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判
问。此宗立几宗教、摄一代法门乎。
答。立五教十宗、摄一代法门。 其五教者、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
初小乘教者、如来出世为说一乘开化众生故、菩提树下说本教一乘。高山先受光、而获大益、日轮初耀照、而觉群机。然小志众生、不堪闻深法。故如来於一乘中、分别三乘、渐诱浅机、以令趣大道。此中小乘教、是如来权方之施设、暂授羊鹿、以诱小志、假设化城、而息劳穷。故所说义理随机浅近、所指果证、唯存狭劣。如此诱摄、渐令趣大乘故也。问。此经中所说义理、其相如何。 答。所说义理、众多无量。且举一二、谓言法相则七十五数、为无为之相历然。谈法源、则六识三毒、染不染之义宛尔。四果证入、只存入寂、三只进趣、专在五分。外道邪见之幢、如尘而碎、分段见思之员、如云而晴。然未尽法源故、诤论极多。二十部党类、即此教相貌也。
次大乘始教者、此教既出小乘、始入大乘。故少虽影似小教、多谈直进深义、三只修行、趣极证之大果、二空显证高出偏小之情。百法镜明、决择分明。故诤论斯止、法苑即平。四智心品自用之月明、三身妙果、断证之光圆。八识建立、法相广张、二谛法门、重重深奥。二障伏断、众惑氷消、六度修行、自他竝运。妙理冲远、寔非小乘所闚。大义深玄、迥超羊鹿权车。
然真如无知、缘起之途未通。事理不即、相融之门未开。故五性分机、出世有成不成。二乘有差、佛果立趣不趣。是有性无性之隔别、定性不定之差异也。故此教无性不出生死、定性都无回心、即此教意也。退虽出大众.上座之党、进未及随缘皆成之谈。始教之名寔由此矣。
次终教者、此教诸相融即、入不二之定门。真如随缘、荣森罗之法苑。故如来藏海通八识而氷水。有性无性唱皆成、而虚空。依他无性即是圆成、众生烦恼即是涅盘。第一义空、该真妄而寥寥、生住异灭、离三时而绝绝。是即大乘深义、方此中尽、法义建立、既此教穷。
然未谈事事无碍、未明主伴具足。及泯绝之门未绝、昇进之相立位。 是故犹名为渐教也。
次顿教者、此教一念不生、即名为佛。法相之差异、都亡泯、真性之妙理、直显现。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皆是绝言。五法三自性、俱空亡、八识二无我双呵遣。阶位悉泯佛不都绝。
然未知。森焉诸法皆悉毘卢果德浩然众相俱是佛海妙相。故尚号浅教也。
後圆教者、此教明事事无碍、穷诸法之体相、谈主伴无尽彰果相之圆备。故十玄缘起融诸法而即入。六相圆融通众相而无碍。一即多而无隔、多即一而圆通、摄九世以入刹那、舒一念而该永劫。三生证果还彰本成、十信道圆没同果海。行布之施设、备经多劫、圆融之妙义现身证果。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妨行布。故得一切相即相融。此是教意也。
如来所说一代教文、浅深虽区、不出此五。寔判诸法而无遗摄法门而莫余。此之五中、初一小乘、後一一乘、中三
竝三乘教。始终二教是渐、合为渐顿二教。渐中分始终故成三也。
此五总束以为一大善巧。广大法纲、摄法分齐、圆教备足。四法界中收摄穷尽故、凡一代最长、诸宗玄底、莫如此圆教。唯此教穷极。华严如须弥、诸教似群山。诸教皆会华严大海、三乘竝出今经广苑。如此教名为根本法轮。圆极自在教也。
次十宗者、上之五教、约宗分之、不过十宗。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无宗.三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法但名宗。已上宗竝小乘教中开之。七一切皆空宗是始教也。八真德不空宗、是终教也。九相想俱绝宗是顿教也。十圆明具德宗、是圆教也。
第四节 五教行位
问。五教行位、其相如何。
答。小乘教中、行位分齐、全同小论。 大乘始教亦明三乘位。其菩萨乘立五十一位。以其十信、立为位故、此据直进机也。或立三乘共十地等。此据廻心机也。 终教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立四十一位。以其十信、不为位故。等觉一位开合之异。 顿教泯绝无寄、本不立位。
圆教有二。一同教一乘、全同终教。二别教一乘、全别三乘。与彼不同故。此有二门。一次第行布门、因果次第、进修证入故。二圆融相摄门、因果融摄无碍即入故。以行布故经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劫、以圆融故一念速疾证佛果也。此教立三生成佛。见闻.解行.证入是也。
圆教义理、四法界中一切摄尽、无有余矣。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事理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也。
第五节 佛身佛土
问。此宗佛之身土、立几种乎。
答。五教不同。且圆教中、土立三类。皆是华藏庄严世界、净秽融即、一多无碍。佛有十身。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等、一切诸法无非佛体。万德庄严、包摄无穷。
故言断则一断一切断、言证则一成一切成。
十身具足毘卢遮那、最初显开无尽玄宗、一切诸法此中皆尽。 为浅近机、渐渐分流、乃至法华会三归一、遂令悟入华严一乘。 一代化仪唯舒此经、终穷摄归、唯入此经。舒则一代八万、森罗交络、卷则九会妙说、深广该摄。
大方广佛华严经、理智冥合、题名已显。 华严海会善财童子、一生证入。後会寔明。欲得速疾大果、无过此经。教理甚深、何宗及此。
十玄缘起花鲜矣。六相圆融月朗矣。众经上首诸宗尊主洋洋矣荡荡矣。不可得称者唯此经宗而已。
第八章 真言宗
第一节 宗名所依经
问。何故名真言宗。
答。此以大日经.苏悉地经等秘密真言教为其所凭为云尔也。
第二节 三国相承
问。此宗谁人而传弘於之乎。
答。如来灭後七百年时龙猛菩萨开南天铁塔遇金刚萨埵。受职灌顶然後广流传之。金刚萨埵亲承大日如来。大日如来是教主也。龙猛菩萨授之龙智菩萨。自尔已来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一行禅师不空三藏惠果和尚互各继迹血脉流传。 至于日域之流传者弘法大师渡於海波谒惠果阿闍梨广传此宗遂还日本盛开此宗。自尔已来日本一国花洛田舍无不受学至今不绝。凡此教盛于日域偏是弘法大师之力也。大师是大权应迹盛德绝伦行业无双。显密诸宗无遗兼通大小三藏皆悉穷尽。护法感通威验才艺岂有及大师之人乎。寔照千古之明灯耀来後之日月也。遂於高野山入定。人天归敬八部尊重。内证外用不可思议矣。
第三节 教判
问。此宗立几教乎。
答。立十住心摄大小显密等诸教穷尽无遗。
问。其十住心者何。
答。一异生羝羊心二愚童持斋心三婴童无畏心四唯蕴无我心五拔业因种心六他缘大乘心七觉心不生心八一道无为心九极无自性心十秘密庄严心。是名十住心。 初三住心是世间乘。於中第一是三恶道第二即人乘第三是天乘。後七住心是出世间乘。於中第四声闻第五缘觉乘总是小乘。後五大乘。 他缘觉心是三乘教。一道极无即一乘教。第十是金刚乘教最尊最极之实教也。 九种住心皆是权乘。竝是因位第十住心独是实果。
第四节 依正二报
大日如来心王觉体尘数诸圣心数眷属。五智所成依正二报本有金刚界自在大三摩耶现觉诸法本初不生大菩提心不坏金刚光明心殿(是依报也。)三十七尊九会曼荼十三大会四重曼荼重重帝网尘刹圣众。(是正报也。)依正无尽自在圆满高超诸宗而耸耸。广包众典而廓廓。然则显乘大果未上此堂出世小圣岂得入室乎。是以四大乘宗以空寂而谓实理、九界情执、覆心城而未开显。唯此密教、明见实理、深入心城。密严华藏、尘数诸尊、森罗而住、一切众生、万德妙用、历然而具。故一切众生、皆毘卢遮那也。一切诸相、悉是觉王境界。
第五节 六大.四曼.三密
此宗建立六大总明佛体。四种曼荼此上相貌、三密相应即其业用。六大之中、前五大者是理、第六识大即智、理智之上、各有相用。四曼三密所以建立。智即金刚界、理是胎藏界、是名两界两部大日。所以而成六大即大日如来。一切诸法不离六大、六大法性、周遍诸法。故一切诸法无非大日、大日如来周遍法界。
当知、两部者是大日如来理智之德也。理德无量故、胎藏有四重圣众。智德无量故、金刚界有三十七尊。两部不二、为理智冥合。
第六节 佛身教主
此宗佛立四身。自性.受用.变化.等流、是名四种法身。五方.五智、以成四身、即身成佛、大觉速证。毘卢觉王、登之方极。即事而真、森然诸相、宛尔诸法、皆是真如。
显教是释迦说、密教即大日说。是故二教说主、炳然差别。若得实义、即二佛无二。离此释迦、别无大日。故十住阶级、舍劣得胜、皆是遮情之分齐、十心诸法、平等怛然、即是表德之义门。常差别门、常平等门、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表德故一尘不弃、皆毘卢妙德。遮情通显乘、表德局密乘故。
此教意、一切诸法、皆是大日、真如即我身、佛法即吾体。四重秘释、重重深妙、三密业用、密密秘奥。若离此教、永无成佛之路。求出含生、岂不信行。真言秘教大概如此。
附说 禅宗(竝)净土宗
第一章 禅宗
夫诸宗义理、冲邈难测。今渧一毛、以沾初心日本所传、自昔已来、共许所翫、唯此八宗。然八宗外、禅宗及净土教盛而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