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具戒,住于护持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正行与亲近,见微细罪而怖畏。受学于学处,多闻,闻已不忘,积集所闻,宣示所有初善、中善、后善、有义、有文诸法之纯粹圆满清净梵行。彼于诸法如是多闻、受持、读诵、作意思惟,于见善通达,获得四静虑增上心,欲得现法乐住,于得不艰难,于得不梗涩,由诸漏尽,已于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于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作上座法。”
四
心处掉举杂秽语 数数作语任凭谁
于所思惟不稳重 欣悦非法如畜兽
了无尊敬是自恶 彼者显然非上座
圆具戒品无论谁 具足多闻与胜辩
强于诸善有自制 以智慧观察义理
探究一切之诸法 心无荒乱具辩才
生死已然付了断 于诸梵行了无缺
于彼我说是上座 于彼绝非诸般漏
比丘当以漏尽故 人称上座之盛名
二十三
一
“诸比丘!如来觉了世间,如来出离世间系。诸比丘!如来觉了世间集,如来断绝世间集。诸比丘!如来觉了世间灭,如来证悟世间灭。诸比丘!如来证悟趣向世间灭道,如来修趣向世间灭道。
二
诸比丘!天、魔、梵天、世间之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之所见、所闻、所觉、所了别、所得、所求、于意所伺察之一切,如来皆已觉了,故名如来。诸比丘!又,如来自觉悟之日,至于如来般涅槃日,于其中间,所说一切、所谈,乃至所解说者,祇是如而已,而非不如,故名如来。
三
诸比丘!如来行如所说,言如所行,唯行如所言,言如所行,故名如来。
四
诸比丘!于天、魔、梵天、世间之沙门、婆罗门、天、人之众,如来为胜,无能胜者,是遍见,转于自在,故名如来。”
五
与一切世之一切 世间之事无违失
了知一即离一切世 一切世间无取着
彼坚固人之一切 胜之了解一切结
彼是最后寂安稳 觉悟无畏之涅槃
尽于诸漏彼佛陀 断绝疑惑无粗暴
得以尽了一切业 所依灭尽成解脱
彼即是此佛世尊 彼即是无上师子
大转梵轮于天人 如斯人天之群类
虔敬归依于彼佛 敬礼伟大无畏者
调者之中最上调 寂止者中寂止仙
解脱者中上解脱 度脱者中最度脱
如斯于彼致敬礼 最是伟大无畏者
天中亦于人之中 犹无与之等至尊
二十四
一
一时,世尊住沙计多伽蓝园。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诸比丘则答:“大德!”而世尊乃曰:
“诸比丘!天、魔……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之所见、所闻、所觉、所了别、所得、所求,于意伺察者,我皆了知。诸比丘!天、魔……天、人众之所见、所闻……之所伺察者,我皆了知,皆是如来所了解。如来于其(或依爱或依见)不为所动摇。诸比丘!天、魔……与天、人众之所见、所闻……之所伺察者,我若谓知者,应是我过失,若言不知,亦是过失;若言非知非不知,亦是我之过失。诸比丘!如是如来于所见见已,于已见不思惟,于不见不予思惟,于得见不予思惟,于见者不予思惟;于所闻闻已,于已闻不予思惟,于不闻不予思惟,于将闻不予思惟,于闻者不思惟;于所觉觉已,于已觉不思惟,不觉不予思惟,将觉不予思惟,觉者不予思惟;于所了别了别已,于已了别不思惟,于不了别不思惟,于将了别不思惟,于了别者不思惟。诸比丘!如来如是见、闻、觉、了别,于诸法中确实宛然一如,又复具一如,更上于他人,我说无有更殊胜者。”
二
人人见闻复执持 作是真实之思惟
其等居于自负中 此当是真他是妄
一如之者不信受 人人固执所系着
既然曾见其箭已 我所知见与其同
固执当非诸如来
二十五
一
“诸比丘!为诡骗于人,为说服于人,为博得利养、恭敬与名誉,为规避诸般恶评,而趋己利,为罔知于人之议己,(比丘)不住此梵行。诸比丘!反之,为律仪,为断除,为离贪,为灭除,(比丘)则住于梵行。”
二
为律仪复为断除 不依他缘之梵行
彼薄伽梵之所说 达到涅槃之底处
此是尊贵之大仙 随所宜行方是道
佛之教法是宛然 有人实行此道者
善自护持师之教 当达灭苦之境地
二十六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