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闻之异生是自死者,未能避免不死,却见其他死者而苦恼,超越于己而惭,而嫌。我亦会死,未能避免不死。我亦必当会死,未能避免不死,却见其他死者而苦恼,而惭,而嫌。此对我是不应该。诸比丘!当我如是观察时,所有活命时之活命憍逸,悉皆断。”
三十九
“诸比丘!此等是三种憍,云何为三耶?
壮年憍、无病憍、活命憍。
诸比丘!以壮年憍、傲之无闻异生,于身行恶行,于语行恶行,于意行恶行。彼于身行恶行已,于语行恶行已,于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或诸比丘!以无病憍为傲之无闻异生……乃至……或诸比丘!以活命憍、傲之无闻异生,于身行恶行,于语行恶行,于意行恶行。彼于身行恶行已,于语行恶行已,于意行恶行已,身坏、死后,生于无幸处、恶趣、险难、地狱。
诸比丘!或以壮年憍、傲之比丘,舍弃学,活于下劣。诸比丘!或以无病憍、傲之比丘……乃至……诸比丘!或以活命憍、傲之比丘,舍弃学,活于下劣。”
有病老之法 又有死之法
虽有如是法 异生却厌忌
该法有情中 我若生厌忌
如是之行为 于我不应有
我如是而住 已知无依法
战胜所有憍 出离见安稳
于我起希望 涅槃唯有时
我今将诸欲 亦无习而行
我将成不退 净行为目标
四十
一
“诸比丘!此等三者是增上。云何为三耶?自增上、世增上、法增上。
诸比丘!如何为自增上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居于阿兰若,或坐树下,或住空屋,作如是审慎思惟:‘我不为衣出家而趣无家,[或]为饮食,[或]为床座,[或又当之]如是,为如是而舍家出家,相反之,我是为生、老、死、忧、悲、苦、愁、恼之入处,为苦所入,为入苦缠络,能知此纯苦蕴之灭尽,才是其所望者。然而,断欲出家之我,若访求其欲,即更加最恶,当与我不相应。’
[或]彼如此审慎思惟:‘我当发精进而不怠,住于念而不忘,身轻安而无暴躁,心须定而趣于一。’彼乃由于自我之增上力故,断不善而修善,断有罪而修无罪,护己成为清净。诸比丘!此名为自增上。
二
诸比丘!如何为世增上耶?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居于阿兰若,或坐树下,或住空屋,作如是审慎思惟:‘我不为衣舍家而出家,[或]为饮食[或]为床座,[或]当来是如是,为如是舍家而出家。相反之,我是为生、老、死、忧、悲、苦、愁、恼之入处,为苦所入,为苦缠络,能知此纯苦蕴之灭尽,始为其所望者。然而,我虽如是而出家,若生起欲寻,或生起恚寻,或生起害寻。则世间有大众,世之大众中有沙门,有婆罗门,有通,具天眼,能知他心。彼等从远处即能睹见,于近处不为所见。’又以心而知心,彼等应如是知我:‘且看!此善男子虽正信、舍家而出家,却为恶不善法陵杂而住。又有诸天,有通,具天眼,能知他心。彼等从远处即能睹见,在近处亦无所不见。’又以心而知心,彼等亦应如是知我:‘且看!此善男子虽正信舍家而出家,却为恶不善法陵杂而住。’
[或]彼如此审慎思惟:‘我当发精进而不怠,住于念而不忘,身轻安而无暴躁,心须定而趣于一。’彼乃由于世间之增上力故,断不善而修善,断有罪而修无罪,护己成为清净。诸比丘!此名为世增上。
诸比丘!何为法增上法?
三
诸比丘!世间有比丘,居于阿兰若,或坐在树下,或住在空屋,如是审慎思惟:‘我不为衣舍家而出家,[或]为饮食,[或]为床座,[或当来是]如是,为如是舍家而出家。相反之,我是为生、老、死、忧、悲、苦、愁、恼之入处,为苦所入,为苦缠络,能知此纯苦蕴之灭尽,始为其所望者。世尊是善说现见、不时、来观、随顺、智者内证之法者,有同梵行者,知见而住者,若我复于如是善说之法律中出家,而住于懈怠、放逸,则我所不该。’[或]彼是如是审慎思惟:‘我当发精进而不怠,住于念而不忘,身轻安而无暴躁,心须定而趣于一。彼乃由于法之增上力故,断不善……乃至……而修无罪,护己成为清净。’诸比丘!此名为法增上。诸比丘!此等是三增上。”
四
作恶业之人 隐瞒是世无
人当知汝心 无论谛虚妄
友当知己身 善不过夸张
自身之内恶 异此皆隐瞒
诸天如来见 世愚所作恶
既然行如是 念行自增上
世增上有智 静虑随法行
法增上勇猛 牟尼是不退
毁魔战胜死 生尽精勤者
世解智牟尼 诸法无有分
第五 小品
四十一
“诸比丘!由于三者现前,正信之善男子生多福。云何为三现前耶?
诸比丘!由于信现前,正信之善男子生多福。诸比丘!由于所施物现前,正信之善男子生多福,诸比丘!由于应供养者现前,正信之善男子生多福。
诸比丘!由于此等三者现前,正信之善男子生多福。”
四十二
“诸比丘!由于此等三处,知为正信之善男子。云何为三处耶?
欲会有戒者,欲听正法事,住在家而离悭吝之垢,舒手而施。其手净而乐于颁布,易乞而乐于均分财。诸比丘!由于此等三处,知为正信之善男子。”
欲会有戒者 听正法是乐
除悭吝之垢 彼言为正信
四十三
“诸比丘!遍见三因者,适为他人说法。云何为三因耶?
凡说法,人领解义,又领解法。凡听法,人领解义,又领解法。凡说法人及听法者,两者同为领解义,又领解法。诸比丘!遍见此等三因者,是适为他人说法。”
四十四
“诸比丘!言由三处而转,云何为三耶?
凡说法,人领解义,又领解法。凡听法,人领解义,又领解法。又凡说法人及听法者,两者同为领解义,领解法。诸比丘!言由此等三处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