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江东孙策死后袁术袁公路乘机派上将军纪灵趁孙权立足未稳而兴兵进攻江东。而江汉之上,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亦已死,引发夺位之争。
刘景升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曰刘琦,二子名曰刘琮,刘琮乃是蔡夫人所生,而刘琦则乃是刘表亡妻所出。
而这蔡夫人身为继母,对刘琦却不能相容,为了让刘琮日后继承荆州,平日里对刘琦是百般刁难,还有个蔡瑁在一旁扇阴风,点鬼火,刘琦性命屡次只在旦夕,不可谓不凄惨。
而黄祖死后,刘琦听从谋士伊籍之言,借鉴春秋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因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刘琦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而刘表既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
时刘琮年方十四岁,颇聪明,乃聚众言曰:“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宛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
众官未及对,幕官李珪答曰:“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发哀书至江夏,请大公子为荆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北可以敌曹操,南可以拒孙权。此万全之策也。”
蔡瑁叱曰:“汝何人,敢乱言以逆主公遗命!”李珪大骂曰:“汝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有灵,必当殛汝!”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李珪至死大骂不绝。
于是蔡瑁遂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竟不讣告刘琦与玄德。
而大公子镇守江夏,闻得父亲死讯哭的死去活来,忽然又听得降将张武、陈孙在江夏掳掠人民,共谋造反。此二人本是水贼投降,反复无常!
刘琦惊曰:“二贼又反,为祸不小!”便要点兵前往征讨,可是江夏此时已经无大将可用,刘琦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当时,谋士伊籍随公子刘琦共守江夏,便出谋划策道:“如今主公亡故,蔡瑁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必然思加害公子!刘琮亦不会发兵相助,眼下不如去宛城太守刘备刘玄德处求兵马相助,大公子与刘备有叔侄之情谊,一来可解江夏之危机,二来可以讨伐逆贼蔡瑁,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刘琦之意在于要解江夏之围而不愿伤害其弟,于是犹豫不决,踌躇再三。伊籍在一旁劝解道:“公子休要犹豫不决,刘琮公子年幼,现在荆州诸事皆不由他,全是蔡瑁一人做主,刘琮公子无异于傀儡!长此以往,荆州岂不姓蔡?安能复姓刘乎?”
伊籍陈述利害,刘琦才下定决心,要去宛城搬请刘玄德来,只是现在张武、陈孙围困的城紧,恐怕是无法突出重围。
忽然廊下有一人大喝而上堂来道:“蔡瑁、张允卖主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我愿保伊籍中郎去宛城请刘玄德太守出兵!”
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魏延最初也是在荆州刘表的手下当差,当了个小小的牙门将军,说实话,这有些屈才,在刘琦来守江夏的时候,魏延因为素来与蔡瑁、张允不合,因而被二贼打发,与刘琦一齐去江夏了。
刘琦听魏延愿意护送,大喜过望,便点了五百精壮士卒,由魏延统领,自江夏后山小路而出,护送伊籍前往宛城求救。
魏延事先准备好了贼军的衣甲旗号,五百军士,包括伊籍、魏延,尽皆换上贼兵装束,偷偷出城,望后山小路上去突围。
一路晓行夜宿,魏延与伊籍终于通过了新野而到达了宛城地面,未曾想正遇上刘备大军,远望去但见文聘在与刘玄德军队交战。
原来是蔡瑁当了荆州大权,利欲熏心,竟然来攻击了刘备的盐矿,守卫盐矿的部队正在殊死奋战,奈何寡不敌众。
魏延见此情况,拍马舞刀,冲上前去大喝一声:“文聘!你助纣为虐,安敢在天子脚下行凶!”说罢抡起手中鬼头大刀劈去,文聘见刺斜里杀出魏延来,挺枪来截住魏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