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此非狮子吼 亦非虎豹声
缠敷狮毛皮 卑怯作驴鸣
村民知其为驴,施以致命之打击,取狮皮而去。尔时商人赶至,见驴已将灭,乃作第二之偈:
二
久置田畑中 驴得食麦缘
缠敷狮毛皮 驴鸣致死灭
如是唱偈之间,驴当场死亡,商人即舍彼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即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驴马是拘迦利,农夫即是我。”
一九〇 戒德利益本生谭
(菩萨=海神)
序分
此一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信仰诚笃之信者所作之谈话。彼为一具有坚强信仰持清净心之佛弟子,某日彼往祇园精舍途中,黄昏抵达阿致罗筏底河岸,然而船家将船撤至岸上,为听法语而去,彼至渡场,不见有船。彼对佛具欢喜心,涉水入河,两足不沉。彼于水中,如履平地,至河中央,浪花顿起。尔时彼对佛之欢喜心衰时,两足即沉,彼再对佛欢喜心强,两足又浮水面。彼入祇园精舍,礼佛坐于一方。
佛与彼交谈后问曰:“信者!汝步行而来,无疲倦否?”彼答:“世尊!对佛起欢喜心,即能立于水面,如履平地而至。”佛云:“信者!忆念佛之威德不但今生得以伫立,即于前生信者船破之时,忆念佛之威德亦得伫立。”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迦叶等正觉者之时,有得预流果佛弟子与一富裕理发师同乘一船。理发师之妻,托付其夫与信者之手,行前曰:“尊者!今托予夫同行,苦乐与共。”船行第七日,于海中大破,二人卧于一片木板之上,到一小岛,理发人杀鸟为食,间与信者,信者辞谢不食。信者自思:“此处除三宝外,我等别无可依。”于是忆念三宝之威德。彼虔诚频频忆念,于此小岛受生之龙王,以自己身体变现为一大船,海神为舵手,船中满载七宝,有三根青玉桅樯,黄金之锚,以银为船体,金为船板,海神立于船中大声曰:“有往阎浮洲行者耶?”信者忙应之曰:“予等愿往。”海神曰:“如此请来登船。”信者招理发人同乘。海神曰:“唯汝一人可乘,彼不能登。”信者:“何故不能登乘?”海神:“因彼不守道德之人,我等为汝驶船而来,并非为彼。”信者:“甚善,予将授彼以予所行布施,持戒及禅定之功德。”理发人向信者感谢,海神:“今可结伴同行。”于是彼等乘船,同渡大海,溯河至波罗奈,依此威神力,两人还家,具备财产。海神云:“人应与贤人交往,此理发人如不与此信者交往,则必亡身于大海之中。”海神说与贤人交往之功德,唱如下之偈:
一
信仰与戒德 布施见善果
龙神为船装 运载信仰人
二
与贤人交往 与贤人相亲
与善人为伴 理发人幸福
唱此偈毕,海神立于虚空,为说法语教诫后,与龙神相伴回归自己宫殿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信士得一来果————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预流果之信士入般涅槃,龙神是舍利弗,海神即是我。”
第五章 鲁哈迦品
一九一 鲁哈迦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受出家以前之妻所诱惑者之谈话。此一故事将于第八篇之根本生谭(第四二三)中说明。佛对受诱惑之比丘曰:“比丘!此妇人为汝之害,彼于前生使汝于拥戴王之大众中受辱,而为汝逐彼出门之原因。”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王第一夫人之胎,及长,父王死后,继承王位,依正义治世。王有司祭名鲁哈迦,其妻为一老婆罗门妇人。王赐婆罗门一匹饰以马具骏马,彼乘马为王之随行。彼乘骑于装饰美丽马背之上,立于街中人众,处处同声赞誉:“此马美丽,马身光泽。”彼往家中,登上楼阁,对其夫人云:“汝观我马实甚美丽,街道两侧诸人,同声赞赏。”此婆罗门夫人,心颇悭贪,具恶智慧,彼对婆罗门曰:“汝不知马美之缘故,此马有马具装饰,故为甚美。汝若希望如马之美丽,亦用马具装饰,出至道路中央,效马用四足走路,会见国王,王必赞誉,诸人亦必赞誉。”此婆罗门颇有狂气,彼闻其妻之言,不辨何种原因,一心思得国王与诸人之赞誉,竟如其妻之言而行。诸人见之皆大笑,悉云:“先生真美。”王见之而对彼曰:“先生为何事所障,竟罹此狂态?”王对彼羞辱,婆罗门感受耻辱,对其妻忿怒,自思:“我为无意义之事,为王于大众中羞辱,我必对此恶女加以笞责,逐其出门。”彼立即还家,此恶知识之婆罗门夫人,知其夫忿怒归来,豫先由便门逃出至王宫,停留数日。国王已知其始末,唤司祭前来慰之曰:“先生!如此妇人,罪恶深重。夫人之事,忍耐为宜。”国王劝勉彼以堪忍为目的而唱第一之偈:
一
弓弦被切断 尚可再续系
鲁哈迦!和解元夫人 勿为怒左右
鲁哈迦闻之唱第二偈:
二
我有软树皮 可造新弓弦
新者可换旧 旧者我已厌
鲁哈迦述斯语后,即将彼女逐出家门,另迎新婆罗门之女。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心持烦恼之比丘即得预流果————于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夫人是今之先妻,鲁哈迦是此悲比丘,波罗奈王即是我。”
一九二 吉祥黑耳本生谭
此一本生谭将于大隧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说明。
一九三 小莲华王本生谭
(菩萨=莲华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心有烦恼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将于乌姆摩登提女本生谭(第五二七)中说明。
佛问此比丘:“汝心真有烦恼耶?”答:“世尊!唯然。”问:“谁与汝烦恼?”答:“世尊!予见一盛装之妇人,心起欲情而烦恼。”
佛谓彼曰:“比丘!妇人实为忘恩无信义者。昔日意志坚强之贤者,为妇人一生贡献心血,尚不能获得其心。”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
主分
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由第一王妃之胎出生,于命名日名为莲华童子,于其后生有兄弟六人。七人渐次成长,居于宫中,如同王友。
某日,王立御苑中,见此七兄弟有多人从者随侍,近前迎王,王心恐怖:“彼等中或有欲弑予夺取王位者在。”王呼彼等曰:“汝等王子!不宜止住市间,分往他所,至予死时归来,各就自己所属之王位。”
彼等接受父王之言,涕泣告别,往觅自己之属处。“任足所向而行,以求生活”,各以己之王妃为伴,离城奔波于道路。彼等踏入荒野,不获食物,“我等为求生存,将为牺牲。”于是杀最幼者之王妃,作十三分而食。菩萨与其妃将分得两分而留一,而分余一而为二,各分食之。如此六日之间,杀六人之妃,菩萨每日各留一份存贮。至第七日将杀菩萨之妃时,菩萨以存贮之六分予其兄弟曰:“汝等食此,明日再作计议。”彼等食肉后入睡,菩萨携妃于夜间遁去。
前行不久,妃云:“王子!我实无力前行。”菩萨于是负彼女于肩上,于朝日初升,走出荒野。妃曰:“王子!我欲饮水。”菩萨曰:“此处无水。”但妃数度呼渴,菩萨以刀划右膝出血:“汝可坐起饮我之血。”妃饮血后,二人前行至大恒河饮水沐浴,食彼处树上果实,择一舒适场所休养,于恒河之曲角,作庵住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