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比丘快发问 佛无缘故不示笑
三八
出家行道缠黄衣 汝等得见此少女
尔时我为白象王 尔时彼女为王女
三九
携归象王牙 良丽世无双
尔时之猎夫 提婆达多是
四〇
长时行道无没事 古人上下有行所
佛无忧恼无怖畏 说此妙法佛自知
四一
汝等比丘!我于其时 我于其处
我为象王 记此本生
此等之偈,乃正法结集之诸长老赞十力具足佛之德所集者。
然多数大众闻此法语时,得预流及其他之果,而此比丘尼其后于观法修行上到达阿罗汉果。
五一五 三婆婆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般若波罗蜜所作之谈话。此谭将于大隧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说明。
主分
昔日拘楼国之因陀罗波罗萨多都,为拘楼族之财胜王所统治,苏奇罗陀婆罗门为司祭官,为王之利与法双方之教师。王为布施及其他善业,以正法教导国民。某日,王对布施之问题,向苏奇罗陀婆罗门即席请教,为种种之款待,提出询问,唱次之四偈:
一
苏奇罗陀!我等得王国 已得诸主权
更欲成伟大 取胜金国地
二
以法弃非法 非法我不欲
苏奇罗陀!我行正法者 此为王者务
三
依此利与法 此世我无咎
婆罗门!依此于来世 可得人天誉
四
婆罗门!依此利与法 正法我欲行
婆罗门!对此利与法 我问汝语我
然此范围为入于佛智之深渊问题,唯能向一切智者佛发问,若无佛,则可向求一切智之菩萨发问。然苏奇罗陀自身非为菩萨,不能解答疑问,彼因不具贤者之赞誉,彼语自身之无能力,唱次之偈:
五
大王!王所欲行者 唯有利与法
此惟郁头兰 他人不得答
王闻彼之言,王曰:“如此,婆罗门!直往彼处。”王与进见之物,欲送彼出,唱次之偈:
六
予今遣汝去 郁头兰前行
黄金与璎珞 苏奇罗陀!汝今宜速行
为求利法教 捧献此礼品
王如是语毕,为得对方书送问题之答案,与以价值百千金之黄金薄板,为旅行之车,护卫之军队,及其他进见之礼物,立即遣彼而往。彼离因陀罗波罗萨多城而去,然彼不直往波罗奈,而往贤者之住处,全体往见。然阎浮提中不得答其疑问之人,次第前行,到达波罗奈市。而于某处设置住居,于朝饭时与数人一同到达郁头兰之家。报知到着,招彼入内时,彼知郁头兰已于自己家中进食。
佛为说明此意唱第七之偈:
七
巴拉多瓦伽 郁头兰前坐
见大婆罗门 彼于家进食
然郁头兰与苏奇罗陀为青梅竹马之友,为于同一主人之家受教者,因此,彼与苏奇罗陀一同进餐。朝饭毕后,彼此畅谈,彼问:“友!何故而来此?”苏奇罗陀继续被问前来之缘故,唱第八之偈:
八
拘楼后裔誉高王 遣我使者来问道
彼问利与法二者 财胜王作如是云
利法二者我问汝 郁头兰!我今问汝汝答我
尔时此婆罗门思为多人博得幸福,抱定如塞断恒河之大决心提出此问,然此质问并未得回答之余裕时间。
郁头兰述此之意,唱第九之偈:
九
婆罗门!塞我恒河耶 有闲答问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