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一切比丘行诡诈、顽强、虚谈、淫猥、傲慢,于心不得安定者,诸比丘!此之比丘,非近于我。又,诸比丘!彼等比丘,违背于此法律;又,彼等于此法律中,不达增进、增长、广大。诸比丘!又,比丘不行诡诈,不事虚谈,于坚固不顽强,善处此心于安定,诸比丘!此之比丘,接近于我。又,诸比丘!彼等比丘,于此法律不相违背。又,彼等于此法律中,达于增进、增长、广大。”
二
诡诈顽强与傲慢 虚谈淫猥心不安
彼等于法中不增 正等觉者之所说
无诡无虚谈坚固 善于定力无傲慢
彼等于加增法中 正等觉者之所说
二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小而易得,又彼等是无罪。四者为何?
诸比丘!衣服之中,粪扫衣小而易得,又,彼是无罪。诸比丘!食事之中,乞得抟食,小而易得,又,彼是无罪。诸比丘!床座之中,树下小而易得,又,彼是无罪。诸比丘!药物之中,陈弃小而易得,又,彼是无罪。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小而易得,又,彼等皆是无罪。诸比丘!比丘以小者易得为满足,是故,我说此是彼沙门支之随一。”
二
无罪之小与易得 满足之者于其人
就饮食床座与衣 于心所会并非苦
亦非拘于一方处 顺从沙门之性情
所说之法一切俱 少而知足之学人
具有令于满足中
二十八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圣种,须知是第一,须知永远之所行,须知是种姓,自古既有者,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弃舍,现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随得衣服生喜足;又,赞叹于随得衣服之喜足;又,为衣服,不作不应为、不相当事,又,于不得衣服,亦不懊叹;又,衣服得已,无有贪爱,不令迷闷,不耽嗜,见于过患,受用知所出离;又,由于随得衣服之喜足;自举而不凌蔑于他,为此善巧、策勤、正知、系念之人。诸比丘!是名安住于古第一圣种之比丘。
诸比丘!复有比丘,于随得饮食生喜足;又,赞叹于随得饮食之喜足;又,为饮食不作不应为、不相当事;又,纵不得饮食,亦不懊叹;又,既得饮食已,无有贪爱,不令迷闷,不耽嗜,见于过患,受用知所出离;又,由于随得饮食之喜足;自举而不凌蔑于他,为此善巧、策勤、正知、系念之人。诸比丘!是名安住于古第一圣种之比丘。
诸比丘!复更有比丘,于随得床座生喜足;又,赞叹于随得床座喜足;又,为床座,不作不应为、不相当事;又,纵不得床座,亦不懊叹;又,既得床座已,无有贪爱,不令迷闷,不耽嗜,见于过患,受用知所出离;又,由于随得床座喜足;自举而不凌蔑于他,为此善巧、策勤、正知、系念之。诸比丘!是名安住于古第一居圣种之比丘。
诸比丘!复更有比丘,爱修、乐修、爱断、乐断;又,复由于爱修、乐修、爱断、乐断,自举而不凌蔑于他,为此善巧、策勤、正知、系念之人。诸比丘!是名安住古第一圣种之比丘。
诸比丘!须知此等四者是第一圣种,须知永久当行,须知是种姓,自古已有,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弃,现在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
二
诸比丘!更复成就此等四圣种之比丘,纵住东方,彼胜不乐,不乐不胜于彼:纵住西方,彼胜不乐,不乐不胜于彼;纵住南方或北方,彼胜不乐,不乐不胜于彼;何以故?苦然,诸比丘!坚固人是胜于不乐与乐者。”
三
不乐不胜坚固者 不乐已得坚固制
胜于不乐坚固故 坚固必胜于不乐
既舍一切业累已 谁将遮止除遣者
一如阎浮檀金钵 谁人得能予嗤斥
诸天亦将赞誉彼 梵天纵赞亦不尽
二十九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法迹,须知是第一,须知是永远当行,须知是种姓,自古既有者,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弃舍,现在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四者为何?
诸比丘!须知无贪法迹是第一,须知是永远当行,须知是种姓,自古既有者,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舍弃,现在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诸比丘!无瞋法迹……无从呵毁。诸比丘!正念法迹……无从呵毁。诸比丘!正定法迹……无从呵毁。
诸比丘!此等之四法迹者,须知是第一,须知永远当行,须知是种姓,自古既有者,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弃舍,现在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
二
应无住于贪 于心亦无瞋
心一境正念 内心诚安定
三十
一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甚多名闻当时之遍历者,住于萨毗尼(河)畔之遍历者园,谓:安那吧拉、越罗达罗[运搬食物、游行者]沙屈如达依[善生优陀夷]遍历者,及余闻名遍历者。
尔时,世尊晡时,从宴坐起,去叶毗尼河畔遍历者园。至已,敷座请座,世尊坐已,告彼等遍历者说:
二
“遍历者!须知此等之四法迹者是第一,须知是永远所当行,须知是种姓,自古有之,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舍弃,现在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四者为何?
遍历者!无贪法迹,须知是第一,须知是永远所当行,须知是种姓,自古有者,已不能弃,(过去诸佛)未曾舍弃,现在亦不能弃,当来亦不应弃,有智沙门、婆罗门,无从呵毁。遍历者!无瞋法迹……无从呵毁。遍历者!正念法迹……无从呵毁。正定法迹……无从呵毁。
遍历者!此等之四法迹者,须知是第一……无从呵毁。
三
遍历者!若谓如是:我斥无贪法迹,有贪于诸欲,有剧染者,或沙门、婆罗门所当知。我应对彼如是说:来!说!讲!我见其威德。但是,遍历者,彼斥无贪法迹,有贪于诸欲,有剧染者,或沙门、婆罗门所当知,无有是处。遍历者!若谓如是:我斥无瞋法迹,有于意中有憎恶思惟,或沙门、婆罗门所当知。我应于彼如是说:来!说!讲!我见其威德。但是,遍历者!彼斥无瞋法迹,于意中有憎恶思惟……所当知,则无有是处。遍历者!若谓如是……我斥正念法迹,失念不正知,或沙门、婆罗门所当知……我应于彼如是说……来!说!讲!我见其威德。但是,遍历者!彼斥正念法迹,有失念不正知者,或沙门、婆罗门所当知,无有是处。遍历者!若谓如是……我斥正定法迹,有不定迷乱心者,或沙门、婆罗门所当知……。我应对彼如是说:来!说!讲!我见其威德。但是,遍历者!彼斥正定法迹……无有是处。
四
遍历者!若于此等之四法迹,思予呵毁、排斥之人,具此理由,四反论已于现法,具为应呵毁之原因。四者为何?
若汝呵毁、排斥无贪法迹,则贪于诸欲,有剧染着之沙门、婆罗门,是汝应供养,汝应称赞者。若汝呵毁、排斥无瞋法迹,则瞋恚心,于意中有憎恶思惟之沙门、婆罗门,是汝应供养,汝应称赞。若汝呵毁、排斥正念法迹,则失念而不正知之沙门、婆罗门,是汝应供养,汝应称赞。若汝呵毁、排斥正念法迹,则不定乱心之沙门、婆罗门,是汝应供养,汝应称赞。
五
遍历者!若有于此等之四法迹,思予呵毁、排斥之人,具此理由,四反论已于现法,是具为应呵毁之原因。遍历者!纵然郁迦罗住民禹舍、班涅亚是无因论者、无所作论者、无有论者,彼等于此等四法迹,亦不思是应所呵毁,应所排斥者,所以者何?畏于嘲笑、轻侮、非难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