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草何用 唯只呼草
王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伟大梵行者 学深名伞盖
总取予之物 投草而逃去
菩萨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给少得多 彼者如斯
总取己物 不取草事
王闻此唱第四之偈:
四
守戒不为此 愚者此为戒
邪戒非坚戒 贤者何用此
彼依菩萨非难之语,彼成无悲之身,正当而治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是大伞盖是此欺瞒之比丘,贤明之大臣即是我。”
三三七 座席本生谭
[菩萨=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比丘所作之谈话。据传,彼由田舍来祇园精舍,收拾法衣与钵,礼拜佛毕,问沙弥及年轻比丘云:“诸位法友!由外方来舍卫城比丘,于何处接受供养?”“法友!有给孤独大长者与毗舍佉大信女,此二人实如比丘众之父母代理者,有非常之帮助。”比丘云:“予知之矣。”翌日晨起,于任一比丘尚未来时,彼来至给孤独长者家之门口。彼为此一时分前来,无任何一人见彼,彼于其处,未得何物。于是来至毗舍佉家之入口,其处亦为过早前来,亦未得何物。彼于巡回各处后再往,已至粥之终时;再巡回各处行走,饭之时已过。彼还精舍云:“此二家无信仰心亦未有清净心,而此处比丘等则云:‘信仰心诚笃且具清净心之家。’”彼对此二家族加以贬薄。
如是某日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比丘,于时刻之外,立于家之门口而不得供养之物,贬薄家族而行。”佛出于彼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唤彼来问曰:“此为真实耶?”此比丘白佛:“世尊!是为真实。”佛言:“汝比丘!汝何故发怒?前生佛尚未出世时,诸位行者,立家门口,虽不得供养物亦不发怒。”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婆罗门之家,达成年后,往得叉尸罗,修习一切学艺,尔后出家为行者。彼长期间住雪山地方,为得盐食与酸味之物,来波罗奈,住王苑之中,翌日为托钵入于都中。尔时波罗奈长者为一信心诚笃,心地清净之人,菩萨问:“何处有信心之家?”彼闻:“为长者之家。”于是来至长者之家门口而立。尔时长者恰往王处问候,家中之人不见行者,彼乃归还。长者由王宫归途中见行者礼拜,取钵伴归,招座洗足,涂以涂香,以粥与硬食及其他之物,饱事供养。食事之间,诣问种种事项。食事后,礼拜行者,坐于一方,云:“尊师!凡来我等门口之人,无论乞食、踏行正道之沙门、婆罗门,未受款待与尊敬而离去者,至今尚无一人。然今日予家之人等,对尊师未能注意,座席、饮水、洗足水、粥食、饮料,未与奉上,尊师未得而离去,此为我等之疏失,请与宽恕。”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未设座席 不供饮食
梵行者!请与恕我 我知此过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予为此事 无恨无怒
我无些许 不快之意
彼时予思 此或家法
长者闻此,唱其他二偈:
三
祖先以来 我家常法
座水涂油 供此等物
四
祖先以来 我家常法
供人如仕 最上智者
菩萨数日之间,为波罗奈长者说法,住于其处。然后再归雪山地方,得通力与禅定。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彼之比丘入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波罗奈长者是阿难,行者即是我。”
三三八 稃本生谭
[菩萨=教师]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阿阇世王子所作之谈话。据传,彼宿于母胎,其母即拘萨罗王之王女,起欲饮频婆娑罗王右膝之血之愿望,而又希望无论如何,必须满足此愿望。妃被侍女等问而对彼等言及此事,王亦耳闻此事,呼观人相者问曰:“妃起此愿望,其结果为何?”人相观者答曰:“宿于妃胎之胎儿,为灭汝而夺取王位者。”王云:“若予之儿杀予取得王位,其有何恶事?”王以刀刺右膝,以金器盛血,使妃饮之。
王妃自思:“若予腹中之儿杀父,予将如何处置?”彼女为堕胎儿,揉腹而汗出。王知此呼妃而嘱咐云:“吾妃!予等之儿杀予夺取王位,虽然予尚不老,但并非不死之身。予望见予子之颜,自此以后,断然不可为如此之事。”妃往王苑揉腹,王知之后,禁妃以后入苑。妃月满生儿,命名之日,因王子未生即为父之敌,故命名为阿阇世。
彼于王子相应重视其成长,某日之事,佛由五百比丘引伴,入于王宫着坐。王为佛与比丘众等准备佳味之软硬食物,礼佛听法而坐。王由强固爱情之念,抱王子置于膝上,对王子由爱着之心,只思于彼而不听法。佛知王之游疑不决,佛言:“大王!昔日诸王,不信自己之王子等,使之隐居,而下命令云:‘待予死后,伴来即王之位。’”佛应王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得叉尸罗之所,为四方有名之师尊,对多数之王子及婆罗子等,授与学艺。波罗奈王之王子,年十六岁时,来至其前,修习三吠陀及一切学艺,学成后,求师许可归宅。师尊依观人相术观彼王子,自思:“此王子为其子而有障,予将依通力为之攘解。”于是封以四偈,且告彼云:“第一之偈,于汝登王位,汝之子十六岁时,于食事,请唱此偈;第二之偈为于行大接见时唱之;第三之偈为升宫殿时,立于最上之阶唱之;第四之偈,入于住殿寝所之时,立于廊下唱之。”彼云:“甚善。”谨遵师命,拜师而去。彼据于副王之位,父死而升王位。
其子年十六岁时,父王苑游或为其他而外出时,见父王威仪堂堂,彼思害父而夺取王位。于是彼语自己之侍者,彼等云:“大王所思甚是,年岁老大,取得王权,无何意义。用何手段,使王亡故,则即善能取得王位。”王子自思:“予使其吞毒而杀之。”于是与王共进晚餐时,手持毒药而坐。当饭盛于钵中,王唱第一之偈:
一
鼠善知稃 亦善知米
稃与稃去 彼唯食米
王子自思:“予计为其识破。”心怀恐惧,于盛饭钵中不能入毒,起座拜王而去。彼以此事语自己侍者问曰:“今日先被看破,此后如何杀之?”其后彼等隐于苑中,秘密商谈,劝王子曰:“今有一策,予等一同整齐携刀列队,等待向王问候时,予等立于大臣之间,乘王不备而刺杀之。”王子曰:“甚善。”同意于行大接见时,以身佩刀前往,探寻何处有刺王机会之来。然于此瞬间,王唱第二之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