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云何是无罪之乐耶?
长者!世间有圣弟子,有无罪身业、无罪语业、无罪意业。彼思我有无罪身业……有无罪意业,作此思惟,体味其乐,体味其喜。长者!此名无罪之道。
长者!此等之四乐,是受欲在家众,逢时遇机会之所体味。”
七
了知无债乐 忆念一切乐
善体财物乐 人与慧观察
智者察双方 不及无罪乐
是十六之一
六十三
一
“诸比丘!当子在家,于家尊重父母,是梵天在。诸比丘!当子在家,于家……,是先轨范师。诸比丘!当子在家,于家……,是先天神在。诸比丘!当子在家,于家尊重父母,是应请者在。
二
诸比丘!梵天者,此是父母之称。诸比丘!先轨范师者,此是父母之称。诸比丘!先天神者,此是父母之称。诸比丘!应请者,此是父母之称。何以故?诸比丘!父母对子,施与多大恩惠,爱护、抚养于子,一如此世所见者。”
三
父与母与梵天……[乃至]
死后天处有欢喜。
六十四
一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补特伽罗,则相偕牵连堕地狱。四者为何?
即:杀生,不与取,行邪欲,语虚诳。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补特伽罗,如相偕牵连堕地狱。”
二
杀生不与取 取复口虚诳
尚与他妻通 不称赞贤人
六十五
一
“诸比丘!此等四种之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四者为何?
即:以色为量,满足于色;以声为量,满足于声;以粗为量,满足于粗;以法为量,满足于法是。
诸比丘!此等四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二
量于色或复 寻声而信认
具备欲贪力 人人不知彼
不知内见外 凡愚而遍覆
祇为声所导 不知内见外
固守外果报 彼复为声导
内外知又见 离覆见于彼
无导而于声
六十六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四者为何?
即:有贪、有瞋、有痴、有慢是。
诸比丘!此等之四补特伽罗,存在于世间。”
二
贪染可贪物 不乐可爱色
劣有情昏迷 增长为戒缚
由贪瞋又痴 为生犹不知
苦伴引苦果 造具不善业
人为无明覆 无眼为盲引
我等犹如是 不想此常相
六十七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中给孤独园。时舍卫(城)一比丘被蛇咬死。于是,甚多比丘诣至世尊之处。至已,问讯世尊坐于一面。坐在一面之诸比丘,白世尊言:
二
“大德!此舍卫[城]有一比丘被蛇咬死。”
“诸比丘!此比丘未以慈心,令四蛇王族舒遍。诸比丘!若此比丘以慈心,令四蛇王族舒遍,诸比丘!此比丘被蛇咬,则不致于死。以何为四蛇王族耶?
即:毗楼博叉蛇王族、伊罗钵多蛇王族、尸婆弗多蛇王族、黑瞿昙蛇王族是。诸比丘!此比丘未以慈心,令四蛇王族舒遍,若此……,则不致于死。诸比丘!我为防己、为护己、为救己,以慈心容许此四蛇王族舒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