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恶魔伴 彼等无喜动
超一切魔军 斯人等最乐
十四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正勤。四者为何?
是:律仪勤、断勤、修勤及随护勤。
又,诸比丘!何谓律仪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眼于色,见已不取于相,不取所好。所以者何?不护眼根而住,易流入贪与忧之恶不善法,为防彼而修行,守护眼根,拥护眼根。耳于声,闻已……乃至……。鼻于香,嗅已……乃至……。舌于味,尝已……乃至……。身于所触,触已……乃至……。意于法,识已,不取于相,不取所好。所以者何?若不护彼意根而住,易流入贪与忧之恶不善法,为防彼而修行,守护意根,拥护意根。诸比丘!此名律仪勤。
又,诸比丘!如何是断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不容纳已生之欲寻,断之、遣之、破之、灭之。已生之恚寻……乃至……,已生之害寻……乃至……,不容纳所有已生之恶不善法,断之、遣之、破之、灭之。诸比丘!此名断勤。
又,诸比丘!如何是修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于灭,转变弃舍,修念觉支,……乃至……修择法觉支,……乃至……修精进觉支,……乃至……修喜觉支,……乃至……修轻安觉支,……乃至……修定觉支。依止远离、依止于灭,转变弃舍,修舍觉支。
诸比丘!此名修勤。
又,诸比丘!如何是随护勤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随护已生善定相之骨想、虫啖想、青瘀想、脓烂想、穿孔想、膨胀想。诸比丘!此名随护勤。
诸比丘!此等是四勤。”
二
律仪断修与随护 说此等四断日种
勤修此等世比丘 方能获得苦灭尽
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为最上之施设。四者为何?
诸比丘!于有自体者中,罗睺罗阿修罗王为最上。诸比丘!于受用诸欲者中,曼陀多王为最上。诸比丘!于增上者中,魔罗波旬为最上。诸比丘!于世间、天、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人民众中,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为最上。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最上之施设。”
二
罗睺是有体最上 曼陀多是受欲者
如意与荣誉辉煌 魔罗为自在最上
上中又复与下者 世界之涯穷无尽
佛陀乃天与人类 方名此间是最上
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洞察微细之智。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微细色成就最上洞察智。于微细色依最上洞察智,不见更妙色。又于其微细色,依最上洞察智,不希更妙色,不希更上智。于微细受成就最上洞察智,于其微细受依最上洞察智,不见更妙受。又于其微细受,依最上洞察智,不希更妙受,不希更上智。于微细想以洞察智……乃至……不希……,于微细行以洞察智……乃至……不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洞察微细之智。”
二
色微细与诸受因 想之起处与灭时
于其根柢了知已 而于诸行而无我
又于苦趣得知已 比丘正见是寂静
乐其寂处于其时 降伏魔罗与伴侣
正持最后一己体
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行不应行。四者为何?
即:行贪欲不应行,行瞋恚不应行,行愚痴不应行,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行不应行。”
二
由贪瞋痴怖畏 法相违不论谁
彼荣誉尽退失 犹如黑分之月
十八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不行不应行。四者为何?
即:不行贪欲不应行,不行瞋恚不应行,不行愚痴不应行,不行怖畏不应行。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不行不应行。”
二
由贪瞋痴怖畏 法不违任凭谁
彼荣誉获充满 犹如白分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