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
杂染而引后有,恐怖之所伴,有苦之异熟,当来有生老死,与恶不善法相应者,故名轭非安稳。诸比丘!此等是四轭。
二
诸比丘!此等是四离系。四者为何?
是:欲轭之离系、有轭之离系、见轭之离系、无明轭之离系。
又,诸比丘!何为欲轭之离系?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欲之集、没、味、过患,知如实出离;彼于欲之集……,知如实出离故,而于诸欲,欲贪、欲喜、欲亲、欲闷、欲渴、欲恼、欲着、欲爱等,不令现起……。诸比丘!此名欲轭之离系。
以上是欲轭之离系。又,云何有轭之离系?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有之集……,知如实出离;彼于有之集……,知如实出离故,而于诸有,有贪、……有爱等,不令现起,……。诸比丘!此名有轭之离系。
以上是欲轭之离系与有轭之离系。又,云何见轭之离系?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见之集……,知如实出离;彼于见之集……,知如实出离故,而于诸见,见贪、……见爱等,不令现起……。诸比丘!是名见轭之离系。
以上是欲轭之离系与有轭之离系与见轭之离系。又,云何无明轭之离系?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六触处之集……,知如实出离;彼于六触处之集……,知如实出离故,而于六触处,无明、无智等,不令现起。诸比丘!此名无明轭之离系。
以上是欲轭之离系,……无明轭之离系。
杂染而引后有,恐怖之所伴,有苦之异熟,当来有生老死,离系于恶不善法者,故名轭安稳。诸比丘!此等是四离系。”
三
具欲轭有轭 有两者相应
见轭共相应 无明为上首
生死所迁流 有情轮回续
遍知一切欲 复明悉有轭
若遣除见轭 又远离无明
离系一切轭 彼等越轭行
于兹并有摄句:
不知、堕、二损伤与第五顺流。
少闻、庄严、无所畏、爱与轭为十。
第二 行品
十一
一
“诸比丘!于行,比丘起欲寻、恚寻或害寻,而比丘相许于心,不断、不遣、不破、不灭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行而不炽然、不愧,犹常懈怠不断,名缺精进。诸比丘!于住,比丘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许于彼心,……不令灭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住亦不炽然、不愧、犹常于懈怠不断,名缺精进。诸比丘!于坐,比丘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许于彼心,……不令灭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坐亦不炽然、不愧、犹常于懈怠不断,名缺精进。诸比丘!于卧,比丘寤而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许于彼心,……不令灭者,诸比丘!如是之比丘,虽卧亦不炽然……名缺精进。
二
诸比丘!于行,比丘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不许于心,断之、遣之、破之、灭之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行犹炽然、有愧、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诸比丘!于住,比丘……发精进,名不惜身命。诸比丘!于坐……发精进,名不惜身命。诸比丘!于卧,比丘寤而起欲寻……或害寻,而比丘不许于心,断之、遣之、破之、灭之者,诸比丘!如是比丘,虽卧犹炽然,常不断发精进,名不惜身命。”
三
或步复或立 或坐犹或卧
基家恶寻思 人若起于此
彼乃行邪道 着迷无正气
斯比丘不得 最上正觉器
谁复行与住 或坐犹或卧
寻求思止已 乐意寻思见
斯比丘是得 最上正觉器
十二
一
“诸比丘!宜具戒而住,具波罗提木叉、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修学,见于微细罪而怖畏,应受学于学处。诸比丘!具戒而住,具波罗提木叉、护波罗提木叉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与亲近,见于微细罪而怖畏,受学于学处,此上更无再作者。诸比丘!比丘行时,除贪与瞋,断惛与眠、掉与悔及疑,发精进不衰,起念不忘,身轻安不躁动,处心安定,集中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虽行而炽然,有愧、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诸比丘!比丘住时,亦除贪与瞋……心集中于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虽住而炽然、有愧、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诸比丘!比丘坐时,亦除贪与瞋……心集中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诸比丘!比丘于卧时,亦除贪与瞋……心集中一境……。诸比丘!如是比丘,虽卧而炽然、有愧,于常不断发精进,名为不惜身命。”
二
行住亦自制 坐卧亦自制
比丘制手足 虽屈而自制
上中亦复下 至于世界涯
于蕴法生灭 应予正观察
心静于行道 常念于习学
比丘斯常恒 谓不惜身命
十三
一
“诸比丘!此等是四正勤。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为未生之恶不善法之不生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为断已生之恶不善法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为未生之善法生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为住已生之善法,为不忘、为倍增、为广大、为修、为满而生欲、精进、发勤、策心、勉励。诸比丘!此等为四正勤。”
二
正勤奋勉人 超越魔领域
出越老死怖 彼等无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