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听闻刘表也遇刺死于毒箭之下,和孙策之死如出一辙,不禁大为吃惊,唯一不同的是,刘表年老体弱,当场就死了,而孙策的体魄极强,撑了半个月才死。
这件事从里到外透着蹊跷,死法都是一样的!那个在乱阵之中伤了孙策的家伙有人看见过,说此人身材八尺有余,十分高大,身上披着一件灰衣布袍,约莫有三十五六岁,只是脸色一半为三十多岁的中年人面相,一面则是耄耋之年老人的面相,便似半边年轻,半边年老的面容,十分奇怪!手里拿一条巨大的铁笔,约莫四尺长短,通体漆黑,足有手臂粗细,乘孙策不备,一箭射中孙策前胸。
至于荆州大将文聘的那支箭,并不是孙策主要的致死原因。
要是说此人是荆州的人,或者是荆州请来的外援,那又何必回去把刘表也给杀了?或者是说杀刘表的另有其人?可偏偏杀人手法却是一样的。
孙权也是无比愤怒,虽然此时的孙权还是个少年郎,但是他对刘表和荆州的恨意可谓滔天。先是自己的爹死在了荆州黄祖的手里,现在荆通把黄祖给杀了,这个仇算是报了,可自己的大哥又被人给害死了。而且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刘表。
不过现在刘表也死了,孙权发誓要查清楚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真的是刘表或者是荆州的某一个人干的,这辈子他非要把荆州荡平了不可!
不过,因怒而失去理智万万不可,这也是孙权比他哥强的地方,他性子没有那么暴烈,有可能是因为脾气稍微好一点才能活那么久。
他让周瑜派出细作潜入荆州,一来,打探荆州内部动向,到底是长公子刘琦继位,还是那小东西刘琮继位;第二个,去调查一下,看看杀刘表的那个人,是不是和杀孙策的那个人一样。
而此刻孙权在柴桑,忽然听闻到交州董奉来到柴桑,称要给孙策将军救治。
孙权听了大怒!整个江东就没人不知道孙策已经死了,这个家伙是什么意思?就让人把董奉捉拿斩首。
“慢!”阻拦者正是周瑜周公瑾,孙权遣他前往鄱阳湖操练水军以震慑荆州,此时他还尚未启程。
“主公且慢!我曾听闻董奉此人,他隐居庐山,少年学医,信奉道教,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病人只需在山中栽种杏树即可看病。经年累月,山中杏树万株,郁然成林。杏子成熟后,董奉便用杏换谷,再将谷赈济贫民。他不求名利,乐善好施,颇有名望!”
“哦?”孙权听完,发现董奉不简单,便叫人请来相见。董奉入内,孙权视之,董奉一身道服,不像个医者,倒是像一个道士,约莫四十多岁的样子,个子在七尺左右,倒是极为挺拔。
“山野村夫董奉,拜见孙权将军。”董奉倒是很懂得礼数。
“阁下扬言要为我大哥治病,你真不知道我大哥已死吗?你亵渎死者,是何居心!”
董奉一听,捶胸顿足,大骂交州太守士燮,说全是他耽误了大事,否则孙伯符将军就不会死了。
孙权和周瑜两个人一听,这里面有事儿啊!就让董奉讲一讲上怎么回事。
原来,交州刺史士燮得了暴病突然之间死去,已经停尸三天,正好董奉在交州,听说后就前去看望,把三个药丸放在死者嘴里,又给灌了些水,让人把死者的头捧起来摇动着让药丸溶化,不一会儿,士燮的手脚就像能动,脸上有了活人的颜色,半日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了。
士燮说:“我刚死的时候就像在梦中,看见来了十几个穿黑衣的人把我抓上车去,进了一个大红门把我塞进了监狱。监狱里都是小单间,一间里只能住一个人。他们把我塞进一个小单间里,用土把门封上,就看不见一点光亮了。我忽然听见门外有人说太乙真人派人来召我,又听见有人挖开门上封的泥土,半天才把我弄出来。这时我看见有一辆支着红伞盖的马车,车上坐着三个人,有一个人拿着符节,招呼我上车。车把我送到家门口我醒了,就复活了。”
士燮向董奉跪拜说:“承蒙您救死复生的大恩,我该怎样报效呢?”于是他就给董奉在院里盖了一座楼侍奉他。董奉不吃别的东西,只吃干肉和枣,还能喝一点酒,士燮就一天三次供奉肉、枣和酒。
董奉每次进食都像鸟一样腾空来到座位,吃完了就飞走,别人常常无所察觉。这样过了一年多,董奉辞别离去。士燮哭着挽留也留不住,就问董奉要去什么地方,要不要租买一条大船。
董奉说:“我不要船,只要一具棺木就行了。”杜燮就准备了一具棺木。第二天中午董奉就死了,士燮把他装殓后埋葬了。七天后,有个从容昌来的人捎话给士燮,说董奉感谢他,望他多多珍重。士燮知道董奉未死,就到墓地打开棺材,见里面只有一块绸子。绸子的一面画着个人形,另一面用朱砂画了道符。
而这个时候董奉才离开了交州,听说了江东孙策之伤,便日夜兼程赶往江东,可是到底晚了一步,孙策已然是个死人了。
不过周瑜问道:“董奉先生,孙策将军乃是中了毒箭而死,您可能查明这是什么毒吗?”