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她又给孩子服用了泡好的蒙脱石散。
做完这一切,夏暖暖觉得暂时也没什么别的能做了,便对陈氏叮嘱道:“药已经喂下去了,等药效上来,他会慢慢退烧。
不过可能还会反复发烧,你们要多留意,如果他继续拉肚子或者呕吐严重,明天早上再来找我,再给他喂一次药,药量你们掌握不好,所以我就不留这儿了。”
申氏和陈氏送她出门时,依然忧心忡忡地问:“暖暖,狗蛋病得这么重,要不要通知他爹回来?”
夏暖暖停下脚步,想了想,安慰道:“先别急着告诉他,毕竟路途遥远,如果今晚情况稳定下来,应该不用麻烦他赶回来,但如果明天还是不见好转,那就赶紧派人去报信吧。”
夏暖暖心里也没底,便对家人说道:“先别着急,再观察一夜,如果明早烧还没退,那就得去镇上找孟礼兄帮忙,请个医生来看看。”
申氏和陈氏听了这话,顿时慌了神,可又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夏暖暖披上蓑衣、提着药箱,带着侍女彩霞匆匆离去,
“龙王爷爷保佑,保佑我孙儿平安!”申氏跪在风雨中,双手合十祈祷,而陈氏则回到屋里,按照夏暖暖的叮嘱,一遍遍给狗蛋擦拭身体降温,她心里暗自叹息:家里人丁本就稀少,小儿子没能养大,如今只剩下这根独苗,无论如何也不能出事!
这一夜,林立家上下都没能合眼,而被迫顶上的“赤脚医生”夏暖暖,又何尝睡得安稳?古代医疗条件太差,她实在担心狗蛋撑不过去。
从现代带来的退烧药都压不住体温,情况恐怕已经很严重了,至于大庆土郎中的医术,她更不敢抱太大希望,画符驱邪、抱鸡治病、跳大神驱鬼……
这些荒诞的东西,在大庆医疗界竟然堂而皇之地存在,
虽然知道孙思邈这样的名医或许有真本事,但普通民间医生水平如何,实在堪忧,让陈氏去请闾阎医工,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睡不着的夏暖暖,翻出了锁在柜子里的《赤脚医生手册》和《育儿百科》,一页页仔细查阅。
这一刻,她就像一个美国社区医生,看病前还得先查医书,直到天微微亮时,她才放下书,勉强躺下休息了一会儿,
幸好,第二天一早,十五岁的林孟州带来了好消息:狗蛋的高烧退了,腹泻也止住了!现代药物对古人来说果然管用,毕竟他们体内没有那么多耐药性,夏暖暖终于松了一口气,
她又带上医药箱过去看了看狗蛋,给他喂了蒙脱石散和补液盐,还送了几颗水果,叮嘱陈氏道:“接下来几天让他吃清淡些,多吃水果蔬菜。
如果再发烧,就赶紧来找我;如果不烧不吐也不泻了,应该就没大碍了。”
“谢谢暖暖!多亏了你,我们家才渡过难关!”陈氏和申氏连连道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她们眼里,夏暖暖的医术简直如神来之笔,立竿见影。
过去,村里人生病时,就算花大价钱请来镇上的医工,喝下那又苦又黑的中药,也鲜少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夭折、大人离世。
但这次,夏暖暖给的药却不同,连煎都不用煎,一服下去就见效,简直像神药一般,村民们纷纷感叹,能有这样一位神医在身边,实在是天大的福气。
这一天,除了林狗蛋因腹泻发烧生病外,倒也没发生什么大事,然而,村民却为夏暖暖担忧起来,她的两亩田还没收完呢!
如今狂风暴雨袭来,不知会带来多少损失,村长连连叹息:“早知道就应该叫上村里的男丁,提前帮你把田收了,这鬼天气,也不知道要刮几天风、下几天雨!”
夏暖暖听后也是一脸无奈,毕竟这是她第一次种地,要是被风雨糟蹋了,确实心疼,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
农民靠天吃饭,面对老天爷的脾气,也只能默默接受,更麻烦的是,大庆没有天气预报,只能干等着。
“对了,村长,昨晚那么大的风雨,村里有没有人家受灾?”夏暖暖想起更重要的事情,赶忙问道。
村长沉思片刻,答道:“我正为这事来找你。
有几家条件差的,住茅草屋的,都被风吹塌了,暂时没法住人,你看,能不能让他们先到学堂的厢房暂住几日?等风雨停了,再重建新屋。”
夏暖暖自然没有异议,点头应允:“行,村长你安排吧,石坤,去帮村长打个下手。”
村长感激地说:“这次真是麻烦你了,主要是三叔公一家和孟义一家受灾最重,我早就劝他们修石头房,但他们总是拖着不修。
我们住在海边,茅草屋和泥房确实扛不住风浪,这次我要好好教训他们一番。”
夏暖暖对此并无异议,只是静静听着村长数落了一阵,随后村长披上蓑衣,告辞离去。
这几日风雨交加,学堂自然无法开课,对于村民村民来说,日子显得格外愁云惨淡,开学时,孩子们能在学堂吃午饭,减轻了不少家庭负担。
而现在,外面大雨倾盆,屋里小雨淅沥,活儿干不了,田地也被泡坏,家里却全是张嘴等人喂的人,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但与石家庄相比,陆家庄和大丰庄的情况更加糟糕,尤其是大丰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住茅草屋,这一场风雨让他们吃了大亏。
不过,这些穷苦人家早已家徒四壁,屋顶被吹飞、房屋被吹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损失,反正已经穷得叮当响,再穷也不过如此,虱子多了反倒不痒了。
人生在世,能熬过去就继续坚持,实在撑不下去,那就再投一次胎吧,说不定下辈子还能过上好日子。
暴雨倾盆而下,夏暖暖对借宿在前院学堂的村民们也伸出了援手,她送去了行灶和粮食,让这些村民至少能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