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而知食物之量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如理思择摄取食物,不为戏,不为醉,不为饰,不为美,乃至祇为此身之住;为活,为息害,为修净行,如是我灭旧受,当不令生新受。又,我当生存,当无罪,当住安稳。诸比丘!比丘当如是知食物之量。
五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奋勉觉醒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昼间经行,(又)坐时心不留覆障法;夜间初更经行,(又)坐时心不留覆障法;夜至中更,右胁于下,如狮子卧,两足重叠,正念正智作起想;夜至后更,奋起而经行,(又)坐时不留覆障法。诸比丘!比丘当如是奋勉于觉醒。
诸比丘!成就此等四法之比丘,无有退堕,惟近趋于涅槃。”
六
比丘依住戒 防护一切根
又知食物量 奋勉于觉醒
昼夜斯炽然 不挠懈勤行
修习于善法 方得轭安稳
比丘见逸怖 欣悦不放逸
唯近于涅槃 均为不退返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比丘遣除各别之见取,正确舍弃一切爱,身行轻安,名谓独处。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遣除各别之见取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众多沙门、婆罗门,具众多各别之见取。所谓:或世间是常,或世间是无常,或世间是有边,或世间是无边,或命者即身,或命者异身,或如来死后有,或如来死后非有,或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或如来死后非亦有,非亦非有。此等一切,彼皆当遣、极遣,当予舍、吐、离、断、弃舍。
诸比丘!比丘如是遣除各别之见取。
二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正舍一切爱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断欲爱,断有爱,调伏梵行爱。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正舍一切爱。
三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身行轻安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乐断故,又,于苦断故,前已灭喜与忧故,不苦不乐之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具足而住。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身行轻安。
四
诸比丘!又,比丘当如何独处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断我慢,切断其根,如截断多罗树头,令灭亡,当来不生。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独处。
诸比丘!比丘遣除各别之见取,正舍弃一切爱,身行轻安,名谓独处。”
五
欲爱有爱更 与梵行爱俱
若执持此谛 高举其见处
离却一切贪 爱尽解脱人
各别舍其爱 见处普遍灭
比丘诚具念 寂定而轻安
无负于观慢 觉者名独处
三十九
一
一时,郁阇耶婆罗门,诣往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俱相庆慰,欢叙,交谈感铭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郁阇耶婆罗门,白世尊言:
“尊瞿昙是不称赞祭祀耶?”
二
“婆罗门!我于一切祭祀,非一向称赞,但是,婆罗门!我并非不称赞一切祭祀。婆罗门!如祭祀时杀牛、山羊、杀羊、杀鸡豚,多杀有情,如是伴随劬劳之祭祀,当非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所近趋。又,婆罗门!如不杀牛、山羊、不杀羊、不杀鸡豚、不杀众多有情,如是不与劬劳相伴随之祭祀。婆罗门!我予称赞。所谓:常施、随(族)祀,何以故?婆罗门!如是不与劬劳相随伴之祀,阿罗汉或入阿罗汉道者,是所近趋。”
三
献马献人与力饮 投掷杖与无锁钥
劬劳允大无大果 山羊与羊又牛只
杀戮诸种之有情 不成祭祀之大仙
履修于正当行持 一切祭祀无劬劳
平时常随习惯行 祀时以山羊与羊
不杀牛等诸畜牲 如斯祭祀正行者
是大仙人所营作 智者斯祀方云祀
当得盛大之熟果 致于此祀之行者
只有善事无恶事 诸天欢喜祀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