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汉书于定国传》
《窦娥冤》源于《汉书于定国传》。
权贵喜其文采,百姓叹其冤情。
——《窦娥冤解析》
酒过三杯,她们便有微醺之意。
李之宜说:“驸马,你给她讲了那么久故事,我也要听。”
袁天青回道:“那就接着讲!”
李之宜却说:“她喜欢的故事我可不喜欢听,我要听别的故事。”
“你要听什么,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还是诗情画意的?”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诗情画意的,我都想听呢。”
“你无耻的样子越来越像我了。”
“明明是聪明的样子,聪明。”
“聪明且无耻。”袁天青说着,听到外面的动静,问道,“外面又怎么了?”
“回驸马。”老卢走进来,说道,“外面下雪了。”
袁天青说:“今年的雪来得很晚。”
“是,估摸着会下得很大。”
“那就下吧。”袁天青琢磨道,“既然有雪,那就讲个应景的故事:窦娥冤。”
六月飞雪,在后世已经成了冤枉的代名词。
虽然这个故事中的很多东西,在后世看来都不合理,但是故事表达一个平民女子被冤杀的悲剧,揭示了时代的黑暗与残酷,这些对大昌也很有意义。
“窦娥冤?”李之宜说,“以前没听过,你讲来听听。”
“好。”袁天青站起来,讲起了那并不算多长的故事。
故事说: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是一位穷书生,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把年仅七岁的她卖给蔡婆家做童养媳。
窦娥十七岁与蔡氏之子成婚。
可成婚没两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
当地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孛老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嫁给张孛老。蔡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张驴儿怀恨在心。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
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
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不舒服要呕吐,就让给张孛老喝了。张孛老中了毒,在地上翻滚几下就咽了气。张驴儿没想到毒死了自己父亲,恼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
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
于是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场去处决。
临刑前,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可诉,她不想就这么白白死去。
于是她含着热泪向苍天起誓:“我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爷知道。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死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鲜血竟然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飞溅在了高挂的白布上。当时围观的百姓暗自称奇。
紧接着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那时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惊呼:“这窦娥真是冤枉的!”
接下来,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
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一段楔子,加上四折故事。
其长度,也就比得上《三国演义》一两回。
夜还没深,故事便已经讲完了。
讲到中途,夏琼便感同身受似的,泪眼朦胧。讲到第三折,李之宜也凄凄然。
这份伤感很浓烈,持续的时间很长,看到坏人遭了报应也没有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