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金刚经如是解
第(4/6)页

肃宗问忠国师。百年后须何物。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不会。天童颂曰。孤迥迥。圆陀陀。眼力尽处高峨峨。可知即为是塔。不是七级浮屠。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销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分经中。专为破罪而言。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何以今世尚能持诵。政第六分中能生信心种诸善根者。故能生净信。持诵此经也。持经即见清净本心。造罪由心造。罪性本空。心灭罪亡。宿业何有。盖先世罪业。即前念妄心。今世轻贱。即后念觉心。故当得无上正等正觉也。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即为消除。则轻贱亦是便益。此所以割截身体。亦不嗔恨。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僧祗.那由他。梵语。皆无数之谓。历无数劫。供无数佛。求福而已。不若持此真经。见我本性。永离轮回。五祖云。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是故供佛功德。虽百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之多。皆不及持经功德之一分也。所比功德。不以他人所得之功德比之。即以如来自己供养诸佛之功德比之。乃愈见其亲切。梁武帝造寺布施供佛设斋。问祖师达磨。有何功德。答曰。实无功德。后人不了此意。韶州韦使尹。因问六祖。六祖曰。造寺布施供佛设斋。名为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非在修福。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具尽也。我若尽说其功德。人则狂乱狐疑不信。以其极大。不免惊怪。无上醍醐。翻成毒药。不可思议者。心无所住。岂容思。无法可说。岂容议。思议有尽境。不可思议。无尽境也。经义不可思议。所为如是之经。果报不可思议。所为福德亦复如是也。如如之体。稍涉拟议。便落第二义。稍涉因果。便落有为福。即如梁武.苻坚舍身迎佛。无救于亡。而歌利割截身体。体复如故。此中可着参解哉。盖阿含教中。罪福炽然。般若教中。罪福皆空。

博山异和尚曰。此段经文。缚杀多少人。若以因果评之。入地狱如箭射。

今世轻贱是见在。先世罪业是过去。于后末世是未来。受持读诵。则三心俱不可得。业障于何处见。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应无所住。应如是降伏其心。第三四分已言之。至此再举者。盖前从菩萨身上说。此从善男女发心说。此接引苦心也。盖既开示降住之法。恐人谓我能住。我能降伏。我能发心。犹是眼中金屑。故此再问。云何降心应住。此发心者。比前转深义。谓前教于法应无所住。是则佛果菩萨亦不可住矣。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即如如不动之心。即佛法无二之心也。生如是心。则是法矣。此又言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也。盖当生如是心者。以无所住而生也。若有生之之心。便非如是之心。故如是心亦应除遣。盖能度所度。能灭所灭。能降所降。能住所住。皆落法执。佛恐误认所谓生如是心者。故此说破。然则非徒无灭度众生一切相。而并此发求真性之心者亦本无也。求性之心。尚有微细四相。但少有悟心。是我相。见有智慧能降伏烦恼。是人相。见降伏烦恼竟。是众生相。见清净心可得。是寿者相。不除此念。皆是有法。故云实无有法。发菩提心。岂易究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法字。比前问又深。前云有法。义属于他。是心外之见。此云有法。义属于自。乃内心之障。既发菩提心。则无修无证。何法可得。如是如是者。两心善契。佛与然灯佛。须菩提。总在无法无得中矣。此如字即如来之如。亦即法如之如。又即此经如如不动之如也。佛与空生相对。又复何言。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与我授记当得作佛者。因智慧而得见本性也。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如何得授记。

释迦之义。此云能仁。牟尼之义。此云寂嘿。能仁者。心量无边。含容一切。寂嘿者。心体本寂。动静不生也。如来者。谓真性佛。盖如者。谓真性遍虚空世界。而常自如。又随所感而来现。故名如来。详言之。则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略言之。则为如来。又略言之。则为佛。净名云。如者不二不异。一切法如也。一切众生众圣贤乃至弥勒亦如也。诸佛菩提涅槃亦如也。来亦如也。去亦如也。如如之中。何容一法。真性妙明。中天杲日。于诸法上都无取舍。是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凡言得者。皆自外而得。此真性岂有自外而得哉。故言得者。则为不实语也。无实者。以菩提无色相故。无虚者。色相空处即是菩提。如来所证菩提之法。不空不有。故曰无实无虚。诸法皆是用之以修行。而成佛之名也。佛即是法。法即是佛。

马祖云。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不出法性三昧。若能一念回光返照。全体圣心。何处不是佛法。故言一切法皆是佛法。然佛恐人泥于法。随又扫去。谓诸法实无所得。故云即非一切法。古德云。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即寂而常知也。皆是佛法。故无虚。即非一切法。故无实。色身有相。即非大身。法身无相。广大无边。故为大身。恐人不识法身真理。故举此譬之。

御生云。一切法皆是佛法者。如青青翠竹咸是真如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自性般若。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者。如海慧云。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如人吃笋。吃着法身。以是即非。俱不可说。故如来于胜义般若中。巧施法句曰。假名一切法。皆是法王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梵语菩萨。此云觉众生。菩萨亦如是者。法性本如。不变不异。不碍随缘。佛性本如。不变不异。不碍随缘。非于如是外。菩萨有最上希有之法也。佛外无法。故如来无菩萨可得。法外无佛。故无法为如来所得。净名经云。色性自空。非色灭空。如病眼人。见空中华。无有是处。惟无有法。不见有生死。不见有善恶。不见有凡圣。不见一切法。是名见法。正见之时。了无可见耳。经中有云作是念。有云作是言。言者。从听法说。欲其广也。念者。从内心说。欲其细也。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佛说一切法。并无我人诸相。是法本无我。安得纤毫有我。庄严佛土。便是心有能所。便是挂碍。皆不通达无我.法也。钞云。佛土者。心土也。以定慧之宝。庄严心内佛土者。菩萨也。不言其功。而人莫见其迹。以金珠之宝。庄严世间佛土者。凡夫也。自言其功。而常急于人见。

文殊般若经云。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之心。不见庄严之相是也。

无我.法者。即楞伽经所云二无我。谓人无我与法无我也。人无我者。谓人无本体。因业而生。法无我者。谓法无本体。因事而立。若作富贵之业。则生于富贵中。作贫贱之业。则生于贫贱中。是人本无体也。若因欲渡水。则为舟楫之法。因欲行陆。则为车舆之法。是法本无体也。

马祖云。自性本来具足。但于善恶事上不滞。方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皆属造作。一念妄想。便是三界生死根本。但无一念。是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无上珍宝。故曰真是菩萨。

庄子云。黄帝遗珠。惟象罔得之。若有法能得菩提。便是无象中着象。故唯无所得。乃为真得。故老子曰。失者同于失。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知失之为得。永得矣。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十七分中。所言菩萨亦如是。言菩萨当学如来也。故节节言如来分上事。如是。世尊。极其赞美。亦不能于如是下。别添毫末。五眼皆如是所变现而成。华严经云。肉眼见一切色故。天眼见一切众心故。慧眼见一切众生诸根境界故。法眼见一切法如实相故。佛眼见如来十方故。般若经所谓清净五眼是也。

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盖覆。不能自见。如无迷心妄念。则翳障退灭。五眼开明。见一切色也。

有僧问尊宿云。观音菩萨用许多手眼作甚么。尊宿云。通身是手眼。若人于这里睁得一眼也无。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如来说法。常指恒河为喻。有如是沙等恒河者。谓一粒沙为一恒河也。佛世界者。谓一凡夫世界。必有一佛设化。故凡夫世界。皆谓之佛世界。黄檗云。佛说是沙。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蝼蚁踏践。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泥臭味。沙亦不恶。此心即无心之心。众生与佛。更无分别。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以此心起念时。便属妄根。自佛观之。则有形相矣。有形相故。可得而知也。若寂然如虚空。则无得而知矣。且所谓他心通者。谓彼既起心念。则可得而知也。昔有人把棋子于手中。令他心通者观之。则知其为棋子。以己知为棋子故也。然己则不知其数之多寡。使彼言之。则亦不知其数。以己不知其数故也。如佛者。岂止他心通而已哉。故无量众生。一起心念。皆悉知已。妄心即非心。觉妄之心亦为非心。本无妄念。不起妄心。是自性本心。故云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意构逗。随时流转。故有三世。若悟真一之心。即无过去现在未来。若有过去心可灭。即是自灭。若有未来心可生。即是自生。既有生有灭。即非常住真心。即成六十二种邪见。九百种烦恼。

过去未来现在三心。皆不可得。即此是为非心。亦即此是名为心。种心之心属妄。非心之心属真。为心之心则真妄混一。即中道也。

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初祖云。与汝安心竟。此能觅之心。即了不可得之心也。与安心。岂非是名为心乎。可以知心之义矣。

昔妙吉祥菩萨见一人云。我造杀业。决堕地狱。如何救度。菩萨教之谒佛。佛曰。汝造杀业。从何心而起。为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起过去心者。过去已灭。若起未来心者。未来未生。若起现在心者。现在不住。三心俱不可得故。即无起作。无起作。于其罪相。何所见耶。心之自性即诸法性。诸法性空即真实性。汝不应妄生怖畏。是人闻佛说法。即悟罪业性空。不生怖畏。

罗山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头咄云。是谁起灭。天童颂云。纷纷起灭是何物。过去未来现在。皆心起灭而成。但识是谁起灭。即便心空境寂。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此再发明无住相布施。以明福德。亦归无相之意。疏钞云。若据舍大千珍宝布施。其福极多。若执着希望福德。有为则有尽。故不为多。福德无故者。无希望心也。是名无为福。正如空谷来风。谷不与风期。而风自至。又如深山产木。山不与木期。而木自生。故福德为多。因缘二字是眼。

此分为佛因。下二十分色身诸相为佛果。因无相。果亦无相。故次第明之。

沩山问仰山。一切众生但有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博山别曰。业识茫茫。与诸佛不动智。相去几何。譬夫贫者握金成土。富者握土成金。其变动一也。福德有无之义。明矣。

苏轼阿罗汉颂曰。尔以舍来。我以慈受。各获其心。宝则谁有。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十九分之福德。因无相也。二十八之具足。果无相也。具足色身三十二相。具足诸相八十种好。坛经云。皮肉是色身。华严经云。色身非是佛。观此则知肉身无如来。殊不知有真如来存焉。知色身非法身。殊不知有妙色身存焉。华严经云。清净妙色身。神力故显现。曰妙色身。则现一切色身三昧。便是法身。非别有神力以显法身也。

凡夫见说诸相不可得。恐著于空。谓观空莫非见色。见色莫不皆空。则失之枯寂矣。殊不知空色一如。有无不异。能于无身而见一切身。无相而见一切相。则色身诸相。何尝欠缺哉。具足诸相。便有住相意。诸相具足。便是无我相作用。

东坡居士曰。众生刚狼自用。莫肯信入。故诸贤圣。皆隐不见。独峨眉五台庐山天台。犹出光景变异。盖慈悲深重。急于接物。具足诸相。其应现亦然。故有颂曰。愿解此相。是谁缚尔。具足诸相。是急于接物处。即非具足。是解相缚处。

第(4/6)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自选天赋:我能带着修为转世都市仙尊洛尘张小曼别惹我,我的老婆是千亿总裁多子多福:我儿皆有仙帝之姿CSGO:我能抽取超能力百货风云:时空超市的邂逅年代文草包妹妹回城了撞破女领导私密,我连升三级一世鸿图暴君总裁被娇养京港欲醉入狱三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微醺夜,我被前夫死对头亲到红温让你设计装备,你给我搞科幻?变成吸血鬼,我能吸收同类天赋一世王侯一首劝学诗,我成儒道标杆了综影视:系统让我拆官配侯府赶走假千金?裁到大动脉啦!闪婚成宠,温总他口是心非四合院:反腐先锋,痛击恶行!重生六零姑娘有点颠霍格沃茨:哈利波特求婚了快穿之不服来战呀吞天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