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尊敬师与法 深尊敬僧伽 尊敬三摩地 热心尊敬学 善友与善言 从顺尊敬者 比丘近涅槃 则为无衰退
三十四
一
“诸比丘!于此夜,有天人……乃至……对我如斯言:‘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以何为七耶?即:尊敬师、尊敬法、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大德!此等七法,将导比丘之不衰退。’诸比丘!彼天如斯言,如斯言已,乃问讯我,右绕随而消失。”
二
如是而闻,具寿舍利弗向世尊作如斯言:
三
“大德!我依世尊所略说,方能如是广知此义。大德!世有比丘自尊敬师;又,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要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大德!我依世尊所略说,方能如是广知此义。”
四
“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舍利弗!汝依我所略说,能如是广知此义。舍利弗!世间有比丘自尊敬师;又,赞叹、尊敬师,而且劝导凡不尊敬师之其他诸比丘尊敬师;又,对于凡尊敬师之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又,自尊敬法……乃至……尊敬僧伽……尊敬学……尊敬三摩地……善言……善友;又,为善友之赞叹者,而且劝导凡非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令为善友;又,对于凡为善友之其他诸比丘作真实适时之赞叹。舍利弗!依我所略说,此义应可如是广见。”
三十五
一
“诸比丘!成就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际。以何为七耶?
二
即:难与而与,难作而作,难忍而忍,告白秘密于彼,守护彼之秘密,于不幸而不舍,即使[财]尽皆不轻蔑。
诸比丘!成就是等七支之比丘,可作道友交往。”
友难与而与 又难作而作 又对彼难忍 亦忍受恶言 告白彼秘密 守彼之秘密 于不幸不舍 财尽不轻蔑 此有是等理 凡补特伽罗 彼友情为友 如斯可交往
三十六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作道友应待、交往、尊敬。
二
即:为可爱、可意、尊重而有教养、有德、为语柔软、作甚深之谈者;又,不引入不合理之事。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虽被拒绝亦应交为友,应尊敬。”
可爱尊重教养 有德与语柔软 作甚深之谈话 不引不合理事 此有是等之理 一切补特伽罗 彼如是而为友 哀愍义利之欲 即使蒙受损失 应以友情交际
三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昏沉心,如实知于内有昏沉心;于外有散心,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住,知灭;知想生,知住,知灭;知寻生,知住,知灭;而且,彼于适不适、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不久而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于舍利弗如实知此心不动;于内有昏沉心,我如实知于内有昏沉心;于外有散心,我如实知于外有散心;彼知受生,知[受]住,知[受]灭;知想生,知[想]住,知[想]灭;知寻生,知[寻]住,知[寻]灭;而且彼于适不适、劣胜、黑白相杂之诸法,依慧而善摄取,善作意,善思惟,善知得。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自知四无碍解,证已具足而住。”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以何为七耶?
二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摩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比丘,心欲则如意而转,而比丘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
诸比丘!成就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舍利弗心不欲则如实不转。以何为七耶?
四
诸比丘!此舍利弗是善巧三摩地,善巧得三摩地,善巧住三摩地,善巧出三摩地,善巧三摩地之喜悦,善巧三摩地之境,善巧三摩地之引发者。
诸比丘!成就此等七法之舍利弗,心欲则如意而转,而心不欲则如实不转。”
三十九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具寿舍利弗于日前时分,着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其时,具寿舍利弗如是思惟:“至舍卫[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之园。”其时,具寿舍利弗乃往外道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
二
而于其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之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其时,具寿舍利弗不喜亦不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谓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彼等所言之义。
三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舍卫[城]乞食已,从乞食而归,食后,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如是白世尊言:“大德!于此,我于日前时分,着内衣,取钵披衣,为乞食而入舍卫[城]。大德!此时我如是思惟:‘至舍卫[城]乞食过早,因此,我应往外道普行者园。’大德!尔时,我往外道普行者园,至已,与彼等外道普行者,相互庆慰,欢喜感铭,交谈已,坐于一面。大德!尔时,彼等共坐,共聚集之外道普行者,由此乃起谈话:‘任何之具寿满十二年间,若行清净之梵行,实则可称之为无十之比丘。’大德!尔时,我不喜亦不咎彼等外道普行者之所言,不喜不咎则从座而起离去,谓至世尊之处,当可了知此所义。大德!于此法律,单依年之算数,得认为无十之比丘耶?”“舍利弗!于此法律,单依年之算数,不能认作无十之比丘。舍利弗!我自了知此等七种无十之事,证已而宣说。以何为七耶?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