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朵朵花、枝枝柳:泛指古代娼妓。
[2]分茶,攧竹;打马,藏阄:均指一种牌技。
[3]银筝女:以及以下的“玉天仙”、“金钗客”,均指妓女。
[4]金瓯:一种精美的酒器。
[5]都帅头:总头目。
[6]每:人称代词的复数“们”。
[7]蹅踏:践踏、糟蹋,此指踏阵冲突。
[8]蜡枪头:比喻中看不中用。
[9]锦套头:用锦丝织成的套头,借喻一种拉拢嫖客的美丽的陷阱。
[10]梁园:又名“梁苑”,汉代梁孝王的园子,此处指名胜游玩之所。
[11]蹴踘: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
[12]打围:即打猎,相对围场之说。
[13]双陆:又名“双六”,古代一种搏戏。
【鉴赏】这套曲子是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作。全套由四只曲子组成。〔一枝花〕只将“攀花”、“折柳”两件事颠来倒去,变幻出各种句式,用以表现“浪子风流”,为人物性格定下了基调。以下三支曲子,则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刻画人物性格,表现这个“浪子”怎样“风流”。
〔梁州〕一曲,纵情地自夸自赞。我们知道,在元朝统治的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出路的,当时人的等级有“九儒十丐”之说。其中一部分人,便和民间艺人结合,为他们写话本、编杂剧,用自己的笔揭露黑暗,鞭打邪恶,讴歌正义,反映人民的苦难、愿望和斗争。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自夸“通五音六律滑熟。”、自赞“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又比所有“风流浪子”更“风流”。这种“浪子风流”,按常情来说,是不值得、也不好意思自夸自赞的,而作者竟然不惜用极度夸张的词句加以赞美,这就很有认真思考的必要。所以敢于夸赞“浪子”的“风流”。更要重的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形式,表现对黑暗统治的反抗。
〔隔尾〕一曲,用“子弟每”的未经世面作陪衬,强调“我”是饱经磨难的。充分表现了“我”的身世遭遇和顽强性格。如今虽然“人到中年”,仍不肯“虚度了春秋”,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
〔尾〕曲是全套曲子最精彩的部分。按照曲谱,首旬是个七字句,作者竟加了十六个衬字,写成长达二十三字的名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成为全篇点睛之笔。“铜豌豆”,据说是元代妓院中对老狎客的切口,然而加上那一些修饰语,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坚毅不屈。而对那些“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干层锦套头”的“子弟每”,则用“谁教你”痛加呵斥,意在劝他们及早回头。“我玩的是……”一组排句,坚决表示:任凭受到落牙折手的残酷迫害,“这几般儿歹症候”也要坚持到底,至死方休。结句“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似乎更好些。因为前面罗列的那许多“歹症候”,并不是“烟花”所能包括的。
本曲由第一人称“我”直接出面,以通俗、诙谐、酣畅、滔滔若江河奔泻的语言,自我介绍,自我赞赏,自我调侃,从而塑造了一个特殊环境中的特殊人物形象,体现了“不伏老”的主题。实属一篇精美之作。
《窦娥冤》第二折
〔感皇恩〕呀!是谁人唱叫扬疾[1],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采茶歌〕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天那,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2]!
【注释】
[1]唱叫扬疾:大声吆喝。
[2]“覆盆”句:盆翻盖着,阳光照不进去。比喻衙门暗无天日。
【鉴赏】〔感皇恩〕这支曲子,窦娥面对衙役们虎狼般的呼喊,魂飞魄散,棍棒暂停,自己刚苏醒,又昏迷。自己平白无故地挨这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自己受这样的暴力非刑,不就是衙门黑暗的活见证吗?她开始觉醒,用亲身遭受的冤枉,控诉统治阶级的罪行了。
〔采茶歌〕这支曲子,窦娥被打得肉横飞,血淋漓,一肚子冤枉竟无人知!你明如镜,清似水的太守大人,怎不想想:我这个小妇人不出门,毒药是从那里来,怎么能药死人?所以,窦娥不仅尤人,骂桃杌是昏官,而且进一步怨天,自己好像被罩在盆子之下,见不到一点太阳辉。真是叫天不应,呼地不灵,这堂堂的官吏,巍巍的府衙,竟是暗无天日的黑暗世界。她认识到了统治阶级的本质,抱着宁死不屈的信念,决不招认。
《窦娥冤》第三折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1]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2],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3]: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注释】
[1]没来由:无缘无故的。
[2]森罗殿:迷信的说法,谓阴间阎王审案的厅堂。
[3]盗跖:传说春秋时的“大盗”。颜渊:孔子的学生,所谓“贤者”的典型。
【鉴赏】〔正宫端正好〕这支曲子,窦娥开口就喊冤:自己没有罪犯枉法,没提防别人的暗算却遭刑宪,叫声冤屈也会动地惊天。一会儿自己就要被处决,怎能不把天和地埋怨。这五句诗,表现了窦娥幻想的彻底破灭。因为桃杌的拷打,虽然使她认识到“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但是,自己被打成招后,还幻想上层统治者会复审,自己还有昭雪的机会。可是,现在自己竟被押上法场斩首,做负屈衔冤的鬼,她才觉悟到一切希望都破灭了。所以,她义愤填膺,要把天地也埋怨一番。
〔滚绣球〕这支曲子,就是窦娥恨极怨天的唱词。这里,她虽然还没有阶级觉悟,这是历史的局限。但是,她却认识到了贫富的悬殊,善恶的区别。在这样的思想认识支配下,她咒骂天地也是怕硬欺软,顺水推船,让作恶多端的富人,欺压善良的贫民。自己的冤枉苦难,就是这种原因造成的。所以,她咒骂天地,就是咒骂统治阶级,因为他们无心正法,才使百姓有口难言。地不分好歹,天错勘贤愚,真是枉为天地!没有神灵显圣,自己就被冤枉处死,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就是这样,在激烈的斗争中,幻想逐步破灭,觉悟逐步提高,这才能够喊出惊天动地的冤枉,对鬼神天地发出震撼人心的控诉。特别她临死前的三桩誓愿,虽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作者却用浪漫主义手法都描写成了现实,要显些灵圣给世人传,使人人都知道窦娥委实冤情不浅!这就大大增加了窦娥的反抗性格,突出了她敢于斗争的满腔复仇怒火,成了千千万万受迫害妇女的典型代表。
《救风尘》第二折
〔后庭花〕我将这情书亲自修,教他把天机休泄漏。传示与休莽戆收心的女[1],拜上你浑身疼的歹事头[2]。你好没来由,遭他毒手,无情的棍棒抽,赤津津鲜血流,逐朝家如暴囚,怕不将性命丢!况家乡隔郑州,有谁人相睬瞅,空这般出尽丑。
【注释】
[1]传示与休莽戆收心的女:意即传信给宋引章,叫她收起天真的心性,再也不要鲁莽行事。
[2]歹事头:倒霉鬼。
【鉴赏】《救风尘》,是以妓女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优秀剧作。剧作家以不可抑制的快意和胜利的喜悦,轻松幽默地描写了赵盼儿利用风月场上的手段,从风月场上的老手————豪绅子弟周舍手里赚得了休书,把自己受害的姐妹宋引章救出火坑的故事,表现了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们,对欺骗、蹂躏她们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斗争智慧;同时对于玩弄被压迫女性反而受到被压迫女性玩弄的纨绔子弟,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有力的鞭挞。妓女的智慧、信心和力量,为《救风尘》成为喜剧定下了基调。关汉卿这一成功的喜剧,同样表现了严肃而重大的社会主题————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迫切地要求解放。
《救风尘》的曲词是非常本色的。从表面上看好像很粗俗,其实这些曲词完全是性格化的语言,取譬设喻,都符合赵盼儿的身份。赵盼儿作为一个妓女,她的唱词不能离开她的生活。不堆砌辞藻,不卖弄才华,用生活化、个性化的口语写曲词,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是关汉卿的优点和特色。因此,他写的曲词自然流畅,通俗易懂。
《单刀会》第四折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1],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2],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3]。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注释】
[1]九重龙凤阙:封建帝王居住的地方。
[2]烈:刚烈。
[3]赛村社:古代农村在节日举行的迎神的赛会。
【鉴赏】〔双调新水令〕一曲,堪称“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李渔《闲情偶记》)。“大江东去浪千叠”,何等气魄!大江滚滚,日夜奔流,巨浪腾涌,层层叠叠。江如此大,浪如此猛,而关羽所带的是“数十人”,驾的是“小舟一叶”!两相映衬、对比,则人的胆气豪情,尽寓其中,而从字面看只是叙事写景。如果说这两句是暗喻,下两句便是明比了。九重,指天,古指帝王所居之处。“九重龙凤阙”,言殿之高,这是用以比照下句“可正是千丈虎狼穴”。鲁肃具柬礼请“那里有凤凰杯持琼花酿”,但关羽十分清楚:并“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见第三折)。“大丈夫心别”,已是豪情满怀,把“单刀会”看作不过是农村社日的迎神赛会,则更表现出其“别”(与众不同)了!
〔驻马听〕一曲,前用宋、明人词意,虽也叹长江之流逝,但缅怀往昔峥嵘岁月,壮怀豪情,洋溢纸面。“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一个“热”字,当日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万箭齐发,曹兵破灭的景象,宛然犹在眼前!热血奔涌,百感交集,不禁仰天长啸:“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一语概括尽创业的艰辛,守域的不易,感慨万千!
《望江亭》第三折
〔越调·斗鹌鹑〕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斟[1],莫待他花残月缺。见了的珍奇,不消的咱说,则这鱼鳞甲鲜,滋味别。这鱼不宜那水煮油煎,则是那薄批细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