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摩伽于彼等食饵飞去后,即往王处告彼等之来。王大欢喜:“喂!汝凯摩伽,请尽力捕捉一只二只,汝将得非常之荣誉。”王与黄金,使彼离去。彼坐于瓮形之笼中,窥伺鹅鸟等食饵所经之场所。
所谓诸菩萨者,其行为无稍贪欲,如鹅王摩诃萨由降落之处开始,一步一步食米前进,然另外之鹅鸟等,则彼此来往巡回觅食。于是猎师思惟:“此大鹅鸟,无稍贪欲,予可将彼生捕。”
次日猎师于鹅鸟尚未降临池中,即坐于瓮形笼中,潜身于距其降落不远处之笼中,由破洞窥伺注视。尔时摩诃萨由九万只鹅鸟随同前来,降落于前日所降临之场所,而坐于前日限界内开始进食。猎师由笼之破洞窥见鹅鸟之姿,非常美丽,自思:“此鹅鸟如车体之大,为黄金色,颈有三根赤线卷绕,三根之线由喉部延伸下达腹部,三根之线贯通背部,恰如在赤毛线之纽上放置黄金之块,光明异常。此必鹅鸟等之王,予将捕捉彼。”
鹅鸟之王渔取数多之饵,为水游之乐后,随鹅鸟之群飞往心峰山而去。彼于六日之间,以如是之方法渔饵。
于第七日,凯摩伽用黑马之毛,编作坚固之大纽,结于棒上作网:“明日鹅鸟必降于此同一之场所。”彼知正确之处,将结于棒上之网,降入水中。翌日鹅鸟之王以只足入网之状降下时,忽然彼之只足如被铁带所缚之状而被捕。彼思割断,出以大力,用齿啮打,最初之时,破坏黄金色之皮,第二次则破坏赤毛线色之肉,第三次则筋断,第四次则其只足将被折断。然鹅王自思,若无有只足,颇不相应为王,于是停止努力,彼钜烈疼痛不已。
彼思:“若予扬声叫捕,则亲类惊恐,不取饵食,空腹逃出,将必落入海中。”于是彼忍耐痛苦,随网动作,作巡回食米之状,而于亲类者等所欲之食饵渔得之后,鹅鸟戏乐开始之时,开始大声呼叫被捕。鹅鸟等闻此,如前所述而飞逃。
又苏木佳如前所述思考,虽作探索,但于鹅鸟之群三部分中,未能发现摩诃萨。“大王必定有何危险。”彼退返前来,于彼处见到摩诃萨:“大王!汝勿忧心。予付出生命,使王由网中解放。”彼如此言说降落,安慰摩诃萨坐于泥土之上。
摩诃萨思:“九万只之鹅鸟,虽然弃予逃去,唯其一人前来,然究竟彼见猎师前来,弃予而逃去耶?抑或彼不逃去耶?”彼思可为试探,于是仍挂于涂血之网棒唱次之三偈:
一
此等空翔鹅鸟等 畏怖战栗而飞去
黄金之色汝美丽 苏木佳!尔亦如意去
二
使吾一人挂网上 亲类者等残留置
汝去所为无顾虑 一人止此欲何为
三
诸鸟之首!请飞上 勿向被捕施友情
心思困扰勿迟疑 苏木佳!尔如意离去
苏木佳闻此自思:“此鹅鸟王不解我所为者,不过以世俗所说之友,思考予事。予将示以所持真爱之情。”遂唱四偈:
四
吾虽受苦不弃尔 提头赖吒!鹅鸟王
吾今无论生与死 吾将与尔为共存
五
吾虽受苦不弃尔 提头赖吒!鹅鸟王
若与其他之人友 亦不连结不圣业
六
我等自幼即为友 吾尔二人立同心
鹅鸟等之最胜鸟 吾知自能为将军
七
吾由此去将如何 亲类等中得夸赞
吾此去尔而残留 头主!吾将作何言
在此吾将弃生命 为不圣行吾不忍
如此苏木佳以四偈作狮子吼时,摩诃萨说彼之德云:
八
苏木佳!吾以尔为法 尔实立于圣者道
汝吾为主之至友 故尔对吾不舍弃
九
吾今得尔之看护 恐怖之心吾不起
如斯成果吾生命 依尔之力得救出
彼等如此交谈之时,猎师立于池端,见鹅鸟等三群逃去,彼思:“此为如何之事?”彼眺望挂置网之场所,见菩萨被挂于网之棒上,心中涌现欢喜。彼持棒系带,如劫火般速度之势,踵蹈泥土,头超于前方,近前而行。
佛为说明此事,唱次二偈:
一〇
如斯圣行圣者等 彼此言辞交谈间
猎夫手中执木棒 甚急突进来彼前
一一
猎人突进见彼等 苏木佳作励声宣
鹅王之前阻塞立 颤抖之王赖周旋
一二
“鸟王!如尔者勿怖 具法相应吾尽力
以此努力吾声辩 使尔由网速逃去”
苏木佳如斯安慰摩诃萨后,往猎师处,出美妙人间之声询问:“吾友!尊者之名为何?”“黄金色鹅鸟之王!吾名凯摩伽。”“吾友凯摩伽!尊者以马毛制作之网所捕捉之鸟,不可思为一般之鹅鸟,乃九万只鹅鸟中最优秀之提头赖吒鹅王。彼为尊者之网所捕捉,然此鹅鸟有智慧,具足戒行,为摄入一切者,杀之即不相应。此鹅鸟于尊者为必要之事,无论如何予当相代,彼为黄金色,予亦如是,予将为此鹅鸟付出自己之生命。若尊者欲取此鹅鸟之翼,请取予之翼;或欲取皮、肉、筋、骨任何之物,请由予之身体取下;或欲使为玩赏之鹅鸟,请以予为之;欲以活活卖走以储财,请卖予为而蓄之。不可杀此具智慧等德之鹅鸟,易言之,若虽然见杀,则尊者不能免除地狱等苦。”彼以地狱之恐怖,恐吓猎师,以自己巧妙之语把握彼后,再来菩萨之处,安慰于彼,注视不动。
猎师闻彼之言,思:“此鸟虽为畜生之类,但为人所不能为之事,实际人间尚亦不能持有如此程度之友情。彼实为具有智慧、话语优美、行为正当之鹅鸟。”彼思毕,身体中充满欢喜,身毛喜悦而竖立。彼舍弃木棒叩头合掌,恰如向太阳南无膜拜而向苏木佳合掌,称赞其德。
佛为说明此事而说偈:
一三
苏木佳正语 其言彼闻了
猎夫身毛竖 合掌称南无
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