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已往几何世之边。
……(乃至)……此世他世。’”(参阅四十五之四)
四十七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极远而远。四者为何?
诸比丘!天与地者,此是第一极远而远。诸比丘!大海之此岸与彼岸者,此是第二极远而远。诸比丘!日之升处与没处,此是第三极远而远。诸比丘!善士之法与不善士之法,此是第四极远而远。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极远而远。”
二
天远地亦远 远名海之岸
日照出没处 准此更善人
不善人法远 人人如实言
善士伴无变 历时犹如是
不善人之伴 忽而破灭尽
如是不善人 违隔善士法
四十八
一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中给孤独园,尔时,半阇罗子具寿毗舍佉于供养堂中,无滞、无失、无漏,能了解其义,属(无流转),不依止(流转),以圆满语作法话,示诸比丘,引导、勉励、庆幸。尔时,世尊晡时,从宴坐起,赴供养堂。至已,设席请坐。世尊坐已,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于供养堂中,谁无滞……以圆满语作法话,示诸比丘,引导、勉励、庆幸?”
“大德!半阇罗子具寿毗舍佉,于供养堂中,无滞……不依止(流转),以圆满语作法话,示诸比丘,引导、勉励、庆幸。”
尔时,世尊语半阇罗子具寿毗舍佉:“善哉!善哉!毗舍佉!善哉!汝毗舍佉!无滞……不依止(流转),以圆满语作法话,示诸比丘,引导、勉励、庆幸。”
二
无说人不知 愚者杂贤人
教示不死处 有说知斯人
光大教法辉 树揭仙人幢
仙幢是善说 仙人幢为法
四十九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种,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四者为何?
诸比丘!以非常谓常,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诸比丘!以非苦谓苦,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诸比丘!以非我谓我,是想颠倒……见颠倒。诸比丘!以不净谓净,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诸比丘!此等之四种,是想颠倒、心颠倒、见颠倒。
二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非想颠倒、非心颠倒、非见颠倒。四者为何?
诸比丘!以非常谓非常,非想颠倒……。诸比丘!以苦谓苦,非想颠倒……。诸比丘!以无我谓无我,非想颠倒……。诸比丘!以不净谓不净,非想颠倒、非心颠倒、非见颠倒。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非想颠倒、非心颠倒、非见颠倒。”
三
以非常作常想人 以苦作乐想之人
以非我作我想人 以不净作净想人
令起邪见是有情 心迷乱想称是邪
彼等为魔轭所系 为轭不得安稳人
有情转生于轮回 于生及死中具有
作光觉者若出世 彼等所示是此法
苦之寂灭应达到 有智之人宜听此
泛起个己之意想 非常当见是非常
于苦见知当是苦 之于非我见非我
不净即见是不净 即当具足此正见
一切之苦不超越
五十
一
“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日月之翳,为此翳所覆之日月,不光、不辉、不照。四者为何?
诸比丘!云是日月之翳,为此翳所覆之日月,不光、不辉、不照。诸比丘!雾是日月之翳……。诸比丘!烟与尘是日月之翳……。诸比丘!罗睺阿修罗王是日月之翳,为此翳所覆之日月,不光、不辉、不照。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是日月所不照。
二
诸比丘!诚然如是,沙门、婆罗门有四翳,为此翳所覆之若干沙门、婆罗门,不光、不辉、不照。四者为何?
诸比丘!有若干沙门、婆罗门,饮谷酒,饮米酒,由于饮谷酒、米酒之不脱离,诸比丘!此是第一沙门、婆罗门之翳,为此翳所覆之若干沙门、婆罗门,不光、不辉、不照。
诸比丘!有若干沙门、婆罗门,习淫欲法,由于淫欲法之不脱离,诸比丘!此是第二沙门、婆罗门之翳……不照。
诸比丘!有若干沙门、婆罗门,嗜好金银,由于执取金银之不脱离。诸比丘!此是第三沙门、婆罗门之翳……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