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本能地会美化记忆,那些过去的苦痛,也便渐渐模糊甚至遗忘。
讲完一个故事,又解答了一些天真烂漫、逻辑奇特的问题后,薏儿不知何时已经沉沉睡去,孩子的入睡总带着一种奇妙的魔力,说睡就睡,毫无预兆。
夏暖暖躺在床上,耳边传来窗外呼啸的风声,心里默默念道:“果然起风了。”
她起身下床,走到窗边向外望去,院子里那片移植来的小竹林被风吹得摇曳不定,窗户也发出阵阵低鸣,雨点开始敲打屋檐。
从小在甬城长大的夏暖暖对台风再熟悉不过,此刻她几乎可以断定,台风来了,明天定是风雨交加的一天。
回到床上,听着窗外的风雨交织,夏暖暖却怎么也睡不着,索性推开时空门,回到了现代。
手机微信上,周锦程发来的关于洛尧后人的资料正静静等待着她,简单致谢后,夏暖暖坐在书房里,翻开资料细细研读。
时间在她的钻研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过去两个多小时,夏暖暖收拾好书本,关闭电脑,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再次穿过时空门,回到了大庆。
刚躺下没多久,夏暖暖就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哭喊和争吵声,这深更半夜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急忙拉开房门,只见外屋的彩霞正拉住一个狼狈不堪的女人,那是林立的妻子林陈氏,夏暖暖轻声问道:“嫂子,出什么事了?你怎么成了这样?”
林陈氏挣扎着甩开彩霞的手,扑向夏暖暖,却又在最后一刻停住了,她满脸焦急,带着哭腔说道:“暖暖,实在对不起,这么晚来打扰你。
可我家孩子病得厉害,又吐又泻,还发高烧、抽搐不停!我急得不行……
听说几个月前薏儿发烧,是你治好的,你会医术是不是?求求你救救我儿子吧!这大半夜的,镇上的大夫也不会出诊,我真的没办法了!”
彩霞在一旁解释道:“娘子,你之前吩咐过,睡觉时最怕被人打扰,所以我才拦着不让进……结果还是吵醒了你。”
夏暖暖轻轻点了点头,示意赞许,要是让林陈氏闯进来,发现她半夜不在屋里,恐怕会惹出麻烦。
听林陈氏描述的症状,很像小孩子高烧引起的痉挛,也可能是秋季腹泻,情况确实危险,大庆的医生水平有限,这种时候,她这个“赤脚医生”或许能帮上忙。
“嫂子,你等我拿药箱,我跟你去看看。” 夏暖暖说完转身回屋,关上门,取出事先准备的医药箱。
里面装着止泻药、益生菌、口服补液盐和退烧药等应急药品,希望只是普通的病症,不然她也无能为力。
出来后,她叮嘱明月看好薏儿,穿上彩霞递来的蓑衣,又对石坤点了点头,嘱咐他看好家门。
今晚因为前院储藏室堆了不少新谷,石坤被安排去那里值守,这才让林陈氏敲开了院子东侧的门,如果是石坤守门,就算是村长半夜来访,他也绝不会轻易开门。
外面风雨交加,彩霞提着暖水壶跟在夏暖暖身后,那暖水壶是夏暖暖从现代带来的改良设计,内胆是玻璃,外壳是木头,在这个时代堪称独一无二。
林立一家条件还算不错,毕竟他在镇上的酒楼当伙计,收入比普通村民多一些,他们家的房子用海蛎壳和石头砌成,十分坚固,抗风能力很强。
到了门口,夏暖暖在屋檐下脱下湿透的蓑衣,尽管穿着蓑衣,她的鞋子还是被雨水浸透了,这种狂风暴雨的天气,除非穿现代的雨衣雨裤和雨鞋,否则根本无法完全防雨。
夏暖暖进屋后,先用帕子擦了擦脸和头发,生怕把外面的湿气带进来,里屋昏暗,只点着一盏摇曳的油灯,床上坐着林立的母亲申氏,正忙前忙后照顾着生病的小孩。
屋里的味道不太好闻,混杂着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气息,令人皱眉,夏暖暖走近床边,装模作样地搭上孩子的手腕,其实只是默默观察他的状态。
这孩子是林立五岁的儿子,瘦弱又胆小,还没正式取族名,平日里唤作“狗蛋”。
此刻他躺在床上,满脸通红,额头滚烫,浑身被厚被子裹得严严实实,嘴唇干裂得像枯萎的花瓣,看着实在可怜。
申氏和陈氏在一旁焦急地看着夏暖暖,眼中满是期待。
“暖暖啊,你看看孩子还能救回来吗?
刚才一直抽搐,现在倒是不动了,可也没个动静……”申氏说着就要跪下,幸好被旁边的彩霞拦住。
夏暖暖轻轻摸了摸狗蛋的额头,心里估测温度怕是有三十九度以上。
她悄悄避开众人的目光,在背光处打开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取出耳温枪,用宽大的袖子遮住动作,为孩子测量体温,果然,体温已经飙升到三十九度七!
她迅速放下耳温枪,从药箱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液,直接掀开被子,抱起狗蛋的脑袋,将药杯凑到他嘴边轻声哄道:“狗蛋,张嘴,吃了药就不难受了,乖。”
狗蛋迷迷糊糊中睁开眼睛看了她一眼,乖乖张嘴吞下了药水,这种退烧药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孩子并没有抗拒。
喂完药后,夏暖暖开始指挥起来。
“申婶,麻烦把屋里那些脏东西清理掉,彩霞,帮忙打盆温水进来,陈嫂,脱了狗蛋的衣服,给他擦擦身子降降温。”
然而,申氏和陈氏却犹豫不决。
“暖暖啊,孩子明明是着凉才病成这样的,怎么反而要脱衣服呢?”申氏拿着扫帚问。
夏暖暖知道这些乡下人缺乏常识,也不想多费口舌解释,干脆强硬说道:“信我医术就照做,不信的话,你们另请高明吧,我这就走。”
一听这话,申氏慌了神,连忙摆手:“信!信!快给我孙儿擦身,听暖暖的!”
按照夏暖暖的指示,陈氏帮狗蛋擦了好几遍身子,接着,夏暖暖又拿出补液盐,倒进随身携带的小瓷杯里,兑了些温水,再次扶起孩子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