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河非不能 善为答汝问
如此云后:“予之子为一贤者,较予且有智慧,彼能与君明解,请至彼之前。”彼附加此言,唱第十之偈:
一〇
巴陀罗伽拉 为我之亲子
婆罗门!汝前往彼处 问彼利与法
苏奇罗陀闻此,辞郁头兰家,往访巴陀罗伽拉家。巴陀罗伽拉坐于自己家人等当中,共进朝食。
说明此意,佛唱第十一偈:
一一
巴拉多瓦伽 达彼贤者前
此大婆罗门 见彼坐己家
彼往其处,青年巴陀罗伽拉为彼荐席,互为辞仪就坐后,问其来意唱第十二之偈:
一二
拘楼后裔誉高王 遣我使者来问道
彼问利与法二者 财胜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问汝 巴陀罗伽拉!我今问汝汝答我
尔时巴陀罗伽拉向彼曰:“尊公!予此顷与他人之妻一心情热,心中动荡,因此不能答汝之质问。但予弟桑伽雅少年较予持有优良智慧,请往问彼,彼将答汝之疑问。”为荐彼前往唱次之二偈:
一三
我弃天秤棒吊肉 前往追逐大蜥蜴
为汝问我利与法 我今不能对汝语
一四
苏奇罗陀!我有一亲弟 彼名桑伽雅
婆罗门!汝今往其处 问彼利与法
彼火速前往桑伽雅之住居,桑伽雅迎彼问其来意而交谈。
佛为说明此意,唱次之二偈:
一五
巴拉多瓦伽 达彼贤者前
此大婆罗门 见彼坐众中
一六
拘楼后裔誉高王 遣我使者来问道
彼问利与法二者 财胜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问汝 桑伽雅!我今问汝汝答我
然桑伽雅少年彼时恰与他人之妻私通,于是彼云:“尊公!予与他人之妻私通,并将行渡往恒河之对岸。朝夕渡河之时,将被死神吞没,因此予心动荡不安,予不能答汝问题。然予之弟三婆婆少年,尚未满七岁,较予持有百千倍之优良智慧。彼将与汝谈话,请往彼处寻问。”
佛为说明此意唱次之二偈:
一七
苏奇罗陀!今有死之神 朝夕常吞我
汝今问利法 恕我不得答
一八
苏奇罗陀!我有一末弟 彼名三婆婆
婆罗门!汝今往其处 问彼利与法
苏奇罗陀闻此自思:“此一疑问,将为此世所未曾有,予思无能答此问题之人。”于是唱次之二偈:
一九
此法实为未曾有 此为我等所不喜
其父与子三人众 彼等之智不得知
二〇
被问利与法 汝等不能答
如何问顽童 安知利与法
桑伽雅少年闻此云:“尊公!三婆婆少年不可思为顽童。若无人能答贵君之质问者,请往问彼。”彼以说明事相之喻赞彼少年,唱十二之偈:
二一
不问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
婆罗门!汝问利与法 应知三婆婆
二二
恰如无昙月 光明照天空
世总诸星群 无如彼光辉
二三
如是虽年幼 已得应[供]之智
不问三婆婆 勿侮彼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