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南三百八十里,有座姑射山,山上没有草木,四处都是流水。
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
【译文】
再往南穿过三百里水路,之后再跋涉经过一百里流沙,就是北姑射山,这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石头。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南姑射山,山上没有草木,四处都是流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无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碧山,山上没有草木,有许多大蛇。山里盛产碧玉和水晶。
又南五百里,曰缑氏之山(1),无草木,多金玉。原水出焉,东流注于沙泽。
【注释】
(1)缑(gou)氏:山名。今河南偃师有缑氏山,传说王子乔在此修道成仙。
【译文】
再往南五百里,有座缑氏山,山上草木不生,盛产金属和玉石。原水就从这山发源,之后向东流入沙泽。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1),见则天下大旱。
【注释】
(1)獙獙(bì):传说中的怪兽。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姑逢山,这座山上没有草木,盛产金属和玉石。山里有种野兽,长得像狐狸,身上有翅膀,叫声如同大雁鸣叫,名字叫獙獙,它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灾。
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1)。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蛭(2),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注释】
(1)箴(zhēn)石:石制的针。古代治病之具。亦指可用以制针的石头。
(2)蛭(lóng zhì):神话中的兽名。以制针的石头。
【译文】
再往南五百里,有座凫丽山,山上盛产金属和玉石,山下出产大量的箴石。山里有一种野兽,样子像狐狸,有九条尾巴、九个脑袋,爪子像老虎爪,它的名字叫蛭,这野兽的叫声酷似婴儿的啼哭,吃人。
又南五百里,曰山(1),南临水,东望湖泽。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嗥狗,其名曰峳峳(2),见则其国多狡客。有鸟焉,其状如凫而鼠尾(3),善登木,其名曰絜钩(4),见则其国多疫。
【注释】
(1)(zhēn)山:山名。
(2)峳峳(yóu):传说中的兽名。
(3)凫:野鸭子。
(4)絜钩(xié gou):古代传说中的鸟名。
【译文】
再往南五百里,有座山,这山的南边挨着水,从这山上向东观望能看见湖泽。山里有种野兽,长得像马,眼睛像羊,有四只犄角,拖着一条牛尾巴,它的叫声和狗相似,名字叫峳峳,这野兽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里就会聚集一批狡辩的游士。山里还有种鸟,像野鸭子,拖着老鼠尾巴,擅长爬树,名字叫絜钩,它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频繁发生瘟疫。
凡东次二山之首,自空桑之山至于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其神状皆兽身人面载觡(1)。其祠:毛用一鸡祈,婴用一璧瘗。
【注释】
(1)载觡(gé):载,戴。觡,指麋鹿头上的角。
【译文】
东方第二列山系,从空桑山起到山,一共有十七座,行经六千六百四十里。这些山的山神都有野兽的身体和人的面孔,头上长着麋鹿的角。祭祀这些山的礼仪如下:祭物用一只鸡取血涂祭,玉器用一块玉璧埋入地下。
东次三山之首,曰尸胡之山,北望山(1),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有兽焉,其状如麋而鱼目,名曰妴胡(2),其鸣自。
【注释】
(1)(xiáng)山:山名。
(2)妴(wǎn)胡:兽名。
【译文】
东方第三列山系的第一座山叫尸胡山,从这座山向北可以看见山,尸胡山上盛产金属和玉石,山下有很多酸枣树。山里有种野兽,长得像麋鹿,有鱼的眼睛,名字叫妴胡,它的叫声就是自己的名字。
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其兽多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