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凡善法皆属善,善之分亦以意为先导。诸善法中最初意生,而善法则随之。
八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放逸者。
诸比丘!放逸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九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不放逸者。
诸比丘!不放逸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一〇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懈怠者。
诸比丘!懈怠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第七 发精进等品
一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发勤精进者。
诸比丘!发勤精进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二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大欲者。
诸比丘!大欲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未生之善法。
三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少欲者。
诸比丘!少欲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四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不喜足者。
诸比丘!不喜足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五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喜足者。
诸比丘!喜足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六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非理作意者。
诸比丘!非理作意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七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如理作意者。
诸比丘!如理作意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八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不正知者。
诸比丘!不正知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九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正知者。
诸比丘!正知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一〇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恶友者。
诸比丘!恶友者能生未生之不善法,又能舍已生之善法。”
第八 善友等品
一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善友者是。
诸比丘!善友者能生未生之善法,又能舍已生之不善法。
二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不善法,或能舍已生之善法者,诸比丘!此即修不善法而不修善法者。
诸比丘!由于修不善法而不修善法,正可生未生之不善法,又可舍已生之善法。
三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善法,或能舍已生之不善法者,诸比丘!此即修善法而不修不善法者。
诸比丘!由于修善法而不修不善法,正可生未生之善法,又可舍已生之不善法。
四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令未生之觉支不生,或令已生之觉支修而不圆满者。诸比丘!此即非理作意者。
诸比丘!由于非理作意,正可令未生之觉支不生,又可令已生之觉支修而不圆满。
五
诸比丘!我不见另有一法能生未生之觉支,或令已生之觉支修而圆满者,诸比丘!此即如理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