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四百七十六章 老朱前往北方!奇异风俗!
第(1/3)页

应天府,金陵城。

老朱在城内外徘徊了半月有余。

这座由他亲手缔造的大明帝都,如今却陌生得仿佛隔世。

昔日的金陵,承载着他一统天下的雄心,而今的应天府,繁华喧嚣,街巷纵横,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

城墙依旧巍峨,但城墙内外的市井烟火、商贾云集,各种建筑的变化,却让这位曾经的帝王感到一丝疏离。

不止是金陵城附近,整个应天府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朱允熥他深谙一个道理,工业生产自有其规律,天然便会有规模聚集效应。

譬如,蒸汽机车在应天府的工厂中铸就,那么,从车轮到螺栓、从锅炉到齿轮,所有相关零部件的制造,甚至生产这些零部件所需的器具与机械,都会如星辰拱月般环绕在机车工厂周围。

唯有如此,工匠与商贾才能无缝协作,生产才能如流水般顺畅。

原因很简单,若机车工厂发现某件零件不合规格,便需即刻与供应商沟通。

若供应商近在咫尺,问题可迅速解决。

上午发现瑕疵,下午便能协商好改良方案,并生产新的零件,甚至能另寻其它的供应生产商补救。

可若供应商远在千里,消息往返便需数日,生产线只能停摆,耗费时日,成本骤增。

这种低效,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业生产中,无异于慢性毒药。

即便在后世,信息可瞬息万里,电话铃声、电子邮件能跨越山海,工业生产依然偏好聚集。

大厂周边,总会衍生出无数小作坊,专为其提供配套零件。

虽信息传递迅捷,但面对面的交谈,依然是解决疑难的捷径。

物流虽发达,却无法如人意念般瞬移。

而今的大明,尚无电报与网络,信使奔波,车马迟缓,工业聚集的必要性更是毋庸置疑。

因此,大明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便是应天府的工业化。

为了便于管理,朱允熥也只能将大量的工厂都设在金陵附近的应天府境内。

这里正以惊人的速度蜕变为帝国的工业心脏。

在大明的其他疆域,虽已着手兴建若干工厂,但多半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诸如开采铁矿、煤炭等,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工业体系。

申城则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并通过便捷的水陆交通将货物辐射至内地。

总体而言,除应天府外,帝国的其他地域工业化进程仍显滞后,难觅新型工业的踪影。

然而,这些地方却也因应天府的工业繁荣而间接受益,同样分享了时代进步的果实。

应天府的工厂如火如荼,所产之物并非仅供本地,而是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蒸汽机等新式机械已逐渐普及,应用于农耕、运输与制造,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水泥铺就的道路如蛛网般延伸,连接起大明的城镇与乡村,使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帝国心脏的脉动。

金融体系的兴起更是如催化剂般,将社会财富成倍放大,昔日因资金匮乏而胎死腹中的宏大工程,如今皆得以破土动工。

从这一层面看,即便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步伐迟缓,却依然能品尝到时代红利的甘甜,沐浴在帝国崛起的辉光之下。

老朱在应天府驻留的这段时间,亲眼见证了这座帝都的日新月异。

最终,他决定乘船北上,踏上新的旅程。

这是老朱首次登上蒸汽船。船身在江面上破浪前行,蒸汽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速度之快令老朱心潮澎湃。

老朱不由得暗自赞叹自己的孙儿朱允熥果真天赋异禀,竟能缔造出如此神乎其技的造物。

此行的目的地是北方。

回想当年,老朱还是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曾在河南等地化缘谋生。

后来投身义军,初期在濠州等中部地区辗转作战,凭借智勇逐步南下江南,最终在金陵城扎根。

先后荡平陈友谅、张士诚的割据势力后,他便以金陵为大本营,稳坐龙庭。

北伐灭元的战役中,他以帝王之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然而,老朱却再未踏足北方土地。

第(1/3)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半岛远行魔鬼部队警察:芜湖,这个大案我看过穿越80年代:驯虎打猎做山霸王我,杂役弟子,开局觉醒血狱体四合院:开局八级钳工技能55超人古武大佬在六零这个异界烟酒缭绕当太监的知心人后,我成了当家主母宦海争锋:从底层到政场巨霸!诡异降临前,先把最帅的拐跑艳妻劫茅山道法之天道快穿:系统非要必我拆CP拒绝践踏天之骄子暴雨将至时吻你新北派盗墓笔记全球兵种觉醒:我用红警攀科技你管僵尸叫召唤兽?蔚蓝档案:我在基沃托斯做教父我的妻子是大乘期大佬ABC网游三国之隐形大佬糙汉老公俊美无双,这波穿越不亏春来江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