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如是有八世间法,随转世间,世间亦随转于八世间法。
三
诸比丘!于无闻之凡夫,生利、衰、称、讥、毁、誉、乐、苦。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亦生利、衰、称、讥、毁、誉、乐、苦。诸比丘!此中,于有闻之圣弟与无闻之凡夫,具云何之差别、特相、相异耶?”
“大德!于我等,诸法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唯愿大德世尊,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依世尊听闻受持。”
“诸比丘!然者,谛听,善思作意!我当说。”
彼诸比丘回答世尊:“唯然,大德!”
世尊如是说:
四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利生时,彼不如是思择:‘对我此利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不如实了知……衰生时……称生时……讥生时……毁生时……誉生时……乐生时……苦生时彼不如是思择:‘对我此苦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不如实了知。利捕捉其心而住,衰亦捕捉其心而住,称亦捕捉其心而住,讥亦捕捉其心而住,毁亦捕捉其心而住,誉亦捕捉其心而住,乐亦捕捉其心而住,苦亦捕捉其心而住。彼顺于已生之利,拒于衰;顺于已生之称,拒于讥;顺于已生之誉,拒于毁;顺于已生之乐,拒于苦。彼如是而放纵顺拒,生、老、死、愁、悲、苦、忧、恼不能解脱,苦不能解脱。
五
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利生时,彼如是思择:‘对我此为利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如实了知……衰生时……称生时……讥生时……毁生时……誉生时……乐生时……苦生时,彼如是思择:‘对我此苦之生,此为无常、苦、有变易之法’,如实了知。利永尽其心而不住,衰亦永尽其心而不住,称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讥亦永尽其心而不住,毁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誉亦永尽其心而不住,乐亦永尽其心而不住,苦亦永尽其心而不住。彼不顺于已生之利,不拒于衰;不顺于已生之称,不拒于讥;不顺于已生之誉,不拒于毁;不顺于已生之乐,不拒于苦。彼如是而断灭顺拒,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得予解脱,苦得予解脱。
诸比丘!于有闻之圣弟子与无闻之凡夫,如是有差别、特相、差异。”
利衰称讥毁誉乐苦
如是一切诸法皆俱
于人之世间悉无常
有变易之法是无恒
具念之有智者知此
善观察为变易之法
于可爱之法心不动
于非可爱亦不得瞋
随着顺逆皆得消散
消灭而业已归于无
了知离尘无忧之位
若超越于有则正知
七 提婆达多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当提婆达多离去不久,世尊于此以提婆达多而告诸比丘曰:
二
“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诸比丘!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诸比丘!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以何为八耶?
三
诸比丘!提婆达多心为利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一劫不可救助。……心为衰……于称……于讥……于敬……于不敬……于恶欲……于恶友所蔽、所捕捉,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诸比丘!如是心为八非法所蔽、所捕捉,提婆达多当堕于恶趣、地狱,住于一劫不可救助。
四
诸比丘!比丘应须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依何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耶?……乃至……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若[不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则苦恼热烦之诸漏生;若制胜已生之恶友而住,如是彼苦恼热烦之诸漏则不生。诸比丘!依此义趣之故,比丘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是故,诸比丘!如是应学,曰:
五
‘我等应制胜已生之利而住!如是[应制胜]已生之衰……已生之称……已生之讥……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诸比丘!应当学。”
八 郁多罗
一
尔时,具寿郁多罗住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于此告诸比丘言:
二
“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时时观察他得。”
三
其时,有毗沙门大王,因有要事而从北方行往南方。毗沙门大王闻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得,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得。”
四
时,毗沙门大王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而出现于三十三天。时,毗沙门大王往诣帝释天座前,至已,白帝释天言:
“尊者!知耶?于此,有具寿郁多罗在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之陀缚阇梨迦村为诸比丘说法,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五
时,帝释天譬如力士伸展曲腕或弯曲伸腕,[迅速]隐没于三十三天,而出现于摩醯室罗伐国僧契耶迦山陀缚阇梨迦村具寿郁多罗之前。时,帝释天往诣具寿郁多罗之座前,至已,礼敬具寿郁多罗,却立一面。立于一面之帝释天白具寿郁多罗言:
“大德具寿郁多罗为诸比丘说如是之法,是真实耶?谓:‘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自失,友等!比丘应须时时观察他失……自得……他得。’”
“诚然,帝释天!”
“大德!此为具寿郁多罗己之语耶?或为彼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耶?”
六
“帝释天!然者,我当为汝叙说譬喻。于此,有一类智者,依譬喻而解所说之义。帝释天!譬如自村邑聚落不远有大谷聚,大众由此处以天平篮、笼、襜、掌搬运谷。帝释天!若有人往彼大众之前,如是而问,曰:‘汝等从何处运此谷耶?’帝释天!彼大众云何答为正答耶?”
“大德!若答:‘我等由谷聚而搬运。’则为正答。”
“帝释天!如是若有少分善说者,则此一切为世尊应供正等觉者之语,我等或其余人皆依此而说。”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