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之手与足 耳鼻均断落
彼王之寿长 如我之无怒
王出苑离开菩萨眼界之时,此二十四万由旬厚之大地,如同坚强之布片裂开,由无间地狱冒出火来,如同用代代家传之赤毛布包裹,将恶王吸入,彼于御苑入口处之大地沉入,止于无间大地狱中。菩萨亦于是日死去。役人、都人等手牵手,携香花、薰香之类前来对菩萨吊祭。然又一说谓菩萨回雪山地方而去,此说不实。
结分
三
昔时说堪忍 堪忍有沙门
迦尸王行恶 切断达安息
残忍之暴行 辛辣之行果
彼王地狱中 悟此蒸煮苦
此二偈为现等觉者之偈。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易怒比丘入不还果,其他入预流果者亦多————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迦蓝浮迦尸王是提婆达多,军师是舍利弗,堪忍宗之行者即是我。”
三一四 铁鼎本生谭
[菩萨=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王所作之谈话。据传,拘萨罗王于夜间闻四名堕地狱者之声,其一名只唱哆之音、一名唱萨之音、一名唱那之音、一名唱嗦之音。彼等昔日为舍卫城之王子,侵犯他人之妇,彼等对他人慎重保护之妇人非礼,贪肉欲之乐,多行恶事,为死亡车轮所摧毁,生于舍卫城近郊之四铁鼎中,于七万年间于其中被煮,今彼等得浮上来,然只见铁鼎之口,彼时自思:“我等何时得由此苦痛脱出?”四人皆相继大声呼叫。王闻其声,战栗于死亡之恐怖,彻夜坐至朝日之东升。
朝日升时,婆罗门等来问曰:“王得愉快休息耶?”王曰:“诸位师尊!予如何能愉快休息,昨夜予闻四恐怖之声。”婆罗门等紧握自手。“诸位师尊!此为何物?”“大王!此为暴力之声。”“其力能否消灭?”“恐不能灭。然,大王!予等颇有心得。”“如何能除?”“大王!无论多大关系之事,我等皆能除去。我等供养四物具备之生贽,可以除灭。”继云:“如是速取象四头、马四匹、牛四头、人四人、乃至鹑鸟皮各取四只,设供四物具备之生贽,予等得所祷无事。”继又有云:“大王!平安。”凡有必要之物,皆取之,设于供生贽之场所,以多数之生物伴来生贽之柱处放置。又有云:“应多食鱼肉,多得财物。”于是皆来努力工作。又有云:“大王!此亦必须收为己物。”于是婆罗门等交互前来。
胜鬘妃来国王之所问曰:“大王!婆罗门等何故到处纵声大笑?”“予妃!此为对彼等无关之事,彼等醉心于自己之名誉,一向不思予等之苦。”“大王!君有何事?”“予妃!予闻此等不稳之音声,而后予问婆罗门等,闻此音声,将有如何之事?婆罗门等答曰:‘大王!此将于大王之位、财、寿命有碍,必须供四物具备之生贽,祈祷大王之安泰。’予从其言,设供生贽之场所,如此如彼,如有必要,为此而来多人。”“然则,大王!君对此音声之意义,已否问人间、天人世界第一之婆罗门?”“予妃!此人间、天人世界第一之婆罗门,究为何人?”“大瞿昙正等觉者。”“予妃!予尚未问正等觉者。”“如是前往寻问。”
王闻妃言,朝食终了,乘华美之车往祇园精舍,礼佛而问曰:“尊师!予夜间闻四音,问婆罗门等,婆罗门等言:‘供四物具备之生贽,祈求安泰。’于生贽之场所行应行之事。然为闻此音声,于予将有如何之事?”佛言:“大王!并无何事,彼为堕地狱者会苦而起之泣声。此音非只大王所闻,昔日王等亦闻。此王等问婆罗门等,思欲杀畜类供养生贽,但闻贤人之语而未作。贤人等说明其音之意义,使多数之生物放生,而平安无事。”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迦尸国某村婆罗门之家。达成年后,舍诸欲入仙人之道而出家,得禅定与神通。彼味禅定之乐,于雪山地方,快乐住于森林之中。尔时波罗奈王闻此堕入地狱四人之四声而恐怖战栗,同样由婆罗门等说:“为三障中之一,供养四种皆备之生贽,为其祈祷。”王与承诺。司祭官与婆罗门等共同设置供生贽之场所,多数之生物伴来生贽之柱处。
此时菩萨以慈悲观较任何为重要之观,以天眼遍观世界,见此事实。彼云:“今日我必须行,如此则众多之生命平安无事。”彼以神通力升入空中,至波罗奈之王苑而降下,坐于用为王座之板石上如黄金之像。司祭官之最上弟子往师之处云:“尊师!我等吠陀之中有云,杀他物则自己不能无事。”司祭官曰:“汝对皇室之物应予注重,我等将有多数之鱼食,汝勿多言。”对彼加以斥退。彼云:“予于此处不能共处。”于是由彼处退往王御苑,礼拜菩萨,互相亲切交谈,然后坐于一面。菩萨问曰:“汝青年!国王正直施行政治耶?”“尊师!大王正直施行政治,然于夜间闻四音,王问婆罗门等,婆罗门等谓供以四物具备之生贽祈祷安泰。王行杀畜类之仪式,思为自己祈求安泰,许多之生物伴来于生贽之柱处。尊师!如贵君之高德,说明此音之意义,使诸多之生物由死亡中得救,岂非甚善?”“汝青年!国王不知我,我亦不知国王,然予知此音。若国王来至予所相询,予可语之以解其疑。”“如是尊师!暂来此处,予伴王前来。”“善哉!汝青年。”
彼往王处说明其事之原委,伴国王前来。王礼拜菩萨坐于一面而问曰:“予闻君知予所闻音之意义,是真实耶?”“大王!诚然如是。”“尊师请言。”“大王!此人等前世侵犯他人郑重守护之物,因而出生于波罗奈近处之四铁鼎中,浮于极为痛楚之铁水上,煮于泡沫之下,三万年间下降打著于鼎之平底,然后上升,三万年间得见鼎口。此四人见到外界思唱四完全之偈,但不能为,各云一字,再沉于鼎中。此中发哆音而沉者,彼思唱下之偈:
一
来营邪生活 不与于善人
我纵有财富 未设护我者
然彼未能完偈而沉下。菩萨以自己之智慧,补足此偈之语,其他场合亦复同样。如其中思欲发萨音而唱者之偈:
二
时光七万岁 总计普满间
狱中被煎煮 何时终期来
发那音者思唱之偈:
三
何终何有终 尔时不见终
吾友!我与汝之罪 终必有熟期
发索音思唱之偈:
四
彼由此处去 得生于人间
从顺有德行 多为慈善业”
菩萨如斯一一唱偈,原宥王曰:“大王!堕此地狱之人,思欲补足所唱,但因罪深大,而不能唱出;此人如斯会遇自己罪业之结果而啜泣。王闻此音,原无障害,亦无须恐怖。”
王使诸多生物放生,巡回叩击金之大鼓,破坏供生贽之场所。菩萨平安救出诸多之生物,数日之间,住于其处,然后归还原处,修行禅定不止,后出生于梵天世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司祭官之青年是舍利弗,行者即是我。”
三一五 肉本生谭
[菩萨=长者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长老舍利弗施与服泻剂之人以上味之食物所作之谈话。据传,尔时祇园精舍中之比丘等服油性之泻剂,而服者须补充上味之食物。看病之人为得上味之食物,入舍卫城中某街之厨师人家巡回托钵,但未能得而归来。长老于日午时往城内托钵,见此等比丘问曰:“何故急速回归?”彼等说明其事,长老曰:“汝等且往。”于是伴彼等往同一之街内,得施与上味之食物满钵。看病之人归还精舍,与病人食之。
其后,某日之事,于法堂开始传话:“诸位法友!长老于服泻剂人之看病者不得上味食物而还,伴往某街内厨师人之家,得甚多之食,施与患者。”佛来其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得肉食非只今之舍利弗,昔之善巧贤人,口吐爱语,言语柔和,亦能得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一长者之子。某日,见一猎夫得甚多之肉,满载车中,思欲贩卖而来都中。时有住于波罗奈之四长者之子等出而坐于都之十字路口,就彼等之所见所闻互相谈话,其中有一长者之子见载肉之车谓曰:“予将得彼猎夫所持之一片肉。”“予即往持来。”彼近前云:“汝猎夫!与我一片肉。”猎夫云:“向人强索者,言语须和霭,今予与汝相当于汝之言语之肉。”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吾友!汝之言语粗 而汝来求物
汝语如肺气 吾友!予施汝肺肉
于是他一长者之子对此者问曰:“君何语强索之言?”“予只唤一声。”“予将向彼男得肉。”彼曰:“吾兄!请与予肉一片。”彼男云:“予将与汝与汝语相当之肉。”于是唱第二之偈: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