菜,觉得应该安全,便同意了。但还是叮嘱道:“别走太远,听到我叫就赶紧回来。”
苏明月应了一声,便开始在附近探索。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开着小花,有的结着果实。可惜她不认识这些植物,也不敢随便碰触。
“祖母你看!那边!”苏明月突然指着不远处的灌木丛,眼睛亮了起来。
陈玉梅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灌木丛边缘,一簇簇绿油油的野蒜正迎风摇曳。她眼前一亮,这可是个意外收获。
“月月,快帮祖母挖。”陈玉梅蹲下身子,手指轻轻拨开泥土,露出下面白嫩的蒜苗。
苏明月却撇了撇嘴:“祖母,我们家厨房里一滴油都找不着,这野蒜能吃吗?”她蹲在一旁,看着祖母小心翼翼地挖掘。
陈玉梅手上的动作没停,轻声说道:“傻孩子,这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她心里盘算着,昨天接生的那一单让她看到了希望。虽说古代没有现代那么多医疗设备,但凭她的医术,帮村里妇人看病还是绰绰有余。
只是这药材陈玉梅皱起眉头,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没有西药,对中药又不熟悉,这可是个大问题。她得想办法尽快熟悉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
“月月,回头帮祖母查查那本百科全书,看看有什么草药可以用。”陈玉梅一边说着,一边将挖好的野蒜放进竹筐。
张巧云远远看见她们,提着裙角快步走了过来:“娘,你们这是挖了不少野蒜啊。”她的目光落在装得满满的竹筐上。
“带回家在小院里种上,以后做菜能用上。”陈玉梅提着竹筐说道。
张巧云连忙要接过竹筐:“娘,我来提吧。”
“不用,不重。”陈玉梅摆摆手,示意她不用担心。
三人沿着山路往回走,张巧云不时回头看看身后的山坡,似乎在记着路线。
陈玉梅见状问道:“你们为什么不用野蒜调味?这东西在山上长得这么多。”
“做太好吃了,万一粮食不够咋办?”张巧云一脸得意地说,仿佛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生存之道。
陈玉梅和苏明月面面相觑,一时无言。这个时代的人,连调味都要克制,生怕吃得太好会消耗更多粮食,这种思维方式让她们一时难以适应。
回到家,张巧云麻利地收拾起野蒜,又拿着锄头去前院开垦土地。
与此同时,苏远山正在醉月楼打听菘的消息。
“菘?”赵掌柜放下手中的账本,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这个?”
原来这菘就是现代的大白菜,在南方比较常见,北方却鲜为人知。苏远山心里一动,看来自己的猜测没错。
“要买种子的话,可以去永兴商行问问。”赵掌柜提醒道,“不过这个季节,怕是价钱不便宜。”
说完下午场的书,苏远山换下长衫,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他走在街上,心里盘算着手里不多的银钱。
“这位客官,要买菘种?”永兴商行的伙计打量着眼前这个补丁衣裳的汉子,语气中带着几分怀疑。
“多少钱一包?”苏远山不卑不亢地问道,尽管衣着寒酸,但举止间依旧保持着几分书生的气度。
“一包能种半亩地,一百文。”伙计报出价格,眼睛紧盯着苏远山的反应。
苏远山心里一惊,这也太贵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钱袋,里面的铜钱叮当作响。但想到入冬前还能收获一茬,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
“娘,您看!”苏远山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种子递给陈玉梅。
陈玉梅眼睛一亮:“有了这个,这样一来寒冬里也有新鲜蔬菜。”她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种子,心里已经在计划如何种植。
“一百文买的。”苏远山竖起一根手指,脸上露出些许心疼的表情。
“这么贵!”陈玉梅倒吸一口凉气,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不过值得,只要能种出来,这钱就没白花。”
“娘,得抓紧种,再晚就来不及了。”苏远山看了看天色,“我去找几个壮劳力来帮忙翻地。”
第二天一早,陈玉梅就开始张罗起来。她要让这一百文花得值,一定要把大白菜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