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戒又学故 二者彼所呵
学得虽少分 于戒无缺失
因戒称赞彼 彼学不充足
学得方正多 于戒有缺失
因戒呵斥彼 彼学方充足
学得方正多 于戒遍具足
因戒又学故 二者称赞彼
多学善守持 正慧佛弟子
如阎浮檀钵 又有谁敢嗤
诸天亦赞彼 梵天岂不赞
七
一
“诸比丘!有四种人,具聪明、调伏、无畏、多闻、持法,能行法随法,庄严僧团。四种为何?
诸比丘!具聪明、调伏、无畏、多闻、持法,而能行法随法之比丘,庄严僧团。诸比丘!具聪明、调伏、无畏、多闻、持法,又能行法随法之比丘尼,庄严僧团。
诸比丘!具聪明……等之优婆塞,亦能庄严僧团。诸比丘!具聪明……等之优婆夷,亦能庄严僧团。诸比丘!此四种人,具聪明、调伏、无畏、多闻、持法,而能行法随法,以庄严僧团。”
二
聪明又无畏 多闻持法者
修行法随法 彼名耀僧团
具戒之比丘 多闻比丘尼
具信优婆塞 以及优婆夷
彼等耀僧伽 彼等耀僧伽
八
一
“诸比丘!此等是如来之四种无所畏,如来成就此等无所畏,明言是最胜地位,于众中作狮子吼,能转法轮。四者为何?
有人责难:‘汝自称正觉者,于此等诸法,不获现等觉————于此等法,或沙门、或婆罗门、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间任何人,我不见具足够条理,能反责于我,语其原因者。’诸比丘!我悉尽知。诸比丘!我尽知其原因,则得安稳、得无恐怖、得住无畏。有人责难:‘汝自称漏尽者,此等漏犹尚未尽————于此等漏,或沙门、或婆罗门……反责于我,语其原因者。’诸比丘!我悉尽知。诸比丘!我若尽知其原因,则得安稳、得无恐怖、得住无畏。有人责难:‘汝说此等乃障碍法者,习行于彼,未必为障碍————于此等法,或沙门、或婆罗门……反责于我,语其原因者。’诸比丘!我悉尽知……又或有人责难:‘为得益而汝说法,彼所实行,实未尽了苦————于此,或沙门、或婆罗门……反责于我,语其原因。’诸比丘!我悉尽知……。诸比丘!此即如来四无畏,如来成就此等无所畏,自称其最胜地位,于大众中作狮子吼,能转法轮。”
二
一切抗论等 为多人依止
沙门婆罗门 当依止此等
非为此等法 得如来位时
得无所畏诤 远超于路者
谁人亦无余 深通越法轮
能转于一切 怜悯诸有情
如斯者此人 天人最胜者
往过存在世 有情作归依
九
一
“诸比丘!此等四者,是爱之起处,于其处比丘之爱便起。四者为何?
诸比丘!或为衣服故,比丘之爱便起;或为乞食故,……或为床座故,……。诸比丘!或为以上诸物更善,比丘之爱便起。
诸比丘!此等四者,为爱之起处,于彼等处,比丘之爱便起。”
二
人为爱所伴 永处轮回续
世世常彷徨 不得逃出离
了知此过患 爱是苦原故
离爱不取着 比丘正念僧
十
一
“诸比丘!此等为四轭。四者为何?
是:欲轭、有轭、见轭及无明轭。
诸比丘!云何是欲轭?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欲之集、没、味、过患,不知如实出离;彼欲之集、没、味、过患,不知如实出离故,于诸欲,有欲贪、欲喜、欲亲、欲闷、欲渴、欲恼、欲着与欲爱等现起————。诸比丘!此名欲轭。
以上是欲轭。又,云何是有轭?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有……,不知如实出离;彼于有集……,不知如实出离故,于诸有,有贪、有喜、有亲、有闷、有渴、有恼、有着、有爱等现起,……。诸比丘!此名有轭。
以上是欲轭与有轭。又,云何是见轭?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见集……,不知如实出离;彼于见集……,不知如实出离故,于诸见,有见贪、见喜、见亲、见闷、见渴、见恼、见着、见爱等现起,……。诸比丘!此名见轭。
以上是欲轭、有轭、见轭。又,云何是无明轭?
诸比丘!世间有一类者,于六触处之集……,不知如实出离;彼于六触处之集……,不知如实出离故,于六触处,有无明、无智现起。诸比丘!此名无明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