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北平城外,一片混乱与凄惨。百姓们的哭声、惨叫声与明军的炮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惨烈的人间地狱图。而满清的五位帝王站在城墙上,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不同的表情。皇太极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亢奋,看到这一幕让他激动无比。而福临则紧紧地握着拳头,心中充满了对大明火器的无奈和愤怒。胤禛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他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北平城。弘历则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结局。
斥候第一时间将北平城门前那惨绝人寰的一幕禀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听闻后,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疙瘩,脸上满是愤怒与无奈,他重重地一拍桌子,怒道:“这些鞑子果然都是丧尽天良之辈,居然真的将汉人驱赶到前线。他们眼中毫无百姓性命,只想着自己的苟且偷生!”
朱元璋深知,以大明的实力,若全力开炮,不出片刻定能轰开北平城门。可此刻,他却只能强忍着怒火,无奈地停止了炮火。他当初借兵的时候答应过嬴政他们,不让无辜的百姓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现在就更不能因自己的一时之举,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
营帐内,气氛低沉而压抑。虽然朱元璋他们也不想这么快攻城,可面对满清无耻的做法,心中难免升起怒气。
而在北平城上,满清的皇帝们却与朱元璋等人截然不同。皇太极看着城门外被驱赶来的百姓,脸上露出不屑的笑意,笑着对福临等人说道:“哈哈哈!汉人果然就吃这一套。福临、胤禛、颙琰,你们回去后就将汉人分离出来,以后我大清在作战之间就先将这些汉人向大明的方向驱赶,这样大明的火器基本上就废了。有了这些百姓做挡箭牌,我大清何愁不能长治久安,何愁不能将大明的领土纳入囊中!”
福临等人同样面露喜色,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他们也没想到,这些在他们眼中如蝼蚁般低贱的汉人,现在居然能在战场上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残忍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父皇,有这些汉人挡在城门前,万一对面的明军不进攻怎么办?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任务不就是通过战争将对面的明军死死的拴在阵地上吗?这样下去,一旦对面的明军想要撤退我们可就没有阻止的办法,到时玄烨那边就危险了。”福临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对皇太极说道。他知道玄烨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确保明军一直被牵制在这里。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福临说得对,既然如此,弘历!你派人去和对面谈判。就说我们大清顾忌百姓安危,想让百姓回到城中,但前提是大明不能在使用火炮!双方堂堂正正的攻防,问问他们敢不敢!若他们不敢应战,那便是他们胆小怯懦,不敢与堂堂大清正面交锋;若他们应战,那正好中我们的下怀,让他们白白浪费火炮的优势。”
弘历领命,立刻吩咐手下人去对面交涉。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屑的笑容,认为大明必然不敢应战。在他看来,没有火炮的大明,就如同失去利爪的猛兽,不足为惧。
朱元璋这边也陷入了头疼之中。一边之前借兵时答应过嬴政等人要保证好百姓的安危,不能让无辜百姓受到伤害;另一边则是不攻城计划没法展开,而且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多。
就在几人商讨之际,突然被告知对面派来了使者打算和大明进行商议。朱元璋等人心中一阵狐疑,不知道满清又想耍什么花样。他们接见了使者,在听到商议内容后,几人心里全都乐开了花。
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机会,既可以让满清放松警惕,又能按照计划行事。但表面上,他们仍表现得极为愤怒,义正言辞地表示满清此举太过无耻,拿百姓当人质,简直是将人伦道德踩在脚下。
待带使者离开之后,朱元璋在大帐内笑着说道:“哈哈哈,这些满清鞑子是怕咱们跑了,那也就证明他们还不知道玄烨已经兵败被俘的事,这样我们计划的成功性更高了!他们以为咱们会因为百姓而退缩,却不知道我们早已胸有成竹。”朱棣和徐达也赞同的点了点头,眼中都透露出自信的光芒。
接下来,大明派遣步兵开始攻城。不过,朱元璋早已拿捏了满清的心理,每当满清的火炮高频率使用时,他便立刻下令撤军。
满清皇帝原本以为大明会硬钢到底,却没想到明军如此轻易就后撤。他们心里七上八下的,怀疑明军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为了将大明的军队牢牢地看在战场上,满清皇帝们不得已放弃了火炮的优势。他们害怕一旦再使用火炮,明军又会像之前一样突然撤退,那他们就失去了牵制明军的能力。
于是,一方假心假意的攻城,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满清的反应;另一方还不敢打的太狠,生怕明军再次撤走。本应该残酷无比、血流成河的攻城战,一时间竟然显得有些戏剧。在一片看似混乱却又暗藏玄机的氛围中,双方都在为各自的利益和算计而角力。
双方的军队就这样僵持到了午时,炽热的阳光如同一条条火蛇,炙烤着大地,也烘烤着双方将士们的神经。朱元璋抬眼望了望天色,心中暗自思忖,时机已然成熟,便连忙传下军令,让朱棣带兵撤退。
“传令下去,全军有序撤退,不得慌乱!”朱棣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明军将士们听到命令,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深知军令如山,立刻调整队形,有条不紊地开始撤退。
一时间,原本紧张激烈的战场气氛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按下了暂停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特的有序节奏。
对面满清的皇帝见明军终于撤了,眼中迸发出骇人的精光,那光芒中充满了贪婪与兴奋,仿佛看到了胜利在向他招手。
皇太极连忙大声咆哮道:“全军听令,大开城门,给我追!务必将这些明军一举歼灭!”随着这道命令,满清的大军如同一群饥饿的恶狼,从北平城中汹涌而出,穷追不舍。
如果此时能够在空中俯瞰这场激烈的追逐,就会惊讶地发现,前方七十万明军如同汹涌的潮水在奔腾,有条不紊地向后方撤退;而后面六十万清军则如同一头狰狞的巨兽,紧追不舍,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
明军在与清军接触后,毫不恋战,一心只想着撤退。他们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保持着整齐的队形,有序地向后方移动。
只不过满清的目光都被最后面的明军所吸引,他们满心以为明军是在狼狈逃窜,根本没注意到从撤退开始,明军这边就不时有几千人脱离大部队向两侧跑去。
这些脱离的队伍动作敏捷,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两侧的树林和山丘之中,如同鬼魅一般消失在清军的视线里。
八旗的骑兵们如同发了狂的野兽,肆无忌惮地追杀着落单的明军和垫后的明军队伍。他们挥舞着手中的马刀,口中发出阵阵嚎叫,马蹄声震耳欲聋。
追着追着,他们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支阵容奇特的步兵。这些步兵手持两米多长大刀,立在原地,身姿挺拔如松,身上的煞气让人不寒而栗。他们身上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犹如一尊尊守护的神灵,静静地等待着敌人的到来。
八旗的统帅见到这一幕,心中莫名发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紧接着,他感觉到自己被这几千人给吓到了,一种耻辱感涌上心头。他不仅恼羞成怒,而且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声嘶力竭地命令骑兵发起冲锋。“冲啊!把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全部碾碎!”骑兵们如离弦之箭般向陌刀营冲去,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然而,双方刚一接触,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八旗的骑兵仿佛撞上了一堵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人马俱碎。那两米多长大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每一次挥舞都带着无尽的力量,将清军的骑兵纷纷斩落马下。
反观陌刀营的将士,他们却站在原地,巍然不动,甚至战马的巨大冲击力都没能让他们后退一步。他们的表情坚毅而冷酷,仿佛这些清军不过是蝼蚁一般,不堪一击。
这可是李世民在翻看史书时发现的大唐陌刀的使用方式。本来李世民只把陌刀当成仪仗工具,认为它是彰显大唐威严的象征。却没想到陌刀在面对骑兵时会有如此奇效。
于是,李世民亲自下令打造了一支三千人的陌刀营,并精心训练他们。他将这三千人连同天下无敌的玄甲军一同交给秦琼,一同带到大明协助朱元璋。而秦琼对这些陌刀营的将士也是悉心教导,让他们将陌刀的使用技巧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