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通一切法诸梵志 归命汝等请护我
我拜诸佛拜菩提 拜解脱与得脱者
彼孔雀如此坚固守身于栖所。
尔后,波罗奈城附近猎夫村住一猎夫,徘徊于雪山地方见此檀特金山顶之菩萨,告知其子。其后某日波罗奈王妃开玛梦见金色孔雀为其说法,告王曰:“大王!予曾闻金色孔雀说法。”王问大臣,大臣等云:“此事婆罗门等知之。”婆罗门等答称:“确有金色孔雀。”王问:“在于何处?”答云:“猎夫知之。”王集猎夫,一一询问。彼猎夫之子云:“唯然,大王!有檀特金山,彼处栖一金色孔雀。”王曰:“汝可将其生擒捉来。”
猎夫至孔雀探饵之处张网,然孔雀所踏之处,网不能收,猎夫终不得获。徘徊七年之间,猎夫死于其处,开玛王妃亦于失望不果之中死去。王因其妃之死愤慨,王刻一金板纳入箱中,上书:“雪山地方有檀特金山,其处栖一金色孔雀,食其肉者,不老不死。”国王死后,他王即立,王读金板,见有不老不死之语,即遣猎夫往捕。彼亦至其处,不能捕得菩萨,仍死于其处。
如斯六代之王相继去世,至第七代王即位,亦遣一猎夫前往。彼至其处,不于菩萨足所踏处张网,彼知菩萨以咒文护身往探饵之场。彼下山至附近捕一雌孔雀,加以训练,拍手即跳,弹指即鸣,如此习练熟惯,伴至其处。于孔雀尚未护身探饵之前,晨起打橛张网,使雌者鸣声。孔雀闻雌性特有之鸣声,引动爱欲,咒文不能护身,踏入网中,为猎捕归,献与波罗奈王。
王见孔雀美丽之姿,心中满足,赐彼以座。菩萨就座问王曰:“大王何故捕我?”王曰:“食汝肉者不老不死,予欲食汝肉,以求长生。”“大王!汝食我肉,不老不死,则我将死矣。”王:“汝必须死。”“然我死之后,汝食我肉,如何得以不死?”王:“因汝身为黄金色,据谓食之可以不老不死。”“大王!我不能谓我非黄金之色,我之前生,为此都城之转轮圣王,自持五戒,使世间人等亦护持此戒。我死生入三十三天,于有生之间居于其处,死后因其他所犯恶业之果,出生为孔雀之身。依昔日持戒威力,为黄金色。”王:“汝为转轮圣王,持戒结果,得黄金色,此事如何使我等相信,谁为汝之证人?”“大王!我有证据。”王:“证据在何处?”“大王!我为转轮圣王时,乘以宝珠所造之车行于空中,此车现埋于王园莲池之中,王可由莲池中取出,以为我之证据。”
王曰:“甚善。”于是王命抽干莲池之水,取出宝车,信菩萨之言。菩萨曰:“大王!除不灭之大涅槃,其他一切有为之法,皆为不定、无常、灭尽之性质。”于是为王说法,使王守五戒。王以信心奉王国于菩萨,以表诚敬之意。菩萨为王国之王,住其处数日后,语王曰:“大王勿怠勤行。”诫王之后,腾空向檀特金山而去。王从菩萨之教,多行布施及其他善教,应己之业,生于当生之处。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心厌出家比丘即得阿罗汉果————于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金色孔雀即是我。”
一六〇 绀青鸦本生谭
(菩萨=国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模仿世尊事所作之谈话。提婆达多对佛之二大弟子来至象头山时,模仿世尊之坐相使二人见。二长老于说法后,率领归附己等诸人回返精舍。佛问曰:“提婆达多见汝等为何状?”二人曰:“世尊!彼模仿为世尊状,招大破灭。”佛曰:“舍利弗!提婆达多模仿我状陷于破灭,非自今日始,彼之前生即已陷于破灭。”于是佛应长老之请,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于毗提诃国,弥絺罗城毗提诃王治国时,菩萨由第一妃之腹出生,成年后,往得叉尸罗修诸学艺,父死而继承王位。时有一金色鹫王于饲饵之场与一雌鸦同居,雌鸦产子似母而不似其父。
子之羽色绀青,因以“绀青”为名。鹫王常来探视其子。尔后鹫王又得二只雏鹫,彼等见其父常往人间住处而问曰:“父亲!何故汝常往人间之住处?”“我子!我与一鸦共栖,生有一子,名曰绀青,我为见彼而往。”“彼住何处?”“毗提诃国弥絺罗城附近,如斯如斯之所,有多罗树一株,彼等栖于树顶。”“父亲!人间住处可畏,我等忧心,汝不宜往,我等结伴前往。”二雏鹫依父所教之标的寻访,终着其处,使绀青立一木棍之上,彼等各以口衔其一端,飞临弥絺罗城之上空。
恰于此时,毗提诃王乘全身白色之四匹辛头马所驾之车,堂堂巡视都中。绀青见之而自思:“我与毗提诃王有何不同,王乘四匹辛头马车,巡回都中,我乘鹫鸟所衔之车行于空中。”于是绀青唱第一之偈曰:
一
鹫鸟牵绀青 徘徊空中行
良马牵王车 我与王亦同
二雏鹫闻绀青偈语,心中愤怒,思欲当处降落,又恐受父谴责,于是相伴至父所告绀青所作之语。父亦愤怒曰:“汝自命伟大,以我子比为牵车之辛头马,汝不辨自己分际,此非汝应居之所,汝速往汝母所栖之处。”鹫鸟诘问绀青唱第二之偈曰:
二
绀青仿恶路 居不宜居所
汝往近村去 归返母栖所
鹫鸟言后,即告其子曰:“汝等可降落于弥絺罗城之芥舍场,然后归来。”彼等依言而降。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尔时绀青是提婆达多,鹫雏即是二大弟子,其父是阿难,毗提诃王即是我。”
第二章 亲交品
一六一 因陀罗同姓本生谭
(菩萨=仙人师)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性质顽固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一故事由第九篇鹰本生故事(第四二七)中而来。佛向此比丘云:“比丘!因汝昔顽固,不用贤者之言,为狂象之脚踏死。”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某婆罗门家,年长后,废家族生活,出家入仙人之道,为五百仙人师住于雪山地方。时苦行者中,有名因陀罗同姓之苦行者,性情顽固、不从人教。彼饲一象子,菩萨闻之,唤彼近前曰:“汝饲象子,是否真实?”“师尊!是为真实,予饲丧亲之象子一匹。”“象子长大,将杀饲主,汝不可饲。”“师尊!我若无彼,我不能生。”“汝将有后悟之一日。”象被饲养,身躯渐大,尔后某日,仙人等至森林树上采集种种果物而远行,暂行滞留其处。南风吹来,象生狂气,毁坏草屋、打破水瓶、抛弃石板、折断椅子。彼思欲杀苦行者,入于林中,观察苦行者归来方向,等待守候。因陀罗同姓携饲象食料先一步归,彼以平日饲象之心近象之傍。象由林中奔出,以鼻卷彼,抛于地上,以脚踏头,至于绝息,然后猛烈狂吼,入森林而去。诸苦行者以此事告知菩萨,菩萨曰:“与恶人不能亲近。”于是唱下面二偈:
一
贤者预知利不利 邪见之人不可亲
与彼常住为恶事 如象对此苦行人
二
德行知识与学问 与己等者应相知
交往善人得安乐 可与此等为相亲
如斯菩萨云:“不可有背他人之教,须善学之。”于是教仙人一同葬因陀罗同姓之尸骸,修行梵住,成上生梵王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本生之今昔作结语:“尔时因陀罗同姓即是此顽固者,仙人群之师即是我。”
一六二 亲交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火神祭所作之谈话。此一故事与前之象尾本生谭(第一四四)中所出者同。诸比丘等见祀火神者而问世尊:“尊师!结发道人等为种种错误之苦行,此有何利益?”佛云:“汝等比丘!此无丝毫利益。昔诸贤者信祀火神为有利益,长久之间,祭祀火神,于行祀场所,见无利益,于是以水灭火,用树枝等物扑灭火焰,更不返顾。”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婆罗门家。彼年十六,父母取彼诞生时点来之火付彼曰:“我子!汝可携汝诞生时所点之火,入森林中,奉仕火神,或习三吠陀,建设住宅为家族生活?”彼云:“予无为家族生活之心,于森林中,奉仕火神,我以生梵天世界为目的。”于是彼拜别父母,携火入森林中,住居于草葺之家,奉仕火神。
某日,彼被招回家中,得醍醐味之乳粥,彼思:“以此乳粥供养大梵王。”于是持归焚火,自云:“我今供养有福之火神以杂有醍醐味之乳粥。”彼遂投粥于火中。因将油气甚强之乳粥投入火中,火燃炎上,烧毁草舍。婆罗门恐怖战栗,逃避外出,彼云:“恶人非可相亲者,今为此火烧毁我辛苦所建之草舍。”彼唱第一偈曰:
一
亲近恶人愈相亲 世间无此更恶者
饱供醍醐之乳粥 火神烧我辛建舍
彼如斯云:“予不用汝反逆之同党。”彼用水消火,并以树枝击打扑灭,遂入于雪山中,见一牝羚羊舐狮处之颜,彼思:“与善人亲交,世间无此更善之事。”彼唱第二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