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第一施 增上第一福
寿命色称誉 赞颂力安乐
施智者第一 专心第一法
是天亦又人 得第一欢喜
三十五
一
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中栗鼠饲养处。尔时,摩揭陀国大臣禹舍婆罗门,诣往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俱相庆慰,欢谈感铭之话已,坐在一面。坐于一面之禹舍婆罗门白世尊言:“尊瞿昙!我等名成就四法者,为有大慧大士。四者为何?
二
尊瞿昙!于世应多学诸学,复当知诸所说义。此说之义如是,此说之义如是,云云。复当具念:念昔所作,念昔所说、随念。复于所有在家所作,巧而不怠,就此具方便与思虑,成就充分处理。尊瞿昙!我等,于成就此等四法者,名有大慧大士。尊瞿昙!若应随喜于我者,尊瞿昙请随喜于我。但是,尊瞿昙!若应论难于我者,请尊瞿昙予论难。”
三
“婆罗门!我于汝亦不随喜,亦不论难。婆罗门!我令成就四法者,名大慧大士。四者为何?
婆罗门!于世间为众多者之益,为众多者之乐,而起修行,彼于众多有情令住圣理,所谓妙法性,善法性是。彼欲作寻思,作其寻思;不欲作寻思,不作其寻思。欲作思惟,作其思惟;不欲作思惟,不作其思惟。如是于寻思之路,得心自由。四静虑之增上心,如所欲得现法乐住,于得不艰难,于得不梗涩,由诸漏之尽,已于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于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婆罗门!我于汝亦不随喜,亦不论难。婆罗门!我于成就此等四法者,名有大慧大士。”
四
“希奇之尊瞿昙!未曾有之尊瞿昙!尊瞿昙具此善说,又我谓成就此等四法,为尊瞿昙。尊瞿昙!实为众生之益,众多者之乐而修行。仁者!令众多有情住于圣理,所谓妙法性,善法性是。尊瞿昙!实欲作寻思,作其寻思;不欲作寻思,不作其寻思。欲作思惟,作其思惟;不欲作思惟,不作其思惟。尊瞿昙实于寻思之路,得心自在。尊瞿昙四静虑之增上心,如所欲得现法乐住,于得不艰难,于得不梗涩。尊瞿昙!由诸漏之尽,已于现法……令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五
“婆罗门!应比较于汝相近之语,且又我为汝解说。婆罗门!我实为众多者之益,为众多者之乐而修行,众多有情,我令住于圣理,是即妙法性、善法性。婆罗门!我实欲作寻思,作其寻思;不欲作寻思,不作其寻思。欲作思惟,作其思惟;不欲作思惟,不作其思惟。婆罗门!我实于寻思之路,得心自在。婆罗门!我实于四静虑之增上心,住现法乐……不梗涩。婆罗门!我实由诸漏之尽,已于现法……住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
六
一切有情死之索 知所应遁避之人
于天与人有利益 宣说正法令宏明
善自明判道非道 已所作作漏之尽
人之见闻于群众 信乐正是彼佛陀
最后之身所受者 具有是名大慧者
三十六
一
一时,世尊行于郁迦罗与制多毗耶间之大道。尔时,头那婆罗门亦行于郁迦罗与制多毗耶之间。头那婆罗门于世尊足痕,见具千辐辋毂,一切相圆满轮(相)。彼既见已,谓曰:“呜呼,奇哉!呜呼,得未曾有!此等足迹,应非人间之者。”
二
时,世尊从离道外,坐一树下,结跏趺坐,端身以置,住对面念。时头那婆罗门,追踪世尊足迹。见世尊于一树下坐,现起欢喜,令起欢喜,诸根寂静,意寂静,得最上调伏、安静。如能予调练、能防、守护诸根之象,即往世尊之处。至已,白世尊言:
“仁者当非天耶?”
“婆罗门!我非天。”
“仁者当非乾闼婆耶?”
“婆罗门!我非乾闼婆。”
“仁者当非夜叉耶?”
“婆罗门!我非夜叉。”
“仁者当非人耶?”
“婆罗门!我非人。”
“问:仁者当非天耶?‘婆罗门!我说:非天。’问:仁者当非乾闼婆耶?‘婆罗门!我说:非乾闼婆。’仁者当非夜叉……答说。问:仁者非人耶?‘婆罗门!我说:非人。’然则,今仁者该是何者?”
三
“婆罗门!有诸漏,若不予断此,我应是天;而我已断其漏,切断其根,如截断多罗树头,予破坏,当来令不生。婆罗门!有诸漏,若不予断此,我应是乾闼婆、应是夜叉、应是人;我已断其漏……令不生。婆罗门!譬如:或青莲、或红莲、或白莲生于水中,长于水中,不为水染,犹自出水挺立,正是如是。婆罗门!我生此世中,长此世中,胜于世间,住于不染。婆罗门!我是佛陀。
四
应受天之生 空行乾闼婆
复应是夜叉 又应受人性
我之漏灭尽 破了而解缚
色鲜之白莲 犹不为水染
不为世间染
婆罗门!故我是觉者。”
三十七
一
“诸比丘!成就四法之比丘,无有退堕,祇有接近涅槃。四者为何?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戒具足,守护诸根门,了知食物之量,勤勉觉醒。
二
诸比丘!又,比丘如何是戒具足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具戒,护住波罗提木叉律仪,具足正行与亲近,见微细罪怖畏,受学于学处。
三
诸比丘!又,比丘如何是护持诸根门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于眼见色已,不取于相,不取于状。由于住不防护眼根时,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而来,为防护斯作而修行,护持眼根,作眼根之防护。于耳闻声已,……乃至……于鼻嗅香已,……乃至于舌尝味已,……乃至……于身触所触已……乃至……于意识法已,不取于相,不取于状。由住于不防护意根时,贪、忧之恶不善法,将流入而来,为防护斯作而修行,护意根,作意根之防护。
诸比丘!比丘当如是护诸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