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复次,诸比丘!有林薮盗贼扰乱之怖畏,地方人乘于战车,而往右往左。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四时。
六
复次,诸比丘!有僧伽破裂。复次,诸比丘!僧伽破裂时,互相谩骂、又互相讥讽、又互相诤讼、又互相背离;于此之际,不信者无信,又有信者信减少。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五时。
诸比丘!此等五时,乃不堪精勤。
七
诸比丘!此等五时,是堪于精勤。何等为五?
八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年少、壮而发黑,具有第一青年期之美龄。诸比丘!此乃堪于精勤之第一时。
九
复次,诸比丘!有比丘,无病、无恼,能具平等之消化,不过冷,不过暖,中庸而堪于勤行。此乃堪于精勤之第二时。
一〇
复次,诸比丘!时丰年而苗稼稔,乞食易得,捃拾遗谷而得活命。诸比丘!此乃堪于精勤之第三时。
一一
复次,诸比丘!人人和合,相互喜悦,不互诤讼,恰如乳与水。以相互亲爱之眼相视而住。诸比丘!此乃堪于精勤之第四时。
一二
复次,诸比丘!僧伽和合,相互喜悦,无有诤讼,遵守同一规定,安稳而住。复次,诸比丘!僧伽和合时,互不相骂,又互不相讥,又互不相诤,又互不相背。于此之际,不信者生信,又有信者得予增进。诸比丘!此乃堪于精勤之第五时。
诸比丘!此等五时,乃堪于精勤。”
五十五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复次,尔时,有母子两人,入雨安居而为比丘与比丘尼。彼等乃相互再三欲会见,母亦屡次再三欲见其子,子亦屡次再三欲见其母,彼等乃由屡次会见而相触,由相触而狎亲,由狎亲而堕贪爱。彼等以贪爱心,不舍学戒,显羸劣而行交会。
二
尔时,众多比丘即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此之舍卫[城]有母子二人,入雨安居而为比丘与比丘尼。彼等乃相互再三欲见,母亦屡次再三欲见其子,子亦屡次再三欲见其母,彼等乃由屡次会见而相触,由相触而狎亲,由狎亲而堕贪爱。彼等以贪爱心,不舍戒学,显羸劣而行交会。”
三
“诸比丘!彼痴人者谓:母不贪爱其子,子亦不贪爱其母耶?诸比丘!我不见其他之色如是可贪、如是可欲、如是可醉、如是可缚、如是可萎、如是障证无上之轭安稳,诸比丘!彼即是女人之色。诸比丘!有情者乃渲染、贪、缚、萎、坚著于女人之色,彼等即为女人之色所捕,而忧于长夜。
诸比丘!我不见其他之声如是可贪、如是可欲、如是可醉、如是可缚、如是可萎、如是障证无上之轭安稳,……他之香……他之味……他之触,诸比丘!此即女人之触。诸比丘!有情者乃染、贪、缚、萎、坚著于女人之触。彼等即受捕于女人之触,而忧于长夜。诸比丘!女人虽行走,亦为捕捉男子之心而止,住、坐、卧、笑、语、谣、泣、气绝、死,亦为捕捉男子之心而住。诸比丘!正说者,若有说魔之普遍罥索,则女人方是正说者所说魔之普遍罥索。”
可言能执剑 恶鬼亦可言
急著有毒蛇 被咬命不果
唯一人之时 不语一人女
女人以盻笑 即失念为缚
或者被服乱 又优雅语言
彼期无称赞 即气绝或死
人即将五欲 方见女人色
色声味与香 触物亦悦意
漂流欲瀑流 于欲愚痴人
转时趣有有 引导入轮回
遍知一切欲 无恐怖举动
居世渡彼岸 获诸漏灭尽
五十六
一
一时,有随一比丘,诣自己之亲教师处。至已,而白亲教师言:
“大德!今我身倦怠,又我不明于各方,又[止观之]法不显现于我,又惛眠捕捉我心而住,又不欣行梵行,又我于诸法有疑。”
二
尔时,彼比丘即随彼共住之比丘,诣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此比丘作如是言,谓:‘大德!今我身倦怠,又我不明于各方,又[止观之]法不显现于我,又惛眠捕捉我心而住,又不欣行梵行,又我于诸法有疑。’”
三
“比丘!此是理所当然。不防护诸根,于食不知量,不精勤觉醒,不观察诸善法,于初夜、后夜怠惰菩提分法修习而住时,身即倦怠,彼不明于各方,又[止观之]法不显现于彼,又惛眠捕捉彼心而住,又不欣行梵行,又彼于诸法有疑。故比丘!汝应如是学:
我当护诸根门,于食当知量,当精勤觉醒,当观察诸善法,于初夜、后夜当勤励菩提分法之修习而住。
比丘!汝应如是学。”
四
尔时,彼比丘受世尊之教授,从座而起,问讯世尊,右绕而去;而彼比丘即孤独而退,不放逸,炽然不惜身命而住,不久善男子等乃由家趣向非家为目的,将彼无上梵行之究竟,于现法而自了知、作证、具足而住。生乃尽,梵行已住,所办已办,复了知无还于现状,而又彼比丘乃为阿罗汉之一。
尔时,得阿罗汉之彼比丘,即诣亲教师处,至已白亲教师言:
五
“大德!如今我身不倦怠,又我亦明了于各方,又[止观之]法已显现于我,又惛眠不捕捉我心而住,又欣行梵行,又我于诸法不疑。”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