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水之牛 长牛斜行
导者斜行 一总斜行
二
人间之中 许为长者
彼若非法 他众勿论
王若违法 举国受苦
三
渡水之牛 长牛直行
导者直行 一总直行
四
人间之中 许为长者
彼若行法 他众勿论
王者随法 举国受乐
王闻菩萨说法,告以自己为王,王云:“尊师!予将已熟榕树之果,使之为甘,而又使之为苦,然今后予将使之为甘。”于是向菩萨礼拜而去,正当治国,一总之物,皆为正当之秩序。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行者即是我。”
三三五 豺本生谭
[菩萨=狮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模仿佛之事所作之谈话。此故事既已于前(第二〇四鹈乌本生谭)详出,其概略如下。佛问曰:“舍利弗!提婆达多见汝等作如何状?”长老白佛:“世尊!彼模仿世尊,交我手以扇而就寝,于是拘迦利以膝触彼之胸,彼模仿世尊作痛苦之状。”佛闻此而言曰:“舍利弗!提婆达多模仿于予见痛苦状,非自今始,前生即见痛苦之状。”佛应长老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为狮子族之身,栖于雪山岩窟之中,某日杀一水牛,食此饮水而返来栖所。一豺见而逃避不及,俯伏而卧。狮问:“汝豺!何为?”豺答:“尊主!予欲仕君。”狮云:“如此,汝来。”于是伴往自己栖所,每日持来肉类养之。
彼得狮子之余食而食,身体壮大,一日生起慢心,彼往狮子之所云:“尊主!予常为君之累赘,君每日持肉来养予。今日尊主且止于此处,予杀一象食肉,持来与君。”狮子云:“汝豺!汝莫作是思,汝生来非为杀象之身分,予杀之以肉与汝。象之体大,汝不可为倒置之事,应守予之言。”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汝豺!彼之体积大 身肥有长牙
汝今欲捕象 非汝种族为
豺不顾狮子之遮拦,出岩窟大嚎三声,提豺声之鸣叫而去。见山麓有一黑象散步,彼思跳上飞扑其首,为象返弹倒于足下。象抬前脚踏其头上,头粉碎而成微尘,豺于当场悲叹而亡,象则扬其叫声而去。菩萨前来立于山顶,见豺灭身云:“豺为自己之慢心而灭其身。”为唱次之三偈:
二
身非狮子 夸称灭己
袭象卧地 豺不能起
三
身体长大且有誉 不量象之强有力
彼豺前往欲捕象 为象击倒卧于地
四
有辨别力 思己之力
知量为事 皆依勉学
善选言语 多所获利
如斯菩萨依此等偈,于此世间语人以应为之事。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提婆达多,狮子即是我。”
三三六 大伞盖王子本生谭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诈欺汉所作之谈话。现在之故事,前已出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王说俗事圣事之大臣。波罗奈王率大军讨伐拘萨罗王,抵达舍卫城交战,都城陷落,国王被掳。拘萨罗王有一王子名伞盖,彼化装逃出,往得叉尸罗,修学三吠陀及十八学艺;离得叉尸罗,于一切场合修应用之学艺,到达某边鄙之村。
于此附近森林道院中生活之行者,其数为五百人。王子往行者之处,自思:“于此人等之所,将有所学。”于是自己亦出家,就彼等之所知者,尽学无遗,后彼即为此群众之师。
其后一日,彼呼行者之群问曰:“汝等何故不往中国地方?”“尊师!中国地方,人甚贤明,相互质询,述礼仪之辞,唱祝贺咒文,若不能达,则受恶言,予等恐惧,不敢前往。”“汝等勿恐,此予皆能。”师云:“如是前往。”大众皆自携自己道具,逐渐行抵波罗奈城。
波罗奈王以拘萨罗王国为自己之物,于彼处留置官吏,自己于其处,悉取其宝物还波罗奈,将宝入于铁器,埋藏于王园之中。恰于此时,住于波罗奈之仙人等来至王苑之中过夜,翌日为托钵出至都城,来至王宫门口。王见彼等之行仪甚善,颇为敬服,唤入宫中,使坐于大高台上,供养粥与食物。于食事时刻之前,王问种种之事,伞盖答覆王问,甚适王意。食事终了后,述种种礼仪之辞,王益加信任彼,互相约束,总住苑中。
伞盖发现隐藏物品之咒文,彼住于此处自思:“此王将予父之宝物藏于何处?”彼唱咒文观察,知宝物隐藏于苑中之事。彼思:“取此宝物,回返予之王国。”彼呼行者等曰:“诸君!予实拘萨罗王之子,波罗奈王取予之国,予变装逃出,至今为保生命而来。今予如将予家之宝入手,取之回返自己之王国,汝等有何打算?”众曰:“予等与师一同回返。”彼云:“甚善。”于是作大革囊,于夜间掘地取出装宝之器,入宝于囊,埋草于宝器中,五百仙人及其他人等运宝往舍卫城,将留守之官吏,悉数逮捕取返王国,施行修理屏障及瞭望台等,严守都城,使敌王为战,不能再行攻下。
有报告者向波罗奈王云:“行者等取宝而逃。”王自往王苑开器,见只有草入其中。彼王失宝,大感悲哀,彼返都城后,口喊“草、草”,巡回彷徨,无一人能得慰其悲哀。菩萨自思:“王大感悲哀,大声呼叫奔走,此除予之外,其他任何人皆不得除此悲哀。予将使王成无悲之人。”
彼一日与王宽心静坐,当王又叫喊,菩萨唱第一之偈:
一
汝云草草 谁取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