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段
第二心
一四六
云何为善法耶?喜俱行智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若以……乃至……法为所缘,若依彼彼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一四七]……有不散乱……乃至[一四七]……是等为善法。
第三心
一四七
云何为善法耶?喜俱行智不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喜根、命根、正见、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贪欲、无瞋恚、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所有之或又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七根、五支静虑、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第四心
一四八
云何其时有行蕴?有触……乃至[六二]……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四九
云何为善法耶?……欲缠之善……乃至……[一四七]……不散乱……乃至[一四七]……是等为善法。
第五心
一五〇
云何为善法耶?……欲缠之善……乃至[一五六]……其时有……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五一
云何其时有触?其时有所有之触、接触、等触、已等触性————是为“其时有触。”
一五二
云何其时有受?其时有所有之相应意识界触所生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非苦非乐之已受、心触所生非苦非乐之受————是为“其时有受”……乃至……。
一五三
云何其时有舍?其时有所有之心非悦、非不悦、心触所生不苦非乐之已受、心触所生非苦乐之受————是为“其时有舍”……乃至……
一五四
云何其时有舍根?其时有所有之心……乃至[一五三]……受————是为“其时有舍根”……乃至……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四支静虑、五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五八]……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五五
云何其时有行蕴?有触……乃至[六二]……行蕴。是等为善法。
第六心
一五六
云何为善法耶?舍俱行智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以法为所缘,若依彼等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不散乱……乃至……是等为善法。
第七心
一五七
云何为善法耶?舍俱行智不相应而以色为所缘,若以声为所缘,以香、味、触、法为所缘,若又依彼等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有寻、伺、舍、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意根、舍根、命根、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贪欲、无瞋恚、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念、正知、止、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七根、四支静虑、四支道、六力、二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五八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寻、伺、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命根、正思惟、正勤、正念、正定、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惭力、愧力、无贪、无瞋、无贪欲、无瞋恚、惭、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性、心轻性、身软性、心软性、身适应性、心适应性、身正性、心正性、身直性、心直性及念、止、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或又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于其时是行蕴,更于其时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第八心
一五九
云何为善法耶?舍俱行智不相应而依共行以色为所缘……乃至[一四七]……以法为所缘,若又依彼彼令欲缠善心生起之时,其时有触……乃至[一四七]……不散乱……乃至[一四七]……是等为善法。
第二诵
色缠善
一 八遍
地遍
四种法
一六〇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而由离生喜乐,地遍具足第一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乃至[一四七]……不散乱。其时更有他缘已生无色之诸触法————是等为善法。
一六一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寻伺寂静之故为内净而有心一趣性,无寻无伺而由定生喜乐,地遍具足第二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喜、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
一六二
云何其时有行蕴?其时有触、思、喜、心一境性,有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有正见、正勤……乃至[一五八]……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一六三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色生之道,由喜离贪故舍住而有念、正知、于身受乐————此乃圣者所宣说之舍念乐住————地遍具足第三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乐、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喜根、命根、正见、正念、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二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
一六四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一四八]……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
一六五
云何为善法耶?即修无色生之道,由于断乐断苦故先没喜忧,故有不苦不乐舍念清净,而地遍具足第四静虑而住时,其时有触、受、想、思、心、舍、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意根、舍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一五七]……有勤励、不散乱,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其时更有四蕴、二处、二界、三食、八根、三支静虑、四支道、七力、三因、一触……乃至[五八]……有一法处、一法界,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等为善法……乃至[五九————六一]……。
一六六
云何其时为行蕴?其时有触、思、心一境性、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命根、正见、正勤……乃至……有勤励、不散乱,其时除受蕴、想蕴、识蕴,其时更有所有之他缘已生无色之诸法————是为其时有行蕴……乃至……是等为善法。
五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