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阎魔王审问彼、究明彼,与彼谈论第三天使已,默然。
诸比丘!其时,狱卒等即以名为五缚之刑罚加于彼,以炎热之铁杖贯手,以炎热之铁杖贯其余手,以炎热之铁杖贯足,以炎热之铁杖贯其余足,以炎热铁杖贯胸之中央,彼即受到苦、利、剧、强苦。然而,彼之恶业未尽之前,彼不死。
诸比丘!其时,狱卒令彼横卧,以斧削彼,彼于其处受到苦、利、剧、强之苦痛。然而,彼之恶业未尽之前,彼不死。
诸比丘!其时,狱卒等即将彼,以足向上,头向下立令,并以锯斫……乃至……
诸比丘!其时,狱卒等即将彼缚于车,来往于炎炎极为炽然灼热之地上……乃至……
诸比丘!其时,狱卒等令彼上下于大而炎炎极为炽然灼热之炭火山……乃至……
诸比丘!其时,狱卒即将彼捉持,将足向上,以头为下,投于炎炎极为炽然灼热之铁镬。彼在其中烧煮、身为泡沫所覆。彼在其中烧煮,被泡沫所覆,或浮、或沈、或漂。彼于其处,受到苦、利、剧、强之苦痛。然而彼之恶业未尽之前,彼不死。
诸比丘!其时,狱卒即将彼投于大地狱。诸比丘!其大地狱[是]。
有四角四门 等分而安布
匝围以铁墙 以铁板覆盖
铁之地炎炎 光辉而炽燃
周匝百由旬 恒交彻不息
五
诸比丘!昔阎魔王思惟:而嗟!世中造恶业之人,皆当受如是种种刑罚,我愿得为人,如来、应供、正自觉者是出于世,我奉侍彼世尊,而彼世尊即说法,我将了解世尊之法。
诸比丘!然则我所说并非由其余之沙门,或婆罗门得闻。诸比丘!而是我自知,我自见,我自了。”
六
天使所示诫 示诸放逸者
生于卑劣身 长久受忧苦
天使所示诫 示世诸善人
不放逸圣法 执取生死因
见而生怖畏 无所取解脱
生死皆可尽 安稳快乐中
现法得寂灭 出离恐怖畏
超脱一切苦
三十六
“诸比丘!在半月中之第八日,四大王[天]之从属巡视此世间,在人中,有多少,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者?谨直而守者?作福业者?
诸比丘!在半月之十四日,四大王[天]之子巡视此世,在人中有多少,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者?
第十五日斋日,四大王[天]亲自巡视此世,在人中有多少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者?谨直而守者?作福业者?
诸比丘!若于人中,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谨直而守,作福业者少时,诸比丘!其时,四大王[天]即将其事告于集坐于三十三天善法堂中之[诸天]曰:‘诸天!于人中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谨直而守,作福业之人少。’诸比丘!由是三十三天众之心不欢————呜呼!天众损减而非天众当充满。
诸比丘!若又于人中,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谨直而守,作福业之人多时,诸比丘!其时,四大王[天]即将其事告于集坐于三十三天善法堂中之[诸天]曰:诸天!于人中,孝母,孝父,敬沙门,敬婆罗门,尊家长,持斋戒,谨直而守,作福业者多,诸比丘!由是三十三天众之心欢喜————天众充满,非天众当损减。”
三十七
“诸比丘!昔天帝释,教诫三十三天众,于其时说如次之偈:
半月第十四 十五与八日
[雨期三月]外 具足八支者
守持斋戒人 与我同等样
然则,诸比丘!天帝释所咏此偈,是恶咏,并非善咏,为恶说,并非善说,何以故?诸比丘!因为天帝释尚未离贪、尚未离瞋、尚未离痴。然而诸比丘!凡是比丘得阿罗汉漏尽,已住于[净行],所作已作,弃却重担,逮得己利,尽了有结,由正智而得解脱,始予说此者:
半月第十四 十五与八日
[雨期三月外] 具足八支者
守持斋戒人 与我同等样
何以故?诸比丘!因为彼比丘是离贪、离瞋、离痴者。
诸比丘!昔天帝释教诫三十三天众,于其时说如次之偈:
半月第十四 十五与八日
[雨期三月]外 具足八支者
守持斋戒人 与我同等样
然则,诸比丘!天帝释所咏此偈,是恶咏了,并非善咏,为恶说,并非善说,何以故?诸比丘!因为天帝释尚未将生与老死、忧、悲、苦、愁、恼完全解脱,犹未由苦而完全解脱。然而,诸比丘!凡是比丘得阿罗汉、漏尽,已住于[净行],所作已作,弃却重担,逮得己利,尽了有结,由正智而得解脱,始而应说此:
半月第十四 十五与八日
[雨期三月]外 具足八支者
守持斋戒人 与我同等样
何以故?诸比丘!彼比丘是完全解脱生、老、死、忧、悲、苦、愁、恼者。我说彼是完全从苦解脱者。”
三十八
一
“诸比丘!我是无苦、极为无苦、究竟无苦者。诸比丘!我父之住处设有浴池,诸比丘!唯为我于一处植青莲、一处植红莲、一处植白莲,诸比丘!我决不用迦尸所产外之栴檀香,诸比丘!我之被服是迦尸产,衬衣是迦尸产,内衣是迦尸产,上衣是迦尸产。诸比丘!为避免触尘草或露,寒热昼夜皆有为我而持的白伞盖。诸比丘!我有三殿,一是适于冬季,一是适于夏季,一是适于春季。诸比丘!我于夏四月间处在夏时殿中,以倡伎乐所承事,不须从殿下降。诸比丘!譬如其余众人之家,仆、被佣者、寄食者是予以糠食、盐粥。诸比丘!正如是,于我父之家,仆、被佣者、寄食者,予以米、肉之饭。
二
诸比丘!我虽如是富裕又如是究竟无苦,却思惟:‘无闻之异生,自行老衰,未能避免不老,却见其他老衰者而苦恼,超越于己而惭,而嫌。我亦会老,未能避免不老。我亦会老,未能避免不老,却见其他老衰而苦恼,而惭,而嫌。此对我是不应该。’诸比丘!当我如是观察时,所有壮年时之壮年憍逸,悉皆断。
无闻之异生是自病者,未能避免不病,却见其他病者而苦恼,超越于己而惭,而嫌。我亦会病,未能避免不病。我亦当会病,未能避免不病,却见其他病者而苦恼,而惭,而嫌。此对我是不应该。诸比丘!当我如是观察时,所有无病时之无病憍逸,悉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