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卷四
第(5/32)页

亲近善人愈相亲 世间无此更善者

以善相亲牝羚羊 能舐狮子虎豹颜

菩萨如斯云已,入雪山深处,出家为仙人之道,修行神通与禅定,临终同时,出生为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尔时之苦行者即是我。”

一六三 须师摩王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任意之奉施所作之谈话。舍卫城唯有一轩之家,某时供养佛及比丘大界,有时供养外道等。更于某种场合,组合多数人等施行团体供养,更团结一街内者或全体都中住民,任意寄附施物供养。是时都中全体之人,准备任意寄附之物,施与一切生活必需品。当时意见分为两部,一部份人云:“此一切生活必需品,应施与外道诸人。”其他一部之人云:“此应施与佛及比丘大众。”如是几度议论,从外道谓应施外道,从佛者谓应施佛及比丘。最后取决于多数,主张施与佛及比丘众者居于多数,彼等之言,确受肯定,使外道信者不能阻碍对佛之奉施。都中之人招请佛及比丘大众,行七日间大施,至第七日施与一切生活之必需品,佛致感谢之意,对众人教向果之道,还归祇园精舍,比丘大众对佛勤行终了,佛立香室之前,为说佛之教法,入于香室。黄昏时,比丘等集于法堂中谈话:“诸法友等!外道信者力图阻碍奉佛之施与,但终未得逞,一切生活必需品之施物,终于归于佛之足下,佛之力岂非大哉!”尔时值佛出堂问曰:“尔时比丘!汝等何言集于此处?”比丘告曰:“如是如是。”佛云:“尔等比丘!此外道信者等,力图阻碍施我之事,非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然其施物,终归于我之足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有苏西玛王,尔时菩萨宿于王之司祭官夫人胎内,彼年十六岁时,其父死去。彼于父生前即为王之象祝役,于行象之祝事场所,所有运来之物品及象之饰物,均应归入象祝之手。如此每行一次祝事,彼即能得千万两之金。

恰于此时举行象祝,其他诸婆罗门,至国王之处请曰:“大王,行象祝式时,必行象祝仪式。彼司祭官婆罗门之子年幼,不知三吠陀及象之经文,乞许我等以为象祝。”王同意曰:“可。”婆罗门等云:“不使司祭官之子为象祝,我等可储多金。”莫不欢喜迷心相庆。四日后祝事将行,菩萨之母闻此信息,母曰:“象祝之式,七代之间,均为我家执行,今后家道中衰,财产减少。”心中悲痛而泣。菩萨曰:“母何故悲泣?”闻其理由,向母曰:“我将行象祝之式。”母曰:“我子!汝不知三吠陀及象之经文,如何得行其式?”“母亲!象之祝事,何时施行?”“由今后第四日。”“母亲!详知三吠陀及象之经文之师,现住何处?”“我子!诸方闻名之师,距离此方二千中旬之遥,住于健驮逻国之得叉尸罗。”“母亲!我为不使家世衰落,明日一日之内,即往得叉尸罗,一夜之间修习三吠陀及象之经文,于翌日即还,第四日即可行象祝。请母勿悲。”

菩萨安慰其母,次日早起食事终了,唯其一人开始旅途,一日之内达得叉尸罗,拜师坐于一面。师曰:“汝由何处而来?”“尊师!我由波罗奈城。”“汝来何事。”“于师之所,欲修习三吠陀及象之经文为目的。”“甚善,汝请习之。”菩萨云:“予之工作急迫。”于是告知一切之事。“我一日间到达二千由旬之所,请于今日一夜间教我,自今第三日即行象祝,予只一次受教而即皆得记入。”菩萨得师许可,洗师之足,以千两之金囊,置于其前,礼拜师尊,坐于一面。一一暗诵,太阳东升之时,师已将三吠陀及象之经文教毕,问师曰:“尊师!尚有其他应教者耶?”师云:“总皆终了,再无其他。”“尊师!此卷有如是如是文句之说明,有如是如是读法错误之处,今后伏请尊师如是教授弟子。”菩萨正师之误,早起进食,礼拜师足,唯一日之内还归波罗奈城拜见母亲。母亲问:“我子!所受教者已得教耶?”答曰:“已得。”母甚欢喜。

翌日象祝之仪式开始准备。一百头大象饰以金饰,竖立金旗,上覆金网,装饰王宫之前庭。婆罗门等云:“我等将行象祝之式。”皆以盛装饰身。苏西玛王亦以各种装饰饰身,并携装饰之道具来至象祝场所。菩萨亦饰身如一王子,前后添加应环绕其身之供物,来至国王之前向王奏曰:“大王陛下!君上灭我之家,命其他婆罗门等行象祝之式,与彼等以象饰及物,此事是否真实?”于是菩萨唱第一偈曰:

黑白牙之兽 汝覆以金网

苏西玛王陛下! 汝忆祖若父

曾言此布施

苏西玛王闻菩萨语唱第二之偈曰:

黑白牙之兽 予覆金网饰

青年!予忆祖若父 曾言此布施

于是菩萨向王奏曰:“大王陛下!予之家世及予自身之家世执掌,王尚记忆,奈何置予于不顾,使他人行象祝之式。”“人言汝不知三吠陀及象经,因此使他之婆罗门行此仪式。”“大王!只此等婆罗门中,若有一人能与我议论三吠陀及象经中之一节者,即立其人为象祝。此三吠陀,象经及象祝之仪式作法,全印度中,除予之外,他人无有知者。”于是菩萨作大狮子吼,婆罗门等无一人能起立为其对手,菩萨为自己之家建立不摇之基础,执行象祝之式,携得诸多财物,归还自家。

结分

佛为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有者得预流果,有者得一来果,有者得不还果,有者得阿罗汉果————于是佛为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母是摩诃摩耶夫人,父是净饭大王,苏西玛王是阿难,四方驰名师尊是舍利弗,而此青年即是我。”

一六四 鹫本生谭

(菩萨=鹫)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奉养其母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由睒摩贤者本生谭(第五四〇)中所出。佛问此比丘曰:“据云汝养在家人,其事真实耶?”“彼为真实。”佛问:“彼在家之人为谁?”比丘白言:“世尊!乃我之父母。”佛赞曰:“善哉,善哉!汝等比丘!对此比丘,不可发怒。昔诸贤人,有依德扶助非己亲属之例,而此人唯养己之父母。”于是佛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为鹫山中之鹫身,养其父母。时值某日之事,起大风雨,鹫等不堪风雨寒侵,往波罗奈城,寒栗坐于塀侧沟缘。时有波罗奈之长者出城浴水途中,见鹫等疲弊状态,皆使集于无雨之处,焚火遣人至舍牛之墓场,持牛肉来,与鹫等食,加以保护。待风雨止,鹫等恢复体力,纷向山间飞去,于是一同集会商谈:“我等蒙受波罗奈长者之恩,受恩当然报恩,因此今后无论衣服,装饰道具等,凡能入手之物,均须送往长者之家,投落外庭之上。”自此以后,鹫等见到衣服,装饰道具等物,日晒晾干之时,乘人大意不备,如鹰之攫取肉片,急速掠去,投落于长者之外庭。长者知其为鹫所持来之物,一总别置于一处。

有人报告国王:“鹫鸟行掠盗于都中。”王曰:“先捉一只鹫来,其他皆相伴而至。”于是处处张罥挂网。而养母之鹫,为罥索所络,猎者捕得,将献与王。波罗奈长者为向王问候,途中见捕鹫者,长者自思:“勿杀此鹫。”遂一同来至王所。鹫被献与王,王问鹫曰:“汝等于都中掠盗衣类及其他物品,果有其事?”“大王!诚如所言。”“送与何人?”“波罗奈长者。”“何故为此?”“彼曾救助我等之生命,受恩者须当报恩,因此以衣物与长者。”王向鹫云:“距此百由旬,应见弃尸之所,汝何故未见罥索而为所捕?”于是王唱第一偈曰:

鹫隔百由旬 未见死尸耶

汝近罥网索 如何尚不觉

鹫闻王语唱第二之偈曰:

恰如应灭人 行将丧命时

接近罥索网 为捕尚不知

王闻鹫语问长者曰:“汝大长者!鹫等持衣及其他物至汝家为真实耶?”“大王!予均置于个别之处,一切物品一一归还失主,愿王释此鹫。”于是鹫被放还,大长者亦归还一切物品。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理竟,养育母之比丘已得入预流果————于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波罗奈长者是舍利弗,养育母之鹫即是我。”

一六五 鼬本生谭

(菩萨=仙人)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军人等之争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与前之龙本生谭(第一五四)所出者同。此处佛又云:“此二大人依我为之和解,非自今始,前生我已为此人等互相和解。”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某村出生婆罗门之家。成年后,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舍家族生活,出家入仙人之道。得禅定与神通,以拾落物为生,于森林中以树根果物为食,住于雪山地方。于彼经行场所之端有一蚁窝,其中为一鼬所栖,于其近处树洞穴中住有一蛇。此蛇与鼬,二者时起争端,菩萨为说蛇鼬相争之祸,使闻念慈悲之德,教以彼此必须和睦生活,改正双方之关系。

尔后蛇出洞时,鼬于经行处之端蚁窝穴之入口处伸头露齿而卧,开口呼吸而眠。菩萨见其卧眠之状问曰:“尔因何恐怖?”于是唱第一偈曰:

汝鼬本水生 和合卵生蛇

汝尚露牙卧 心中有恐怖

菩萨述偈已,鼬云:“尊者!敌不可轻,敌实可怖。”于是唱第二偈曰:

敌唯可惮 友不可信

第(5/3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篮球少年,从灌篮炸框开始闪耀锁爱成殇躺平修仙:道侣修炼我变强官场恩仇录离婚后,高冷女总裁悔疯了娇宠外室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秦天师,你究竟有几个好哥哥学名张好古心机美人苟在65年星沉战史四合院:开局和傻柱换房诡异降临:我的身边全是s级禁忌我的女儿是尸王我有一家纸扎铺国家请我出狱,龙王身份藏不住了反派师尊的追妻之旅嫁给军区疯批后,她连连好孕星海霸业回国后,前夫追妻追疯了妹妹总跟我争宠?姐的赛道不在家庭爱,在时光中蔓延系统觉醒:开局奖励无上巅峰修为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魅力点满,惨遭师娘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