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世间有比丘,于学有强欲,又,未来于学不舍爱乐;于法察忍而有强欲,又,未来于法察忍而不舍爱乐;于欲调伏而有强欲,又,未来于欲调伏而不舍爱乐;于宴默有强欲,又,未来于宴默不舍爱乐;于发勤精进而有强欲,又,未来于发勤精进不舍爱乐;于念慧有强欲,又,未来于念慧不舍爱乐;于见决择有强欲,又,未来于见决择不舍爱乐。
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五
舍利弗!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事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
四十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憍赏弥之瞿私多园。尔时,具寿阿难于日前时分,着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憍赏弥。尔时,具寿阿难如是思惟:“至憍赏弥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尔时,具寿阿难往外道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其时,具寿阿难不喜亦不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谓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阿难于憍赏弥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我于日前时分,着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至憍赏弥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大德!尔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咎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乃从座而起,谓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言之义。大德!于此之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作无十比丘耶?”“阿难!于此法律,单依年算数,不能认作无十比丘。阿难!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
阿难!世间有比丘有信、有惭、有愧、多闻、发动精进、具念、具慧。阿难!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
五
阿难!成就此等七种无十之事比丘,既已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二十四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三十六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既已满四十八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则可称为无十比丘。”
摄句:
不放逸、有惭、二之善言、二友 二之无碍解、二意、二无过失
第五 大供牺品
四十一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识住。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人、一分天、一分恶趣,是第一之识住。
三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异、想异。譬如梵众天初起,是第二之识住。
四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异。譬如极光净天,是第三之识住。
五
诸比丘!有有情是身一、想一。譬如遍净天,是第四之识住。
六
诸比丘!有有情是超越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入无边空之空无边处,是第五之识住。
七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之识无边处,是第六之识住。
八
诸比丘!有有情超越一切识无边处,入无所有之无所有处,是第七之识住。
诸比丘!此等为七识住。”
四十二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定之资粮。以何为七耶?
二
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诸比丘!依此等七支,而培养心一境性,诸比丘!称为有依或有资粮之圣正定。”
四十三
一
“诸比丘!此等是七火。以何为七耶?
二
即:贪火、瞋火、痴火、应请火、长者火、应施火、薪火。
诸比丘!此等为七火。”
四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为大祭祀而献供,五百之牡牛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牡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牝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之牡羊为牺牲而祭祀,五百之牡山羊为牺牲而祭祀。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诣世尊之处,至已,与世尊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再者,……三度,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我亦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尊者瞿昙!实则尊者瞿昙与我等即完全一致。”
二
如是闻之具寿阿难,对优竭提舍利婆罗门如是言:“婆罗门!向诸如来非应如是问:‘尊者瞿昙!我闻:点火者、建柱者,可得大果,是可大加称赞。’婆罗门!诸如来实可如是问:‘大德!我欲点火,欲建柱,大德世尊!请教示我。大德世尊!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
三
尔时,优竭提舍利婆罗门白世尊言:“尊者瞿昙!我欲点火,欲建柱,尊者瞿昙!请教示我。尊者瞿昙!请教示我,即长时为我之义利安乐。”“婆罗门!令点火,令建柱,且于祭祀之前,为不善而生苦,则为苦异熟而建立三刀。以何为三耶?
四
即:身刀、语刀、意刀。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令建柱,如是心起: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牛,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牝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羊,为祭祀而杀此等牡山羊。彼谓:我作功德,非作不功德;我作善,非作不善;我求善趣之道,非求恶趣之道。婆罗门!于祭祀之前,令点火、建柱,此为第一之不善而生苦,则建立为苦异熟之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